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滑坡""失范"等问题,需要借助法治手段,通过加快社会立法工作,激发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净化能力;需要增强法律惩处力度,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需要将突出问题纳入到法律调节范围中,强化法治监督力度,从而顺应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道德底线,是一个令人惶恐的话题,但是来自社会多个层面的道德出界现象却让我们已无法回避,我们通常都说,物质是基础,古人就有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论说,然而,现实这样告诉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随之带来思想道德水准的相应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许多,而坚守道德底线的问题反而显得相当严峻。邓小平说过,“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是个贪污贿赂横行的世界,那么经济成功了,也没有意义。”“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道德问题已引起方方面面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具体到现实生活中,道德滑坡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  相似文献   

3.
曹治平 《前沿》2013,(1):56-59
底线伦理从人的有限性出发,强调一种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世俗道德,从一种"神性"的道德高标"退"守属人的道德底线。它是对"革命"道德和"动员式"道德的反思、解构与超越,主张确定合理的、普遍平等的道德义务;它是对道德虚无主义的阻击,主张培养伦理底线耻感,践行基本的道德义务;强调社会底线正义以及政府的相关义务,有助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道德范式构建,实现社会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影响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和谐秩序,这是一种集体的道德滑坡,抑或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提出,这些事实反映出"我们社会生活的底线在失守"。对孙教授的访谈,旨在反映我们的社会生活底线被突破的原因和应守卫的底线。  相似文献   

5.
沈善增 《传承》2011,(19):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6.
赵丰 《人民论坛》2013,(3):34-35
关注理由: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核心观点: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化意见。这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则是"极端主义"。新动向:崇尚非理性的、疾风暴雨式的社会运动,经常把话说到极致,不留余地。网络上出现的极端社会思潮,主要体现在"左右之争"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品事故频发。触目惊心的案例冲破了食品安全的“防御工事”,直逼社会容忍底线。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张鹏  黄爱教 《理论月刊》2007,(11):84-86
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世、明是非荣辱的起点,是社会成员最基础的道德要求,社会的诚信又以政府诚信为首.执政者的诚信乃执政者的底线道德,政务诚信,乃是政府的底线道德.本文通过对诚信与政务诚信的考量,认为政务诚信乃是政府的底线道德,从我国社会诚信缺失中,提出了构建我国政府底线道德的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春华 《人民论坛》2012,(22):48-49
道德迷局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  相似文献   

10.
伦理秩序有底线的、正常的和美好的三个层次,其中底线伦理秩序基础脆弱,处于有序与无序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挑战道德底线而使社会陷入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伦理秩序,但也只是达到了底线的层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且难以通过既定的构建方式消除。导致这种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致富心切、政策过度激励致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扼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应对当前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适当调整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思路;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激励的调整,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追求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坚守底线伦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严防整个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和资本化;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要求,构建对人们既能起到规范作用又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彬彬 《乡音》2011,(6):40+39
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的《守卫底线》一书,以《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一文作为"代序"。在这"代序"中,孙立平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应有着某种"底线"。这种"底线"比通常意义上的道德模糊,却比通常意义上的道德更为坚固,更具有永恒性,更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这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生活秩序"。在正常的社会里,这种  相似文献   

12.
刘英 《理论月刊》2013,(9):52-55
探究汉娜.阿伦特"思维"理论的思想渊源,应包涵苏格拉底对自返性思考能力的关注、康德"人是目的"实践理性思想、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以及卡尔.雅斯贝斯无限沟通能力的公共理性理论等。汉娜.阿伦特的"思维"理论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在理论上,它揭示了人类道德行为产生的精神机制;在实践上,它提供了分析当下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一个视角。这种思维能力通过自返性的对话及与他者共在的沟通,实现了对他者存在的理解与同情,必然也就能够实现康德所希望实现的"不把他人仅仅当作手段的"的这种人类共生状态,那么所有非人道的底线行为就无从产生,生命相互尊重的共生状态就能够得以建构,道德冷漠也便无处遁形。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11,(11):59-59
小悦悦事件再度引发人们对立法惩治见死不救的强烈关注、小悦悦事件刺痛的不仅是每一个人的心,更是整个社会的良心,于是,在拯救社会道德、实现自我救赎的诉愿中,很多人期待通过法律的权威和强制力,为滑坡的道德和良知筑牢底线。  相似文献   

14.
道德迷局 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要避免下一个"道德滑坡"事件的注脚产生,惟有进行制度化的救治才能达到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面临着社会道德滑坡及伦理失范的困境。按照"为仁由己"及"为政在人"的儒家思维,社会道德滑坡的根源自然而然地归结于个体心性  相似文献   

17.
一、今天的国民教育缺失了什么? 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关注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问题的同时,正在越来越关注国民素质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人们既不得不承认又困惑于以下现象:“信仰失落、道德滑坡、伦理失范、行为失检”是如此普遍,不少高等学府刑案频发,一些政府高官纷纷落马,有的人连道德的底线亦已放弃。  相似文献   

18.
黑砖窑事件是对人类文明底线和基本良知的公然挑战,充分暴露出集体性的道德败坏和人性集体的沉沦。究其原因,“文革”造成的道德虚无主义遗毒还没有得到清算,中国就进入消费主义时代。消费主义刺激了人们的欲望,而道德底线又付之阙如,使得人们丧失了对生命和权利的基本的敬畏和尊重。同时,关于该事件的报道也提醒人们,谨防以感恩代替反思。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说党是一个大熔炉,那么党的纪律就是熔炉中的模具,模具的尺寸和严密度都决定着铸造出产品的形态和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让世人为之点赞。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人的顽强奋斗,同样也离不开党的纪律这一"模具"的约束和规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懈怠、以权谋私的现象,不断侵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价值阙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进步以及社会进步视域下的"道德滑坡"现象,分析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学中国在场的表现,是国民经济学体系内"财富与德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揭示"道德滑坡"现象的本质,后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的精神现象学分析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体化时代社会进步与"道德滑坡"现象的不可避免。异化劳动和对异化的扬弃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造成的现实社会关系给予了积极的批判,对"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