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行为及过程本身存在众多争议,因受涉及法律规定多、各法律之间衔接不明确、法律用语和表述含糊、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等诸多因素影响,对于此类案件的性质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法律界定,仅凭直觉和经验介入,很容易走入认识、实践的误区。虽然一些不良中介机构在巨大利益刺激下,在经营过程中夸大宣传、加价经销等行为确实损害投资者利益,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和可罚性,但司法机关仍需严格区分罪与非罪,严格依据法律事实和既有法律来认定行为的性质,为纠正罪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奠定准确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股份转让行为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法学杂志》2005,(4):62-65
股份转让是在公司制实践当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事物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在理论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法学基本理论入手,对股份转让的概念、法律性质、股份转让的成立和生效等问题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系统分析,希望能对解决实践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有限责任公司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的公司组织形式,由于其兼具资合性和人合性特征,决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特殊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规制问题是法律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股权性质决定股权自由转让性,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合同应遵循合同自由原则、与第三人股权转让合同应受到股东同意和公司章程约定等限制,同时面对存在的问题,应完善立法找到平衡公司股权流通性的方法,使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预购商品房转让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预购商品房转让的法律性质,列举了预购商品房能否转让的不同观点,主张对预购商品房转让应当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缺少水权转让的相关规定,仅在法规层面规定了取水权的有限范围内的转让。本文旨在提出当前水权转让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庞标  郑刚 《天津律师》2004,(4):26-27
近年来,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步伐的加快,涉及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缺乏统一、严密、规范的法律法规约束和强有力的监管,制约了交易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在一些地方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日前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缺少水权转让的相关规定,仅在法规层面规定了取水权的有限范围内的转让。本文旨在提出当前水权转让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志恩 《法制与社会》2010,(12):114-116
商号是商人用于彰现自己的标记,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商号具有财产权的性质,商人可将自己的商号转让给他人而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法律应对商号的转让进行具体严格的法律规制,否则将造成商号的混淆,不利于保护市场经济的安全与交易的秩序。本人首先对世界各国商号转让的法律规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认为我国法律对商号的转让应允许其单独转让,亦可同营业一起转让;且受让人应承担一定的竞业禁止的义务;商号转让须履行登记手续,才能生效,始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其中最引入关注的莫过于建设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中的两条,一是自2005年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两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将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二是禁止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即所谓“禁止期房转让”。  相似文献   

10.
独立保函转让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朋朋 《法学》2007,(5):70-77
作为国际融资的重要构成部分,担保一直是国际金融界十分重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国际资金融通的安全性和债权人权利的实现。独立保函的买卖,正在演变成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独立保函的提款权利与收益都具有可转让性,尽管转让的条件不同。提款权利转让后,新受益人在行使权利时仍然需要得到原受益人的协助;而收益转让的情况下,只有出让人(即受益人)可以做出付款提示,且需担保人对收益转让予以认可。提款权利转让会使得担保人面临更多的欺诈可能,而收益的转让则对欺诈例外没有什么影响。我国应取消独立保函转让的审批,结合国际惯例促进独立保函买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融资结算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加剧了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问题,文章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内法三个层面探究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渊源,以期对解决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的法律争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揭明 《法制与社会》2014,(14):217+226
由于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不甚完善,农村房屋转让中出现了大量脱离法律、规避法律的现象,影响了农村有关房、地产权利的行使。新颁布实施的《物权法》也没有对农村房屋转让问题作出明文规定,给农村房屋转让合同效力判断留下了很大的争论空间。本文认为,在遵循了一户一宅的原则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员补交了土地使用收益金后,农村房屋转让合同不因法律禁止或限制宅基地使用权而受影响,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的农村私有房屋应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宋刚 《法学》2004,(10):124-127
根据我国税法的现有规定 ,资产转让应缴纳营业税 ,而股份转让不缴纳营业税。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发生资产转让和营业转让难以认定 ,导致各方对于是否应缴纳营业税发生争议。本文对认定资产转让、股份转让过程中的争议问题进行了论证分析 ,提出了区分资产转让和股份转让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因瑕疵股权转让在实践中引发纠纷现象不断涌现,我国法律目前尚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公司的法理学术研究中,大多侧重于出资瑕疵与相关责任,也缺乏法律方面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作者就对常见的瑕疵股权转让存股权转让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并没有直接规定涉外债权转让法律适用这一重要问题。涉外债权转让法律适用,面临三种路径选择适用转让人与受让人意思自治的法律、适用被转让债权的准据法或适用转让人的住所地法。意思自治虽能促进债权转让的商业效率,但不符合确立物权秩序的需要。适用转让人的住所地法过于机械和片面。相对来说,适用被转让债权的准据法最能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最能满足确立物权秩序的需要。涉外债权转让应适用被转让债权的准据法,我国新立法虽无此规定,但法解释的道路是畅通的。  相似文献   

16.
汤宏伟 《法制与社会》2014,(8):252+256-252,256
就公司章程能否对股份转让设定限制,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审判中第一次明确予以否定。实践中,此类限制广泛存在于某些特定行业的商业操作中,如私募投资业,投资者为控制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设计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投资者(小股东)权益而限制大股东股权/股份转让的机制,典型的就是对大股东股权/股份转让的锁定期限制,鉴于前述司法判决,这些机制的效力是否受到影响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排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海峰 《清华法学》2011,5(2):106-114
排污权是近年来资源物权领域的一项新型制度设计,其确立的目的在于发挥市场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利导效用,通过排污权的有序转让,彰显环境容量资源的财产权属性,为环境保护增添一份制度选择。可见,排污权转让是排污权制度建立的目的和归宿。就性质而言,排污权转让是排污权脱离原权利人而归属于他人享有的法律现象,应与排污合同债权让与和排污指标买卖相区别;就要件而言,因排污权负载着多层次的环境公益因素,故转让行为需满足四项基础性原则的限制;就逻辑形式而言,排污权转让的法律媒介应为私法域的合同制度,但须附加一定程度的公法限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争点主要集中于自由转让和限制转让,由于对司法案例的类型化研究较少,两大争点中体系化解释法律文本的论据支撑力度不够。历史分析宅基地使用权转让限制过程,发现宅基地的使用权自产生时具有依附性特征,依附于房地一体转让和国家政策目标,1986年制定的土地管理法没有明确继承历史上增加的限制内容。类型化研究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案例,因司法裁判依据不同理解产生的差异化裁判理由表述,司法裁判立场的冲突比较普遍。通过司法裁判立场统一的解释论路径研究,发现现行土地法律规范无法构建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解释框架,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在土地管理法上存在伪命题性,物权法转让条款因此而陷入空洞化。立法应以界分宅基地使用权申请取得和继受取得为起点,申请主体仍受身份限制,破除转让主体的身份限制,更注重转让行为的法律规制,建构转让条件、集体经营管理权、政府规制权、成员优先购买权、房地一体转让、有偿使用、使用期限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
转让定价行为的动机有减少税务成本、非税动机和其他动机等。对于动机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与防范这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