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国家治理高度契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之间也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协商民主是参政党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参政党建设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为参政党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加强参政党建设对发展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关键,是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为协商民主提供政治和智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不仅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加强参政党建设:要按照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准则,坚持参政党的进步性和统战性;锁定参政党建设目标,把握参政党建设原则,创新参政党建设途径;完善多党合作的机制和方式,强化制度理念,完善制度设计,优化制度环境,建设适应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参政党.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背景下,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已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目标,而作为民主党派基础的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深入思考基层协商民主、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角度和新视野。从基层、基层协商民主、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参政党基层组织与基层协商民主内涵与特征及多向循环互动的逻辑关系,不仅有利于推进其本身的发展,更有利于推进高素质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并最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是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从当前政治生态环境来看,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必须切实实现"两个政治自觉",即执政党的政治自觉和参政党的政治自觉,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建设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需要的参政党,解决参政党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参政党因其固有的特殊内涵成就了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形成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之"特色"所在。现阶段,保持参政党之特色是适应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政治参与的新期待,实现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应努力将参政党建设成为具有自身代表性,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型、民主型、创新型和服务型的新型政党,实现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之内涵,厘清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是建构中国政党及政党制度理论话语权的基础概念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西方关于"政党"的标签,突破了西方把政党之间的竞争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衡量标准和实现形式的思维定式,为确立政党协商的民主政治中国形式奠定了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面临的政治责任和时代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中,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者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主、客统一体,要发挥自身能动和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和加强参政党建设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在未来国家治理中,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从单向集中型政治协商转向双向互动型协商民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促进协商民主的发展。同时,要充分认识参政党在推进中国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中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帮助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和加强参政党建设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在未来国家治理中,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从单向集中型政治协商转向双向互动型协商民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促进协商民主的发展.同时,要充分认识参政党在推进中国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中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帮助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9.
参政党塑造健全的政治人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对参政党政治人格予以更多的关注,在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中应实现思想教育与人格教育的统一。本文在分析参政党政治人格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自我意识的政治人格因素模型,并提出建立参政党政治人格塑造机制和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政党协商制度设计转化成现实实践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做支撑。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事关政党协商乃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是民主党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把握好代表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加强代表性建设,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自身定位;强化专业性建设,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科学定位了民主党派的性质,体现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人民民主价值理念、统一战线政治联盟性质和多党合作重要政治准则等内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深度聚焦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强化了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塑造了新时期参政党形象,战略性地提升了和谐政党关系的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促进参政党理论建设、多党合作实践和多党合作"三化"建设方面都有新突破,为进一步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发展开拓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展"同心"实践活动,加强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至关重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参政党推进政治交接、继承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参政党的政治交接,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提高参政党履职能力、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坚持与中共"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参政党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的灵魂,制度化、规范化是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队伍建设是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服务大局是领导班子建设价值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3.
参政党是中国政党制度独创性和优越性的体现,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肩负独特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特殊定位与参与层面决定了其在协商民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渊源、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智力优势,只有在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各个层面推进其制度化发展,才能进一步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政党模式的比较优势表现为:共产党的执政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合理配置了中国社会的政党力量,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政治资源,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执政党和参政党通过党际间的协商民主的形式,把民主扩展到决策过程,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通过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促进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型的政党关系、独特的执政党和参政党概念等,为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政党作为多党合作制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现代国家治理中重要的政治要素。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参政党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对政治民主、政治法治和政治效能的追求。参政党政治价值的实现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服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  相似文献   

16.
理解"高素质参政党"的内涵要准确把握"政党"、"参政党"、"高素质参政党"这三个概念在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立足于参政党的功能分析,确立高素质参政党的评价标准。只有充分实现政党功能、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民主党派才堪称高素质参政党。高素质参政党的实现有赖于社会发展与政治进步、有赖于参政党参政环境的优化、有赖于参政党科学有效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7.
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主要职能和中心任务,也是每个参政党成员的重要政治权利和义务。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突出的作用。为此必须努力提高参政党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加强参政党市(州)委的机关建设,是由参政党所处历史方位、参政党现实状况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所决定的,是建设面向新世纪新阶段高素质参政党的一项重要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给参政党建设提供了契机 ,也给参政党建设提出了挑战 ,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体现参政党建设的政治包容性 ;适应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突出参政党建设的开放性 ;适应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 ,具有时代向征是参政党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党际协商产生协商民主。参政党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和重要参与者,通过参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订、政策执行等政府过程,在协商民主中发挥重要作用。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和政府过程的主要渠道,包括参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并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基层民主协商等为主要协商形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改善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体制机制,需要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党际协商,加强和完善参政党在国家政权机关的民主协商,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发挥参政党在基层民主协商中的作用,建设与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