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哨     
《瞭望》1999,(20)
请群众当“高参”山东李红军泰安市政府在市政建设方面注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搞“政府说了算”。他们在最繁华的路段设置了展厅,展厅内摆放着刚刚被省政府批复的泰安市跨世纪总体规划蓝图与模型,另一边则是参观者的建议簿。参观者看过模型后可就市政建设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们看人论事时,常有一个标准和参照物,从而得出“不像什么”或“像什么”的结论比如说古时的官,其“标准像”是“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而相当长的时期内,共产党的干部则不像个官。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朱德时,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的人,便是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惊叹之余,他写下一首诗:“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 “甘为民仆耻为官”,我们党的优秀分子正是以此为行为准则。他们身居高位,依然是普通一兵本色,虽手握重权,但从不用来谋取私利。在群众眼里,他们都“不像官”。焦裕禄、孔繁森他们外表虽然平凡,却体现着共产党人最精华的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与此相异的是,有些人一走上领导岗位,就惟恐别人不知道他是一个官,说活办事总想摆出一副官架子。昨天还骑自行车上班,今日就没小车接不出门;昨日直呼其名还笑容可掬,今日不叫“×  相似文献   

3.
公仆与群众     
“群众最可爱,他们有那么多困难,但他们要求不高;群众最可敬,很多业绩归根到底是他们干出来的,群众最可怜,群众中还有许多该解决的问题没解决,不管哪个头头嚷困难,最困难还是在群众里边;群众最可畏,谁得罪了他,谁就得垮台……”这是李瑞环同志在任天津市长时讲的一段话。人们以为其语出如珠走玉盘,达到了力透纸背的程度。“群众”一词和“老百姓”,“人民”一般地说是同义的。他们纯朴恬淡,没有穷奢极欲,不期求豪华的轿车,不指望赴美酒佳肴的盛宴;没有权势欲可言,不想巧取豪夺。长时间劳其筋骨,也无意研究人体的线条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草绿叶黄花”,久而身在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喻为一辆前进的火车,那么道德和法律就好比火车的两条轨道,它们共同制约着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缺一不可。  刘湘溶代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构成了完备的治国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德治和法治是统一的。依法治国最本质的要求,是怎样让人民行使权力。这里的法,是要治政、治“官”的。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德的核心,这个德,代表的是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缺少了德,法就立不起来。袁行霈委员:以德治国,当务之急是建立适应…  相似文献   

5.
才伟峰 《党政论坛》2010,(16):34-35
曾被称为新华社“首席记者”的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把新闻作为指导革命运动、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重要工具和武器。他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他的革命生涯始终与新闻实践紧密相联,并从来没有脱离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8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他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一、始终保持党同人…  相似文献   

8.
湛旭彬 《各界》2010,(9):61-64
在是否发动群众去反贪这个问题上,朱元璋一直都主张“官”、“吏”区别对待。对待“污吏”,他一直在《大诰》里不遗余力地号召群众去“造他们的反”:但对待“贪官”,他的政策却一直都表现得相当克制。个中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9.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践这个宗旨 ,我们的各级干部就要关心群众 ,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要着眼于多数群众 ,让大多数群众满意。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得好不好 ,都要以此来检验。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说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如今“官”字在群众的眼里变得不可亲近了,形象也不那么好了。“他们当官的捞足了,养肥了,真正为群众着想的能有几个”?当然,这不能责怪群众,是干部队伍中某些人吃、拿、卡、索、占等以权谋私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难怪群众对“官”员们另眼相看。其实,据《汉书》记载,“五帝宫天下”时的官,是掌秤的。“机者,钵、两、斤、钩、石屯,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秤看准星,。X儿要公平。所谓“官犹公屯”:官府叫“公门”,官车叫“公车”,法庭叫“公堂”,衙投叫“公差”,还有“公务”、“公文”等等。不知什么时候起,“官…  相似文献   

11.
读《世纪伟人周恩来》,颇有感悟。真诚地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做群众的贴心人,是周总理与老百姓心心相连,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爱戴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伟大人格的重要体现。为什么有的同志不屑当普通人呢?我看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摆不正与群众的位置,潜意识中,封建的“官”意识太浓太重。如此,自然放不下架子,普通不起来。当然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其实,无论平时工作,还是与人相处或是交朋友,缺乏真诚和平等意识,都是难以沟通心灵的,又何谈取得别人的信任呢?如果认为自己特殊,一定要“官”气十足,高高在上,终究将落得个孤家寡…  相似文献   

12.
施平 《瞭望》2000,(30)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代表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经过几十年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老百姓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因此,有了困难,有了问题,有了疑问,有了冤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找党的组织、找政府部门。这就是上访。如果有关部门对他的困难、问题、疑问、冤苦不闻不问,或者给予的解答不能令他满意,他就向更上一级的党组织或政府部门申诉。这就叫越级上访。就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上访,是基于对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信任。他们想:共产党的天下还能没处讲理?人民政府还能不管人民的事儿?对于老百姓的这种信…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说,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此言可谓精辟独到,发人深思。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他们在走上了领导岗位后,往往就把自己看得很高,自认为做官就是高人一等,满足于坐在办公室或会议室里发号施令,不愿深入基层察民情、问民意,信奉“做官就要有官样儿”,习惯于摆官架、打官腔、耍官威,对下属颐指气使、独断专行,对群众盛气凌人、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4.
在江泽民同志所阐述的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最根本的意义,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和落脚在“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当前,我们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变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努力处理好“如何代表”和“如不代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听到有人问:现在社会上的物质利益关系变得非常多样化,变得更复杂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最广大人民”的范围?这个问题问得好。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就要知道“最广大人民”在哪里,包括哪些人,因为“人民”从来就是个具体的历史范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不断演进,人民群众的历史面貌和具体利益也在不断发生着种种变化。要与时俱进,才能始终正确地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种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在邵阳市人事局主持的地税局招干考试中,电脑上机考试共出了三道题,其中第三题占30分。24岁的曾雄杰自信第三道题能得满分,但出乎意料,发榜时竟是零分。于是,他和他的家人先后多次找人事局要求复查电脑考盘,但每次都遭到拒绝。这一拖,就是两年零八个月。直到市委书记知道后,发了指示,才得以解决,而“复查的操作过程不足三分钟”。 三分钟可办妥的事,拖了两年多,真是咄咄怪事。其实,说怪也不怪。现在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高高在上,对人民毫无感情,不关心群众痛痒。对群众的合理要求,他们高兴就办,不高兴就不办;有“礼…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一直把民主理解为“人民当家作主”,或是“多数人的统治”。这种空洞口号永远也产生不了民主的理论。在“人民”的大概念下,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个人被淹没了,他们的意志得不到体现,利益得不到维护。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都只不过是“人民”中的一员,而不是“人民”,那么,你、我、他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民主的主体,也就不可能享受到真正  相似文献   

18.
论毛泽东著作深入浅出通俗平易的文风特色徐世杰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群众语言。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强调:“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①。他认为,不熟悉人民群众的语言,操着一口洋腔洋调,写那些干瘪枯燥的八股文章,群众...  相似文献   

19.
要使党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要保证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政策决策机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使我们党永远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建立深入了解民情的政策信息机制 在现实社会存在着大量困扰社会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予以解决,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被确认为  相似文献   

20.
某地一新官上任后,猛烧三把火,热闹非凡,但对几起群众上门要求解决的问题,却都以“前任的遗留问题,本人没有经手,情况不清”为由,一推了之,群众怨气满腹。诚然,新官上任,不守摊子,开拓进取,创立新的业绩,是党和人民所希翼的。但解决遗留问题,同样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每一任‘“老官”在任期间,不可能大事小事,件件“摆平”,总要有一些遗留问题,如果新官都不理“旧帐”,久而久之,必然问题成堆,既然如此,“新官”理“旧帐”理所应当,更何况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的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