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重要言论     
《湘潮》2019,(7)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月16日)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  相似文献   

3.
颜旭 《前线》2022,(3):34-37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战略工程,也是系统工程。处理好中外文化、古今文化、文化的安全与发展等关系,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推动文化创新、维护文化安全、持续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实践维度,把握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坚持历史维度,保有文化建设的深厚底蕴;坚持价值维度,树立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坚持世界维度,顺应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强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实现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离不开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文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党的十九大指出:"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牢牢秉持文化自信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成都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引领发展、塑造形象、凝聚人心、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用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树立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迈向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相统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丰富文化建设实践,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使文化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郝涛 《新湘评论》2023,(23):14-15
<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文化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有利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习近平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和他本人热爱学习、崇尚读书分不开的,习近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的优良党风,从做知青一直到后来主政正定、厦门、浙江、上海等地,他始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全国人民树立了热爱学习的榜样。2014年,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在长期的读书学习过程中,提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托克托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激发文化活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撷取传统文化精髓,赋予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深厚内涵及当代价值,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一、"仁"的提出"仁"被孔子看作是最高最核心的道德原则,也是他学说的中心思想。他经常谈论"仁",据统计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其中比较著名  相似文献   

16.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文化软实力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成标志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探求多种路径来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4,(9)
<正>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要"努力促进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为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确定了更高的目标、更新的任务。一、建设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是对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是时代的召唤,是文化强国的区域性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  相似文献   

19.
李春梅 《奋斗》2023,(9):17-19
<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20.
王资博 《理论建设》2014,(5):98-10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强国建设予以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了文化强国建设。因此,对文化强国建设的研究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命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目标价值维度来看,文化强国建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过程实践维度来看,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全局与局部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先进与后发的统一、共建与共享的统一、强国与国强的统一等六个特征。从结果评判维度来看,这可由公共文化服务强、文化创造活力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国民综合素质强、文化国际影响力强等五个标志来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