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底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笔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讲诚信 ,遵纪守法 ,尊崇科学 ,理性 ,信奉现代文明及礼仪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起码的要求是 ,对法律和学校及社会的“禁止”规范不逾越不冒犯 ,不破坏。本文所论的二十个道德方面的言行举止表明 ,少数大学生正徘徊于道德底线 ,处于临界状态 ,有些行为已突破道德底线。我们该为改变此现状做些什么 ?本文试图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底线道德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德 《理论导刊》2002,(12):24-26
道德是人们善的社会行为,底线道德是人们善的最低层次。“不损人”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底线道德。考察底线道德应坚持“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吴鳌陀 《党政论坛》2001,(10):32-34
古 人云 :“扬汤止沸 ,不如去薪 ;溃痈虽痛 ,胜于养毒。”当前 ,党和政府注重源头洽腐 ,就是实施“釜底抽薪”、铲除腐根的治本方略 ,也是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 ,反腐败如不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 ,而是忙于事后去查、去纠 ,只能始终处于“扬汤止沸”的被动状态 ,反不胜反 ,查不胜查 ,纠不胜纠 ,腐败分子还是“前仆后继” ,腐败现象仍然“纠而复生”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一、源头之说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上游的顶头 ,水流出的地方 ,人们对这自然现象一目了然。可是 ,腐败的源头在哪里?回答并不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4.
曲源龙 《学理论》2012,(11):63-64
小悦悦事件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诸多反思,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的道德。小悦悦事件中所存在的见死不救行为,已经触犯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具备了通过立法去禁止的可能。此事件证明当前我国推行道德法律化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德治作为两种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社会调控方式,特点各异,长短并存。二者都是行为规范的总和,但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更普遍,带有自我调节的“柔”性;法律调整的范围有限,特指性明确,带有强制调节的“刚”性。道德长于对人内在信念的调整,而法律注重对人的外部行为的规范。因而,二者相比,德是法的高层境界,法是德的最低标准,德是法的“上位”,法是德的“底线”。由此可见,法律需要道德的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在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面前,能否牢牢筑起思想和道德的防线,自觉做到拒腐防变,是新形势下每一名共产党员面临的现实考验。面对这种考验,是消极退守还是积极应战,也反映出党员践行先进性标准的高低。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在部分党员干部中似乎越来越多地流露出一种“底线心态”,他们常常把“守住思想和道德的底线”作为拒腐防变的行为理念。何为“底线”?顾名思义,就是“最后的界线”。因此,也可以说是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临界线”。站在这样一种“临界线”上来固守思想和道德的防线,且不说拒腐防变能有多少胜算,至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怕是难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文明视野中,道德与法律之间表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为:在政治价值上,道德与法律是本体与作用的关系;在政治规范上,法律与道德是主体与辅助的关系;在政治素质上,道德与法律是“灵魂”与“形体”的关系;在政治发展上,法律与道德是基础与提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吃不够”与“吃不下”湖南刘柱石要说这公款吃喝风,也狠刹数年了,可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在“风头”上偷偷摸摸地吃,在“风声不紧”时大模大样地吃。为什么就怎么也“吃不够”呢?近日读到一则史料,悟出一个答案来。1949年3月26日,是党中央迁进北平的第三...  相似文献   

9.
当网络暴力日益泛滥,我们需要尽快梳理网络社区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规范网络暴力,正在成为网络社区的一个热门词汇。自"虐猫事件"后,"网络暴力"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铜须门"、"史上最毒后妈"、"姜岩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接踵而至,参与网民数量形成规模,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10.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认为,造成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精神文明认识上的偏差,将精神文明混同于“精神”和社会意识,甚至将抓精神文明与发展经济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和哲学上的物质与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何区别与联系?简而言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类改造自然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而哲学上的社会存在则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等观点。社会存在与物…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2)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分析了产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标准唯物化;二是自我道德约束和监管机制缺失;三是互联网对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负影响。为此对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道德约束和法律底线三个层次进行了剖析,并对三个层次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 面贯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是依法治“官”。干部道德失范是堕落腐败的前奏。被人称之为“道德的沙尘暴”的某些干部道德失范的问题 ,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我们不仅要在依法治“官”方面花大力气 ,还应该在以德治“官”方面下大工夫 ,唯有双管其下 ,才能取得成效。一道德是内在的“自律”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对于制约干部的行为来讲 ,道德主“内” ,法律主“外” ;对于抑制干部的犯罪来说 ,道德治“本” ,法律治“标” ;道德“扬善抑恶” ,法律“惩恶扬善”。加强干部队伍道德建设最可靠有效的手段就是实行…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生活领域,所谓底线,就是指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持的最低的最基本的界限、标准、原则、要求、规定等等。古今中外,一部部荣辱成败的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小到一个集团或个人,还是大到一个政权和政党,其由盛到衰的根本原因,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风气养成,到头来底线失守,无法扭转,无法补救,自取灭亡。当前,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从根本上讲都是践踏了底线,身败名裂,自食其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底线就是生死线。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具有底线意识,坚守政治底线、思想道德底线、法纪底线、政绩底线、生活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守不住底线,先进性、纯洁性便无从谈起。一、坚守政治底线。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讲政治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一个不讲政治的领导干部,必然会在信念上动摇根基,在行动上迷失方向,个人会摔跟头,党和人民的事业最终也会受损害。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我们思想上不清醒,工作中不注意,是很容易搞散的。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多而不散?关键是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对各种社会现象要善于分析鉴别,说话办事一定要考虑政治因素、政治影响、政治后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在某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上必须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在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必须有坚定的立场。要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无小事,特别是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组织原则上,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的工作部署必须统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在大局下行动。二、坚守思想道德底线。这主要是世界观的底线,重点要解决“为谁活着、用什么武装”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安晋军 《学理论》2009,(30):66-67
儒家忠恕的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包含两个维度:“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实践之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如何说服自己为或不为?二是如何确定公允的道德标准?三是如何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解决这个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开展对话和交往活动,以增强设身处地的意识,从而推进忠恕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外所谓“青少年案件”,是指少年法庭的管辖范围。包括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的一般违法案件、罪错案件和“身份罪”案件,甚至还包括一些与青少年本身的行为无关的诸如遗弃案件、虐待案件、福利案件和保护案件等等。“青少年犯罪”概念可以分为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和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有关法律中已明确的规定犯罪行为。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甚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底线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泛腐败"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典型的腐败如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由于明显违法违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它将随着我党反腐败决心的加强和党纪国法、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以及执行力度的加强而逐渐收敛。但是,“泛腐败”现象游离于道德底线与法律、  相似文献   

17.
唐剑锋 《民主》2011,(4):51-51
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尊严?然而,“幸福不是毛毛雨”.“尊严也并不写在纸上”:幸福和尊严,都“看得见、摸得着”。幸福和尊严散落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工作中,散落在每个人的出行中。尊严属于道德范畴,幸福则遍及人生旅途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瞭望哨     
《瞭望》2001,(7)
环保不分城乡浙江魏风自1996年开始,宁波市实施了以农村为主的9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努力,不仅使该市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再现了青山绿水的昔日风景,而且使群众的环保意识也有明显增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以前,人们一提环保,似乎只是城市的事。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在治理城市环境当中,还向农村转移污染,几乎把农村当成了污染的接收站。在这种“重城市,轻农村”的环保指导思想支配下,致使农村环境污染日重。如在宁海凫溪上游,一个小小的中湖村就有5家小造纸厂,未经处理的污水不仅使本村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9.
李兆中 《党政论坛》2010,(19):64-64
收了钱,给人“官帽”,原安徽省五河县委书记徐社新因比获刑。虽然“官帽售货郎”已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那些卖出的“官帽”又收回了几顶呢?事实上很少收回。一些通过行贿买官的官员,不仅没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买来的官位也照坐不误。  相似文献   

20.
论“制度”与“法治文化”的关系王先勇本文的“制度”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这种国家制度不仅是相关法律予以规范的结果,而且现代法律和由现代法律予以规范的制度(即现代法制)与“法治文化”息息相关。一、制度须法律予以规范董必武曾经指出,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