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农耕他者的制造--重新审视广东"疍民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祥 《思想战线》2005,31(5):45-51
"疍民歧视"对于我们理解疍民和汉人社会具有双重的意义.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借助福柯的思想方法和人类学从边缘反观中心的研究角度,从追溯这个水上群体在3个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及相关话语的演变出发,可以重新解释"疍民歧视"的形成机制、性质及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尤其是主流文化的意义.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语境下,"疍民"遭受了被边缘化的命运,而这正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建构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诉讼中,办案人员要从排疑的揣度上搜寻案件中的证据陷阱,注意发现伪证、黑证、孤证、残证,避免证据困惑;从思辨的向度上审查证据,通过正向思辨、多向思辨、逆向思辨、定向思辨来破解疑案、冤案、假案、错案;从证据规范和证据收集的维度上把控证据标准和采排证据,注意从证据采集的盲区中寻找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从法律真实中的负面误区中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从不计成本的司法特区中选定富含证明价值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供”是口供, “证”是其他证据及其证明.供与证,需有较客观的参照物,以确定证明方向.实物证据中,有人的主观认知;言词证据中,有接近案件的事实线索.它们都有人为因素.供证一致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供证完全丝丝入扣,违反认识规律.先供后证的口供通常具有真实性,证明力较高.先证后供的口供,一般具有引供诱供的风险性.考察从案到人、从人到案等模式中的供证情况,辨析其供述与物证的证明方向.人证、物证都需有逻辑方向,都与侦查员的业务能力有关.先证后供的风险,在轻信已有证据;先供后证的风险,在轻信或不信口供,都不去查证.供与证的中间环节是“查”,有查才能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非农业合作的叙事范式偏向于单向的中国对非洲狭义的技术转移和广义的利益互惠,而缺乏非洲社区与中国农耕互动的叙述。在政府层面,中非农业合作多为制度性的农耕互动,其可持续性及深入程度的争议一直存在;而在民间层面,农耕合作不仅能够嵌入到本土农耕社区和民众日常生活,而且能够激发当地民众的主体参与,实现从农业技术到农耕文化的互动。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互惠互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诸多利益相关者对中国农耕文化的接纳程度和主体行动力。可见,中国农耕文化只有通过被本土农耕社区接受,并激发民众的主体参与,从文化互动走向文化互惠,方能深化中非农业合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法律证据相关性的逻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梅芳 《理论月刊》2004,(12):103-105
本文从证据相关性的涵义入手,从法律和逻辑的角度提出了研究证据相关性的逻辑步骤及检验证据相关性的逻辑方法,并运用概率逻辑的有关原理着重分析了因果关系下证据相关性的逻辑表达式,确定了证据事实与待证事实间的相关强度。  相似文献   

6.
英美法系国家的采证规则 ,尤其是传闻证据规则和最佳证据规则与电子证据采纳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随着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电子证据在法庭上被广泛运用 ,为此 ,英美法系国家对证据规则进行调整 ,调和电子证据和采证规则。但从总体上说 ,电子证据最终被采用的形式还是文字或数字等可视、可感知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8.
案件是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事实指事情的真实情况。本体论的事实是客观现实的,认识论的事实是观察经验的。在不同认识领域,有各自的待证事实。案件领域的待证事实有法律规范性。证据事实是用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手段,它寄寓在载体材料中,通过信息传递与待证事实建立联系。在证明活动中,需用证据材料去拼接完整的待证事实。案件事实是被法律定义了的规范性事实。在事实圈内,待证事实、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形成交叉关系。通过证据材料,案件事实由待证事实和证据事实构成事实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具有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大通史》在内容方面有这样一些新特点。第一,在历史分期问题上避免以具体事件为标志截然断限,除了史前文化外,特别强调周秦之际、唐宋之际、明清之际以及20世纪上半叶这样几个重大的变化时期,以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变化为标准,以宗家结构的农耕生产方式为主要线索来判断不同阶段的社会性质,注意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宗家结构的农耕生产方式之不同表现形式的共存。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依存并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随着工业经济的到来,人类历经数千年从原始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的传统农耕文化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组织结构等基本条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破坏,把曾是农耕社会基本组成部分的传统农耕文化体系割裂得支离破碎。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开始缺失其固有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需要,蜕变为功能萎缩、形式缺损、位置边缘的“人类文化遗留物”,逐渐淡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舞台。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相对,有其特定的内涵,也有其特定的应用形式。民主政治围绕着权力的来源、运行和监督而展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体系,代表着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走向。研究民主政治的内涵和应用形式,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2012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先后公布了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云南省有615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位居全国首位,大理白族  相似文献   

13.
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从女性视角解释了受虐妇女杀夫的合理性,为受虐妇女刑罚的减轻甚至免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受虐妇女综合症与待证事实具有相关性,涉及专门性事实问题的认定,属于专家证据。在中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框架下无法对受虐妇女综合症做出鉴定,《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对不具有鉴定人资格的专家辅助人出庭的相关规定及所依据的法理也存在互相矛盾和冲突之处。在此背景下,受虐妇女综合症的证据资格不明确,面临着证明力不足的风险,无法有效改善受虐妇女杀夫案量刑失衡的现状。本文认为,在(不具有鉴定人资格的)专家辅助人角色扩张的基础上,将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性质明确为证据,是一种有效应对与消解受虐妇女综合症证据所处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 ,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是截然相反的 ,两者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主要体现为 :第一 ,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的含义不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民主政治就其最一般的含义来讲 ,它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形态或形式。其包含着三方面的意思 :一是民主政治以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民主政治归属于一个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 ,和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 ,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 ,从民主政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来看 ,民主政治受制于生产关系 ,同时也发挥强化其生产关系的作用。二是民主政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力量相联系。任何…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社会有机体,都是历史的产物。中国政治社会这个活的有机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和发展不均衡。只有从剖析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准确地把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勇撰著的《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出版)一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政治发展非均衡性的实质。 中国社会的发展之所以步履艰难,这与历史上封建官僚政治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有关。作者在本书中对封建专制政治卵翼下的官僚政治和城乡政治对立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官僚统治得以长期延续的原因。诚如作者所说:“对社  相似文献   

16.
一、实行重农政策的社会基础 我国很早就进入了定居农耕社会,它为以后历代王朝推行重农政策奠定了基础。早期农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l、尊祀谷神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绝大部分遗址属于农耕文化范畴。它在聚落分布、生产活动、农作物种类、农具和家畜品种方面都表示出一系列特点,构成了自成体系的农耕文化,并直接影响到后来历史的发展。 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是史前农业非常发达的两个地区,大量存在的农耕遗存可以说明这一点。从考古资料证实,至少距今七、八千年以前,中国广大地区定居的聚落已进入繁荣阶段。由此可以推测,有关农业  相似文献   

17.
《政策瞭望》2007,(3):49-49
随着农村改革的纵深推进,“三农”问题的重心、焦点和任务在不断发展、嬗变。“三农”重心呈八大演进态势。1.从“全耕社会”向“半耕社会”演进。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全日制”农耕生活。改革开放以来,非农产业收入正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标志着中国农村已从“全耕社会”演进为“半耕社会”。  相似文献   

18.
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毒品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侦查的特点,要求侦查人员须特别增强证据意识,除了要收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类证据外,更要及时有效地收集好其它间接证据,以求能达到对口供的印证和补证,从而更有效地证明犯罪。  相似文献   

19.
也谈走出证据概念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根据"来定义"证据"有循环定义之憾,最好还是用"事实"来定义.事实也是中性的概念,其中立性源于事实的客观性.对证据客观性的理解应该具有两个方面:证据材料的物质属性和证据事实反映案件事实客体的联系性.司法证据应该具有求真的价值取向.深入研究证据,应该区分证据事实、证据材料等下位概念.证据材料是证据事实的载体.证据材料的不确定性和待证性,使其在判决和定案阶段的材料还是证据材料,而不是证据事实本身.证据事实具有认知性,并不等于客观的案件事实.诉讼证据的法律性,使法律证据的主观性更加明显.辨析证据概念,应该具有批判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20.
电子证据采信规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证据采信规则包括电子证据的查证规则、采证规则、认定规则。在司法审判中建立电子证据采信规则 ,给司法人员提供可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保证司法人员和当事人正确进行诉讼活动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即将制定的《民事证据法》、《刑事证据法》以及《电子商务法 (示范法 )》对此应明确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