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封社会和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将是知识及掌握知识的知识型员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单位,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方面,受到严重的挑战,普遍存在激励手段匮乏。如何有针对性地管理知识型员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全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由此引发了社会封如何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广泛探讨。本文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针对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徵,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李鹏  梁文玲 《学理论》2010,(24):45-46
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凸现了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谁留住知识型员工,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如何使知识型员工自愿为公司奉献是目前企业经营的一大重点。运用场的概念提出了企业培育知识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框架,以求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敬业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面对WTO要求将设计领域的开放,国有设计型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同时,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心理契约作为知识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为知识型员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正确面对新的竞争,更好的提升设计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现代管理理论的知识型员工和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的同时提出针对国有设计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厂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全厂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工有1038人,占职工总数的72.5%,由于缫丝行业的特点,其中女青工有808人,占青工总数的75.6%,占全厂女职工数的76%,做好女青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我厂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女青工的思想、心理、情绪、爱好和要求。对于如何针对她们的特点来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 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存在决定意识,就我厂女青工的整体来说,她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知识型员工密切相关.而知识型员工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他们的激励.因此,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是浙江民营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研究的现状和意义,介绍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特征,及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原则,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样本对象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做深入分析,形成本研究的结论,并构建了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进而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征、需求和当前民营企业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现状和问题对知识型员工提出了几点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克强  黄妍 《学理论》2011,(13):73-74
当今处于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许多知识型企业,不动产咨询行业(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驱动型企业。其特点是企业经营智能化,管理知识化,知识成分大量增加;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更多地面向知识型员工。对这种企业而言,知识的创造利用,资源的使用配置,企业间的竞争,最终都要靠知识型员工来发展和实现。基于不动产咨询行业背景,结合知识型员工的显著特点,分析知识员工需求,来探讨不动咨询行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余霞 《学理论》2012,(14):147-148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也成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中存在不足之处,应从管理理念、薪酬体系、工作设计、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解决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技术全球化创新的涌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高效率高素质的员工--知识型员工,如何有效地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在阐述知识型员工定义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强化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社会对组织和个人来说都是高度竞争的社会,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将严重依赖于知识型员工。当前知识型员工包括具有相当多的理论知识和学问的人们,医生、律师、教师、会计师、化学工程师、科学研究人员、理论工作者等。可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识型员工既是手工劳动者也是知识技术专家,如电脑技术员、软件设计师、临床实验室化验员、制造工艺师、律师专职助手等,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将需要大量这样的知识技术专家。  相似文献   

10.
梁睿琪 《学理论》2014,(6):62-63
本研究以142名企业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支持感调查问卷和离职倾向调查问卷,研究POS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的POS与离职倾向在个体和组织因素上有显著差异。知识型员工的POS与离职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且POS对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倾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疏导》1994,(1)
我厂现有职工近500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工3996人,团员1223人,青年占职工总数的80%。根据青工多的特点,从1985年起,厂党委重视抓好“双推优”工作(即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入党和推荐提拔优秀青年骨干到各级领导岗位)。这充实了党的组织,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干部,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知识密集型组织中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委托人-代理人博弈的分析,在员工是风险中性者的假设前提下,建立了一种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租赁经营制"这种薪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行业有工程技术人员九百一十八名,其中党员二百九十五名,占行业党员总数的百分之十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科技人员中发展党员一百余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提升了三十六人任厂级领导,一百二十八人任中层领导;为四十二名科技人员解决了住房,有一百三十九人升了两级工资;为二百四十人评定了职  相似文献   

14.
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是一个伴随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新课题,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既要结合知识员工自身的个体特点,也需要综合考虑知识员工群体的总体特点,还要考虑知识员工的工作性质。企业必须构建灵活的福利和薪酬激励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知识员工的需求;必须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提供知识员工自主的工作环境;必须对知识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为知识员工职业生涯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炼油厂(以下简称:呼炼)是1992年建成投产的石油炼化企业,现有职工2882人,其中,35岁以下青工2194人,占职工总数的近80%。为了全面了解青工思想状况,进而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青年工作,我们近期对我厂青工的思想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6.
陈晓岚 《学理论》2010,(14):37-3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早在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出现知识型员工,在未来的社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这些员工在企业内俨然与一般的体力劳动者有很大的差异,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不断的被管理界所研究的同时,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在知识经济下如何更好地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38)
山东临沂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临工”)是由临沂工程机械厂发起创立的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是国家生产轮式装载机的重点骨干企业,企业规模为大一型。公司现拥有总资产63亿元,固定资产25亿元,占地25万平方米,大型精密设备300多台(套),员工22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10入,年工程机械生产能力5万余吨。公司主导产品有“伟力”牌轮式装载机和履带式液压挖掘机两大系列十几个品种。其中ZL40、ZL50装载机分别为“部优”、“省优”产品和山东省名牌产品,属国内先进水平,1995年获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PC100、PC120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知识型的企业家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那么什么是知识型的企业家呢?所谓知识型企业家既指那些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按照法律规定和国家授权独立自主地作出经营决策并承担相应风险,以开拓和创新精神经营管理企业,率领和指挥员工为社会主义事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企业组织领导者、专家,又指那些以其卓越的胆略魄力及非凡的智慧成功地指导企业运作,从经营实践中探索、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卓越人才。培养和造就知识型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普陀区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至1999年底,注册的私营企业达5314户,比1997年增长了3.94倍。1998年全区私企员工数为2.8万人,1999年为4.25万人。全区失业、签“协保”、进“中心”人员共9.4万余人,这些人员大量流向私营企业,形成潜在的私企员工队伍。我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工会组建方式。1、在小企业相对集中的私营经济区建立联  相似文献   

20.
到1998年底,广州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65家,职工总数2.87万人(实际汇总228家),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1.4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1.9%;海外留学回国人员204人,占人才总量的1.4%。学历结构为:博士占0.15%;硕士占4.1%;大学本科占47.7%;大学专科占25.9%;中专占21.0%。职称结构为:高级职称占人才总量的6.9%,中级职称的占23.0%,初级职称的占33.3%;高、中、初级职称之比为1:3.34:4.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