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财富的增加在最近几年呈加速趋势。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分享到了这种增加带来的实惠。对于那些既没有买房,又没有炒股,而选择了把积蓄存在银行的人,2007年的通货膨胀实际上使得他们的财富缩水了。  相似文献   

2.
苦难是财富     
苦难是天才的财富。上帝给了凡高一生的苦难,但他死后,却被公众尊称为天才画家,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价值连城。每个人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当困难来临时,大概多数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这个困难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这个苦难为什么要由我来承受? 但是,如果你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财富,你就增加了一个别人所没有的经验,一次次的经验可以增长许多知识和智慧,而这些知识、智慧点点滴滴累积下来,就是财富,历史上没有一个仅靠吸食着安逸和享乐的乳汁躺在安乐窝里成气候的! 既然说吃苦是最好的财富,那我们就要不断地向生活的难题挑战而使自己坚实。既然说失败是最好的财富,那我们就要在不断探究中吸取失败的教训而重新托举出苦心铸就的收获。苦难是磨砺意志的砥石,是走向成功的起点。有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经历过辛酸与苦难。珍重好人生的财富,才能让人在人生的远行中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3.
胡晓 《党建文汇》2008,(7):38-38
洪家乐在狱中想通了一个道理:人追求财富没有错,但不能捞取不义之财  相似文献   

4.
说长道短     
百姓幸福应是政府的最大政绩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财富积累大幅度增长,城市居民的财富在不断地增加。但当GDP高速增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幸福”这个词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希望     
哲人说,一个人有没有足够的财富并不重要,但不能没有了希望,哪怕那个希望仅仅是获得一杯水、一件衣、一根拐杖或其他,它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宋业春 《求实》2012,(6):9-13
马克思之前,财富是作为与人相对的附属物而存在,财富与人自身发展之间形成了深刻的"历史悖论"。马克思对之进行了批判,指出一切财富形式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再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财富的本质揭示,包含财富物质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蕴含人的多样性发展需求,是人的生物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主体性需求的有机结合,并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创造财富的终极目的。在揭示财富的真实本质与主体属性的同时,马克思还进一步将其引入社会历史发展,表现为财富生产的目的与手段的颠倒,劳动与资本的异化等财富幻象,以及最终被更高级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7.
郑科扬撰文指出,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呢?是不是谁的财富越多、谁发家致富的速度越快谁就越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在有些地方甚至是错误的。占有财富、聚集财富的多少,不是划分谁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和依据,原因就在于创造财富与占有财富有联系,但不是划等号的。有些人创造了财富但不一定拥有财富,有些人拥有财富但不一定都是他创造的。这里就有一个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事实上,从反面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试想,如果把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划分是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标准,那有两个问题就说不清楚。第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她是无产者,是最没有财富的阶级,而恰恰就是这个阶级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当时,中国最富有的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代表他们政治利益的是国民党,而恰恰就是他们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事实,如果以财富为标准,那就没办法解释中国社会是怎么进步和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的一种心灵感觉,是感知自己的需要、条件和活动趋向和谐的生活状态。幸福感是人的一个主观体验,最关键的指标是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感受并不完全来源于财富多少,也并不简单与经济总量成正比,但没有物质基础,犹如空中楼阁,幸福这座大厦就没有了基石。  相似文献   

9.
有一路人摔了一跤,他不埋怨自己的不小心,却脱口骂了一句:“干部腐败,修的啥破路!”近年来,听到类似发牢骚、撒无名火的话,还真不少。“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感叹遘“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过,牢骚怨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过。”  相似文献   

10.
一个没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企业、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维系这一整体存在和发展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加,重要的是这一整体有没有积极的健康的共同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工业革命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才基本上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用近两百年时间才把工业革命引起的失误弥补过来。 到19世纪末,英国GDP增长了约4倍。而当时英国人口大约是2000万,仅相当于同期中国人口的约1/20。无论从财富总值还是从人均可占有的财富量衡量.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然而,当时多数的英国人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刘茂竻 《世纪桥》2011,(21):53-54
马克思是在对资本的批判中提出财富本质思想的,他通过对重农主义以及古典经济学派财富本质理论的分析证明了财富的本质实现与劳动的本质实现相一致,财富的本质表现出人的主体性。最终,人的劳动必然愈来愈依赖财富,反之,财富又愈来愈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炫耀     
正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当人在炫耀什么的时候,他所炫耀的,恰恰是他所没有的,或是缺少的。举例来说,当有人在炫耀他的财富时,这人的财富,往往并不多,或不够多。若是够多,他便不必炫耀了,因为已经尽人皆知。当有人在炫耀他的学问时,情形也一样。他或是没有学问,或  相似文献   

14.
叶竹盛 《廉政瞭望》2012,(10):32-33
“他们也许没有显赫的职位,也许没有骄人的财富,也许没有星光逼人、日进斗金的荣耀,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他们的努力。”2004年,时任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的陈明宪获得国内桥梁科技界最权威的“茅以升桥梁大奖”,湖南一家主流媒体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陈明宪,值得仰视的人》一文,如此描述陈明宪,将他列入“值得仰视的人”之列。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财富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财富是财与物的总称,概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孔子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可见财富是人人羡慕的理想和目标。财富文化涉及如何认识财富、如何取得财富、如何分配财富、如何使用和处理财富等多面向的范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认识财富的价值、怎样对待财富的态度问题。而这种认识、态度既是一种道德的、伦理的取向,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乃至一种精神信仰。提出“财富文化”这个概念并着力加强这一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这一载体,传播健康的财富观念,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主义逻辑框架内,财富的定义是外在于人的物,从而必然陷入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劳动手段与财富目的、个人财富与集体财富、发展科技与以人为本的二元对立的困局。马克思认为,真正的财富是拥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和自由时间,从而将财富的主体重新回归人本身,真正实现了对这个困局的破解。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坚持科学的财富观,拥有解决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制度优势,从而真正实现人民财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1,(2)
社会主义新财富观,应是重视个人财富,更重视社会财富;重视物质财富,更重视精神财富;认为财富来自社会,也要回归社会;主张增加社会财富,也增加个人财富。但对个人来说,不应当以片面追求财富为认识目标。一切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之类的口号是误导,而不是社会主义新财富观。在对待财富问题上,应当个人利  相似文献   

18.
乌元春 《党建文汇》2014,(11):37-37
瑞士信贷银行10月14日发布2014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有12.82万“超高净值”富人.即净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的人,比一年前的9.87万人增加不少。  相似文献   

19.
刘荣军 《探索》2005,30(4):111-114
从哲学角度解读,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在“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的前提下,不仅论证了财富的主体性本质,从人的财富创造过渡到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应于人类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提出了财富演变的劳动时间、科学技术和自由时间即个性的自由发展等三个尺度。联系到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马克思关于财富尺度演变的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众志成城     
李裴 《当代贵州》2020,(14):79-79
苦难要成为人的财富,需要经历思想的磨砺,仅仅身陷苦难而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并使之进入文化构建,其该有的价值也就擦肩而过了,倒是其中的某些言语的碎片,却会在某些社会情境中散发出难以意料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