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红军 《学理论》2008,(3):49-50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研究员程萍博士完成的“我国县处级官员素质调查和分析研究”,得到了一批实证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县处级官员自称相信“相面”这种迷信形式的比例最高,为28.3%;自称相信“周公解梦”的比例排第二,为18.5%;自称相信“星座预测”的比例为13.7%;自称相信“求签”的比例为6.0%。而且这些官员中,大半家里设置佛堂.每天香火伺候。反之,只有47.6%的县处级官员表示不相信迷信现象。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的县处级官员,不同程度地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存在。  相似文献   

2.
关于“信仰的危机”,“信仰的失落”等问题的争论,在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之时,曾一时成为大学校园内争论不休的主要话题之一,“现在是不需要信仰的时代”的口号也曾一度为大学生们所推崇。那么,到底什么是信仰?信仰追求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呢?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分析,在当前高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关于信仰追求的心理学涵义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实的最高价值的心理认同,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处于愚昧状态下的人们对神的信仰,还是在文明高度发展时期对人的自身存在的信仰,二者的差异仅反映了信仰本身是否科学,却都证明了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普遍现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语言丰富多彩,有用于日常交流,代表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立种族语言,如英语、汉语;也有为了种族间交流的世界语和只用于作礼拜的科普特语,它们都属于“世界上的语言”。当然,计算机语言和专业术语都不算在内。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由于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专家们也说不清楚。不过,大多数研究人员相信语言出现在50万年以前。“世界上的语言”这个概念是第一个包含了所有本地的独立种族语言,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和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所使用的本地语言。当人类的语言能力得以发展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这些语言,用作日…  相似文献   

4.
五六十年代,虽然人们在生活上还处于半饥半饱状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只是美好的幻景,他们却又发自内心地高唱“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到了八九十年代,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变成了现实,当碗里有了肉、仓里有余粮的时候,人们却“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人们物质财富虽然充裕了,但又出现了精神生活的空虚。人们对社会分配不公、对世风日下的痛恨甚至超过了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赞许。其实,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状况,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早就出现过的“二律背反”。商品经济一方面能为社会进步起推…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沉渣泛起的迷信、愚昧活动,我国科学家呼吁,这些与现代文明相悖的现象,日益侵蚀人们的思想,愚弄广大群众,腐蚀青少年一代,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活功。“一些宣扬超自然神秘力量的迷信、巫术和种种诈骗活动猖獗起来,打着时髦的科学旗号招摇过市,企图混淆视听,以假乱真,已经构成了社会公害。”中国科协科普  相似文献   

6.
李秦序  于东超 《学理论》2011,(35):46-47
什么是信仰?古语的典故是: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现代汉语的解释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生活方式的定义有四种意见: 一种意见,只从人们的消费方式和业余生活方式的角度给生活方式下定义,或说“所谓生活方式,它的实质无非是指消费者如何享用消费资料的方式”,或说“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享用物质的、劳务的消费品和使用由他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白发浪潮”是人们对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一种形容。晨曦微露,当你漫步在首都街头的时候,你是否听到了“白发浪潮”的涛声已经轻轻地叩击着首都社会生活的大门呢? 确切地说,目前北京人口老龄化问题只是初露端倪,但是其来势之猛、发展速度之快、  相似文献   

9.
抛荒、水患、背井离乡……或许人们很难将这些词汇与享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洞庭湖区联系起来,然而今天,当记者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发现湖区部分群众生活陷入困顿,地方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县乡财政负债累累,“鱼米之乡”一片衰落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漫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真是入木三分。请看这幅漫画:一对打扮入时的青年情侣,对一处挂着“小神仙”招牌的卦摊儿不屑一顾,说,“别理会这迷信货色”!可转过身去,那位女郎却拽着男士一溜小跑,奔向一个用电子计算机“科学算命”的卦摊儿,并且得意地说,“咱们相信科学”! 小小一幅漫画,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共产党员怎样体现先进性呢?笔者认为,要体现在“三高”上:一是思想境界要高于群众。入党就是信仰马列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更不是什么宗教迷信等等。个别党员一进寺院就烧香磕头,顶礼膜拜,群众对此很有意见,使党员形象大打折扣。群众可以对党的决定、决议发表不同意见,党员则不行,有意见,只有按照正当的组织渠道提出。当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党员必须五条件地选择后者。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党员要比一般群众做得更好、更出色。二是业务技能要高于群  相似文献   

12.
张成诗 《理论探讨》2006,8(4):67-68
一、信仰的本质及作用什么是信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界定为:“指在无充分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1]659。我国辞书对信仰的定义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2]565。两者虽然对信仰特征的把握上有相似之处,但其本质差异是很明显的,这只能从各自的立足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和现实,以及认识能力和水平等等原因中去分析。目前我们的学术界基本是沿着这样两条线索去探讨和研究信仰问题的,而知识就是非信仰,信仰就是非知识,似乎又成…  相似文献   

13.
潘洪其 《民主》2007,(7):43-44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研究员程萍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仅为12.2%,有半数以上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现象的情况,对其中一些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相当或高于一般公众。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惊讶,但似乎又并不令人意外。现实生活中,官员沉溺于封建迷  相似文献   

14.
在干部交流工作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某领导者在原单位明显不适应工作或出现某种失误时,组织人事部门便将他调到其它同级单位,担任相应职务。当这一干部在新的单位再度“失利”时,又将他调到另一个同级单位。由于这样的干部总是在“败下阵来”的时候重新任职,人们便把这种现象称为“常败将军常挂帅”。这一现象的后果,不仅无益于现代化建设,而  相似文献   

15.
信仰是人类社会一种基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也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并由此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传统价值观念冲突和信仰危机时期,因此,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科学理性、人本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价值观念的重塑和信仰观念的重建,及时健全和完善我们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游戏”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似乎都成了游戏,连神圣的学术都成了游戏。法律是根本的游戏规则,但法律若无道德的支撑便无法运转。道德本身是脆弱的,须有信仰担保,才能保证人们的道德自律。当人们处于无信仰的生存状态时,各种游戏便都是深不见底的沼泽中的“游戏”。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查处的众多腐败案件中,不乏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失、精神空虚,"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的现象。有的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公开宣称自己的宗教信仰,与党员干部身份严重不符。归结为一点,就是精神家园防线坍塌、取向偏移,变成了不在马克思主义信仰里,而是到宗教迷信里寻求价值和信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张立丽 《学理论》2010,(23):121-121,123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外国地名,如“大不列颠”与“小大不列颠”、“旧金山”与“新金山”、“伦敦”与“东伦敦”等。这些名词通常在拼写上以大小、新旧或者方位相区别,而实际上是指不同的地方。这些地名在我们的阅读或翻译中带来了一些歧义或难题。正确区分这些易混淆的外国地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9.
相传远古时候,一只神鸡从天而降,落在八百里秦川西端的一座山峰上,光若流星,啼如雷动,化而为石。以后,那座落了神鸡的山峰被人们称为“鸡峰山”,山脚的古城,也就更名为“宝鸡”了。 这里的人们在鸡峰山上用铁铸造了一只“宝鸡”,不断焚香祷祝,虔诚地祈求它“打鸣”。人们以为只要宝鸡打鸣,就能跳离苦海,得到幸福。不过,这延续了千百年的祝福只能是个无法实现的良好愿望。 今天,人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近年,宝鸡市委和市政府的决策者不畏艰难,大胆开拓进取,使宝鸡市迅步跨上了全国改革的“特别快车”。人们欣喜地说:“宝鸡”真的“打鸣”了,而且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20.
读《顾准日记》●宋庆森关于顾准,有这样的评论: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10年。“只因为他的思想变成了铅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