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两首     
翟培基 《海南人大》2009,(10):42-42
南华谒祖洗尘心,丹霞瞻灵探古今。 天地相合生万物,负阴抱阳和为根。 渥丹明霞染碧林,竹林烟雨醉游人。 长老峰顶观日出,仙山琼阁傲峭岑。 峰峦拥翠碧湖青,波涌天开翔飞龙。  相似文献   

2.
唐辉岛 《海南人大》2009,(11):41-41
北阻大漠贺兰山,南耸高台六重盘。清真三千焕灵光,黄河悠悠贯银川。  相似文献   

3.
镜泊湖     
白山雪霁迎朝阳,黑水冰开现极光。林海涛吼响万籁,天落宝镜牡丹江。  相似文献   

4.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面对严酷的政治迫害,柳宗元故作平淡清闲,但其内心却充满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矛盾。《种术》一方面企图从道家种药修炼中寻求解脱,另一方面却又无法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正是柳宗元被贬初期思想状况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陈师道 (号后山 )是北宋颇具影响的诗人。陈师道的诗歌体现了宋诗以意胜、以气骨为美等特点 ,同时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后山诗首先追求的是格高意深 ,主张诗歌言约理析 ,包含广大而含蓄不尽。其次 ,陈师道作诗注重真情真境 ,强调要抒发真情实感 ,反对地病呻吟作文字游戏。其诗多发乎真情 ,有时甚至道出人所不肯道、不敢道之情事。  相似文献   

6.
孙建昌 《工会论坛》2008,14(2):152-153
在晚清诗歌变革的潮流中,梁启超第一个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而黄遵宪在诗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先行一步。从他21岁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到43岁在《人境庐诗草》自序小提出借鉴古典诗歌的创作经验,黄遵宪在诗歌创新的道路上经历了一个追求摆脱传统而又回归传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黄遵宪取得了既高出同时代旧派诗人、也高出同时代新派诗人的杰出成就,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之一:“佳人”是谁?汉武帝祭祀后土时,作了著名的《秋风辞》。其中有“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之句。多年来人们对其中的“佳人”一词,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佳人”即美人,这是沿袭了历来的“才子佳人”原意,况且女人名兰、菊或以兰菊比喻女人者,时时有之,遂形成其说,以为汉武帝是位风流天子,他这两句是怀念自己的情人。我的忘年交、已故山西省文史馆员李怀珠先生曾有文章说,用“兰”和“菊”两花比喻“佳人”,此佳人当指汉武帝的两位爱  相似文献   

8.
一、台湾 烟波浩渺泊巨舟,炎黄根伸一脉留。 势贯虹霓拱华夏,缥缈云飞即瀛洲。  相似文献   

9.
一些作家疏离现实生活导致了自身对于生活发言权的丧失。军事文学创作突破上的困难,致使一不少作家对军事文学创作进取心明显淡化。现实生活的巨变,使作家的生活与艺术的判断力都受到挑战。军事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呈现的非主流趋向,使一些作家在创作选择上发生偏移,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军事题材上。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既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又要看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的优势。如我们拥有丰富的战争生活内容,拥有对生活进行深思的传统,拥有相当宽松的创作环境,拥有一批对艺术追求锲而不舍的作家,我们有理由而且能够创作出真正一流的军事题材作品。  相似文献   

10.
泰德·库瑟是美国第十三任桂冠诗人,2005年他的诗集<欢乐与忧愁>获普利策诗歌奖.库瑟一直致力于创作大众都能读懂的诗,积极参与诗歌推广活动.<挑选读者>一诗反映了他宽容、豁达的内心品质,体现了诗人对读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巧妙阐释了他向大众推广诗歌的目标和人文理念:他希望每个人都有读诗的欲望,有读诗的权利和机会,不必是高级知识分子,更没有阶层贵贱之分,不必当成周期的"必修课程",甚至不必拥有诗集,诗人不应当挑选读者.  相似文献   

11.
德国戏剧家兼诗人布莱希特曾对中国古典诗歌尤其对白居易的诗歌情有独钟.本文介绍了他的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诗歌创作与翻译,简要分析了布莱希特所译白诗与原诗的异同,指出布莱希特对白居易文学主张的共鸣是他关注白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觉胜不期雨蒙蒙,对面青山淡如空。池碧烟岚雾飘渺,宛苦置身画图中。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领域。从表意的形象性、天人的和谐性、人格的象征性分别探析了中国诗歌在意境话语、形成渊源及意境实质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不同于西方诗歌的民族特色,更从宏观上剖析了三者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从而更清楚地展示出中国诗歌民族特色的风采,揭示出中国诗歌独树一帜,魅力无穷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夜坐书屋,一壶清茶,捧读《铁血丹心》,一股浩然之气由心而起。这是一股"黄水西来,奔泻东归"(侯忠《沁园春.胜利黄河大桥》)的滔滔之气,  相似文献   

15.
由于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相同的爱国之心,以屈原的后裔自居的屈大均,在诗歌创作中明显受到屈原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香草”意象、斗争精神的意象和飘渺的“仙气”意象三个方面。研究屈原对屈大均的影响,对于充分认识屈大均及其诗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德·库瑟是美国第十三任桂冠诗人,2005年他的诗集《欢乐与忧愁》获普利策诗歌奖。库瑟一直致力于创作大众都能读懂的诗,积极参与诗歌推广活动。《挑选读者》一诗反映了他宽容、豁达的内心品质,体现了诗人对读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巧妙阐释了他向大众推广诗歌的目标和人文理念:他希望每个人都有读诗的欲望,有读诗的权利和机会,不必是高级知识分子,更没有阶层贵贱之分,不必当成周期的"必修课程",甚至不必拥有诗集,诗人不应当挑选读者。  相似文献   

17.
“奇岩雄峙天门开,云绕千峰入画来。鹰探幽 谷惧绝壁,猴戏翠屏愁天台……”,当吟诵翟培基 先生这一首首语言优美、文采飞扬,用情感与智 慧挥洒而成的,既有古体诗风韵、又有近体诗旋 律的诗篇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敬佩作者魅力与气 魄、学识与修养、辛劳与奉献;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13日上午.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汉江分院起诉的原黄冈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总工会主席操尚银受贿案,在仙桃市开庭审理。该案是湖北省纪委、监察厅近年来侦办的大要案之一。庭审中.操尚银对其受贿事实全部承认,悔恨不已。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爱国主义,是中国诗歌世代相传的神圣主题.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人的爱国之情,往往源自对家的情感.几千年农业文化的根基,建立在对土地的依恋和对血缘的认同上,正是那不可割断的血脉和无法背弃的土地,才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是家的升华,中国人对家国的概念是很清醒的,有国才有家.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养育了素朴的整体思维,也使中国人特有的种族认同感,群体意识以及对本土的归属心态表现的异常强烈而深厚.在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景观与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密切相关.从政治文化视角来考察抗战时期中国新诗的转变,我们可以发现,抗日战争改变了诗人们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这一时段的诗人、诗风和诗体的面貌,较之战前发生了明显改变.为数不少的诗人们走出了纯艺术的象牙塔.在诗坛上,现实主义诗风占据主潮地位,而抗战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诗歌体式,也因抗战的分阶段性、分地域性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