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正斌 《前线》2013,(4):55-57
2013年2月27日,2987名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正式公布。这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次修改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一是确立了各级人大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二是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对照梳理这份新名单,我们会发现一些新特征,诸如基层代表增加,党政干部代表下降等;也可以看到名单背后的进步信号。  相似文献   

2.
动向     
《廉政瞭望》2012,(6):10-10
全国人大首提降低官员代表比例 3月8日,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草案耍求基层代表.  相似文献   

3.
选举制度     
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或国家公职人员(包括政府首脑和行政机关负责人等)的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举原则、组织、程序等。 1953年,我国第一部《选举法》产生,1954年,第一部宪法诞生。两部法律规定,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普遍的、平等的选举。1953年,全国进行第一次普选。1979年修订了1953年的《选举法》,1982年又对1979年的《选举法》作了一些修正。这些法律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本质。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被代表"与"被当选"3月14日,3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投票通过了第五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意味着"城乡按1:1选举人大代表"、"设立秘密写票处"等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选举法是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保障。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该法自当天起施行。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对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选 举制度又是这一根本制度的基础。1953年我国的第一部选举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就明确规定了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即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  相似文献   

7.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前提/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起草委员会/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讨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问题。会议进行了细致、严肃而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关  相似文献   

8.
孟盛 《廉政瞭望》2010,(9):18-19
3月14日,3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投票通过了第五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意味着“城乡按1:1选举人大代表”、“设立秘密写票处”等成为现实,其中一些修订正是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在代表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也可联名推荐,尽管选举法对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差额比例等有明确规定,但南于对入选方式缺乏科学统筹,导致一部分直选的人大代表行权履职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9.
<正>选举是现代民主的核心,没有选举就没有现代民主政治,而没有平等的选举也就没有真正的民主。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对我国《选举法》进行再次修改,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法的这一修改,是对我国选举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益完善,是对人民民主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举制度是与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的宪政制度,是构筑国家政权体系和运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2004年8月23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此次修改是选举法的第四次修改,它是在总结1995年修改选举法之后选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宪法精神进行的一次制度创新,这对于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进行了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这次选举,认真贯彻了新修改的选举法,并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考虑,对选举工作做了重要的改进。在选举工作中,始终坚持了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依靠和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选出了广大选民比较满意的人民代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我国有关选举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党员博览     
《江淮》2010,(4)
<正>新选举法的五大民主看点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选举法修正案。专家认为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平等城乡选举首次"同票同权"新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  相似文献   

14.
法规     
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  相似文献   

15.
正3月1日《选举法》公布施行195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公布施行。《选举法》的主要特点是,选举权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选举法》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选,随后又开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截至普查的标准时间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14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按下表决器,为亿万人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这一刻,成为我国选举制度向前迈进、不断完善的见证,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其它公职人员时应遵循的各项规则的总称。选举制度一般由宪法、选举法和其它一些专门的法律加以规定。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也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魏琳娜 《求实》2006,(10):76-77
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直接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制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政本质的实现程度。我国选举法于1953年正式颁布,先后经过四次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了现行的选举制度,为保障公民平等地实现选举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行选举制度无论是在具体规定上,还在实际操作上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只有继续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才能激发选民参与选举、关心选举的积极性,真正使选举成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顺利完成各项议程。这次大会选举我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相似文献   

20.
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其它公职人员时应遵循的各项规则的总称。选举制度一般由宪法、选举法和其它一些专门的法律加以规定。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也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