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抗战时期邓小平有过不同寻常的三次延安之行。  相似文献   

2.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近日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年谱共150万字,分为上(1904—1946)、中(1947—1956)、下(1957—1974)三册。全书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奋斗的业绩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他在各个时期的思想发展脉络和始终保持的革命精神与崇高风范。现将年谱中1973年部分内容摘选如下,并加了几个小标题,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3.
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以下简称《邓年谱》)披露: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有过两次不同寻常的从前线到达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驻地——河北省平山县(当时称建屏县)西柏坡之行,回到前线不久,就开始作为总前委书记,和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一起,统率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等部密切协同、并肩作战,取得了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前者,以少胜多,基本消灭了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主力;后者,勇追穷寇,推翻了国民党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那么,邓小平在西柏坡这偏僻的农家村落,留下了怎样的历史足迹呢?  相似文献   

4.
2014年9月23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在北京召开了"《邓小平文集(1949—1974)》暨《邓小平传(1904—1974)》座谈会"。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就这两部重要编研成果谈了自己读后的心得和感受。他们认为,《邓小平文集(1949—1974)》反映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是《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渊源,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传(1904—1974)》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的不朽功勋和作出的卓越贡献,深刻展现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和思想风范,对于深入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的思想、业绩、品德和作风,研究和宣传中国革命、建设以至改革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刊记者书面采访了与会专家李君如、李洪峰、唐洲雁、谢荫明、秦宣、陈雪薇、张国祚,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1):22-27
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新中国建立前后,即1949年7月至1952年7月的三年期间,邓小平等进军和主政大西南时,他有过不同寻常的六次北京(平)之行。  相似文献   

6.
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2004年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以下简称《年谱》),是一部记载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经历、思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这部年谱,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翔实准确地记述了  相似文献   

7.
《党的文献》2011,(3):6-10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纪念决议通过30周年,本刊从邓小平1980年9月至1981年4月会见外宾的谈话记录中,选编了一组有关正确评价毛泽东、坚持毛泽东思想和起草历史问题决议的谈话,供研究参考。这些谈话,少部分内容曾在2004年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有所披露。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传(1904—1974)》真实、生动、丰富地记述了邓小平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这70年间的主要经历。传记全面翔实地展现了邓小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和思想历程,不回避党内斗争,不回避邓小平的缺点和失误,实事求是地反映邓小平一生前70年的伟大业绩和思想。传记表现了一个信念坚定、乐观豁达,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勇于决断,热爱人民、朴实坦荡的邓小平形象,有血有肉地揭示了邓小平崇高的革命风范和鲜明的思想性格特征。该书大容量地使用涉及邓小平的权威资料特别是内部档案,资料来源多,数量大,涉及面广,尊重史实,用材料说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领袖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9.
《党的文献》2011,(3):6-7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纪念决议通过30周年,本刊从邓小平1980年9月至1981年4月会见外宾的谈话记录中,选编了一组有关正确评价毛泽东、坚持毛泽东思想和起草历史问题决议的谈话,供研究参考。这些谈话,少部分内容曾在2004年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有所披露。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邓小平思想年谱》 ,系统地展示了邓小平从1975~1992年的思想脉络。全书600余条中大约有2/3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些新发表的讲话、谈话、批示、书信、题词的主要内容 ,虽然不是全文 ,但对《邓小平文选》各卷中的思想 ,起了极好的补充、印证、扩展、丰富的作用 ,实际上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掘。《年谱》中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涉及到国际问题 ,提供了我们过去未曾知道的关于国际战略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史料。为了更加完整、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 ,本文依据《年谱》资料 ,并对照《邓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11.
一、邓小平著作出版概况及主要研究论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邓小平著作有:《邓小平文选》第1至3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增订本(外文书名《论当代中国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1987年2—7月)、《邓小平同志论哲学》、《邓小平同志论教育》、《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本刊今年第4期曾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冷溶、汪作玲主编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选载了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的部分内容,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征得编者同意,本期继续选载书中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党的文献》2004,(6):29-58
编者前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年谱内容丰富,融思想性、传记性为一体,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功伟绩,真实再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一直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由于史料欠缺,"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研究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邓小平年谱》《毛泽东年谱》的先后出齐,研究"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有了较为完整的一手史料基础。详细比对和梳理《毛泽东年谱》和《邓小平年谱》记载的关于毛泽东"文革"期间对邓小平的评价可知,其与以往坊间流传的说法存在较大差异。梳理分析这些评价,对于理解把握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历史人物间的关系,认识"文革"变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正式出版。这部年谱收录了不少没有公开发表的毛泽东文稿。年谱注释周详。例如,1971年9月8日记述林彪亲笔写下手令,让林立果策划谋害毛泽东的方案这一条,在注释中引用了王飞的亲笔供词和鲁珉的亲笔供词。对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不实之事进行澄清。通读这部年谱,可以看出,1956年后的20年间,毛泽东在对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14,(9):F0003-F0003
《邓小平传(1904-1974)》 《邓小平传(1904—1974)》为两卷本,全面记叙了邓小平同志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七十年间的主要经历,反映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作为传记作品,不仅深刻展示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而且真实描写了他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7年历程的编年体著作,共6卷。这部年谱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基础,提供了丰富史料。一、关于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一卷记载:晚上,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等联合演出歌舞。柳亚子经毛泽东提议,即席赋词《浣溪沙》。随后,毛泽东步其韵奉和一首,题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接班人思想初探李强邓小平同志对接班人问题曾作过很多论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特别是《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文,又突出强调了选拔接班人的问题,并阐发了一些新的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这些论述,对于在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20.
正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最后一篇文章,其内容和重大意义众所周知。《要点》不是全部,邓小平从1992年1月17日到2月21日,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南方考察过程中,尚有若干重要谈话内容未被收录到《要点》之中。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根据《邓小平年谱》,将邓小平南方谈话未被整理到《要点》中的"要点"整理出来,希望能为大家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邓小平理论,提供一点帮助。战胜灾害,只能"两靠"。邓小平南巡途中第一次谈话较多的是在长沙火车站,当听到1991年湖南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