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管理层收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国有企业 ,长期以来处于“所有者 (股东 )名义上到位而实际上缺位或不够到位”的状态。管理层收购 (MBO )这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 ,为克服“所有者虚位”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管理层收购现象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股权转让的火暴 ,管理层作为我国企业并购的一种新形式 ,开始走上前台。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典型的管理层收购在运作方式和形成背景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而且在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对此 ,我们应当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方可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制  相似文献   

3.
浅谈管理层收购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管理层收购风险与防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家学 《工会论坛》2005,11(5):76-77
近年来,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和产权转让中不够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引发了经济学界及有关部门对国企改革模式的争论。本文阐明了我国在MBO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的经理层通过负债融资以少量资金投入收购自己经营的企业。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融资,收购所服务企业的股权,完成由管理者向股东的转变,因此,管理层收购对当前企业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降低代理成本,解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作为一种解决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金融工具,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轮高潮。本文在分析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内涵和我国目前进行的MBO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实施MBO时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敌意收购是一个学理概念,以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为基础.上市公司收购依目标公司管理层与收购者的合作态度可分为友好收购与敌意收购.敌意收购必须采用要约收购或杠杆收购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并不必然属于敌意收购,而征求委托书不是敌意收购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是一种最具激励与约束效应 ,最能将经营者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的激励机制。MBO是顺利实施业务重组、提升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股权激励与MBO对于上市公司产权改革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勃兴 ,既有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又有国家政策导向的外在因素 ,它体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对大企业集团及适宜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追求 ,在某种意义上它标志着我国国有资本运营的战略调整。本文从国企改革的历史轨迹 ,论述了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建立 ,及其对促进国有资本有效运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组织管理层之间的互信关系是一个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高层管理者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高层管理者要注重与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及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营造组织中的互信环境。为此,高层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尊严至上的管理理念,转变组织管理方式、实现人性化管理,为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及员工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确切内涵仍有学理解读的必要。收购主体不应作狭隘理解,应包括法人、自然人及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收购客体为已发行股份。我国许多学者将“以控制上市公司为目的”作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主观要素,此说实际上排除了已取得相对控股地位甚至绝对控股地位的控股股东所发动的收购行为,因而不妥。将“通过证券交易场所”作为收购要素,也是一种误解。但就目前政策而言,上市公司收购仍然具有场所要素。  相似文献   

12.
MBO(管理层收购)是西方国家企业改革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MBO在国企改革中的探索和运用具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合理性的一面,但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的现状也会给MBO的引入带来一系列问题和社会矛盾,从而MBO不会也不应成为国企改革的主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制衡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和完善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制衡机制,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司控管结构模式经历了从股东会中心主义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演变,当今世界有三种典型的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制衡机制,其均是各国结合本国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市场、法制环境的选择。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和公司治理实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中小股东的利益处于极不稳定的高风险状态。为加强对其利益的保护 ,我国引入了源于英美法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并在新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对该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理论界对其价值一直存有争议 ,而引入该制度对于强化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论要约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约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重要方式。我国的法律对要约收购作了一些规定 ,但存在许多缺陷 ,需要进一步完善。重建强制要约收购 ,设立自愿要约收购 ,规制收购后续行为 ,是健全要约收购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是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购并形式,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管理层收购有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的积极性、有效调整资产结构、提高决策效率等作用。它是大公司实现资产剥离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管理者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一种形式。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管理层收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应用也有了一定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交易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而收购和反收购立法对于控制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和活跃具有重要意义。反收购措施使控制权交易难度加大,其价值受到学者的质疑。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反收购的立法和审判实践形成了美式的管理层决定主义和欧洲的股东大会决定主义两种模式,对其借鉴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国收购与反收购立法。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能够将一个平庸的企业带往健康稳定的发展通道,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优秀的管理团队往往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管理层的核心人物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为人正直、性格豁达、有正确的财富观;2、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强大的执行力;3、管理团队具备复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要约收购制度研判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约收购作为一种高度市场化的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在我国不仅已经确立而且还有了三起实例 ,因而有必要对其加以评判与研究 ,从而为该制度及其实施监管的完善作理论准备。我国要约收购实践中 ,在收购主体、价格形成机制、信息披露等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都有待完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的实施也出现了流于形式的问题 ,如何取舍或完善该制度 ,也需要加强研究。在如何使要约收购成为一项真正市场化的选择方面 ,也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与国外证券市场不同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 ,国家股、法人股暂不参与流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证券法认可了协议收购的方式 ,也因此导致了我国的协议收购在含义及适用范围上具有特殊性。一般收购时 ,协议受让人的信息披露与暂停交易义务 ,继续收购时 ,从协议收购方式进行收购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