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话"同志"     
"同志",从来都是革命党人的相互称呼,实"志同道合"之义.当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内称同志,孙中山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苏联有首名歌,歌词说:"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不论是在刘少奇任国家主席时还是在他逝世后,全党全国都坚持"少奇同志"这个"尊称"、"亲称".上世纪80年代,在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里,打出巨幅横标:"小平同志,您好!"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称呼,才能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真情爱戴.  相似文献   

2.
说"面子"     
我们中国人行事,有时候总让人感觉到在事情本身的目的之外还隐藏着一个似乎更为根本的目的.这个目的,细究起来就是"面子".对于"面子"的看重和过分追求,几乎成了中国人典型的文化性格.鲁迅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面子"到底是什么呢?是角色期待,特别是自我的角色期待的满足.能够以某种方式满足自我的角色期待,就是有"面子".  相似文献   

3.
"喜剧"搁后头说,先说"惨剧".这些年,我国"特别重大事故"层出不穷,"屡处屡发".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两年前致死55人的东航包头空难事故原因公布,12名责任人受处分.  相似文献   

4.
近日偶读一位研究者关于刘少奇与"大跃进"的文章,其中说到,刘少奇1958年11月7日在郑州会议上说,他1958年4月乘火车前往广州时,曾与一些领导同志"吹半工半读,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渡到共产主义".并据此认为,"公社"这个词,是刘少奇等人"在闲聊中发明的".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总体评价问题,毛泽东早已有明确的结论.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①但近年有人提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观点,即"两总司令"说,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毛泽东关于"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论断.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七大上,陈云曾经说过:财经工作是他的"本行".那时,陈云接触财经工作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这个"本行"却已情有独钟.后来,陈云长期主管财经工作,十分重视算账.  相似文献   

7.
湖南的双牌县有个政协委员叫胡佐军,还有个县委书记叫郑柏顺.在当地"两会"之后,委员胡佐军被书记郑柏顺给撤职了. 不要以为胡佐军是一张牌,郑柏顺是一张牌,他俩能构成"双牌".说起来胡佐军是当地的政协委员,可他在书记面前却啥都不是.仅仅是"两会"上一次例行的"大会发言",他就惹怒了县委书记--书记不仅当场愤怒批示,还轻而易举地把胡佐军的本职岗位给粉碎了.什么叫"大牌吃小牌"?这就是.  相似文献   

8.
包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形象,是老百姓眼里的青天大老爷,被人称赞为"爱民如子".其实不啻包公,封建时代的当权者似乎都被视为父母爹娘.地方官也被称为"父母官",连起义领袖也被誉为"爹娘",如有一首歌颂太平天国起义领袖--忠王李秀成的歌谣唱到:"罗藤爬在高墙上,农民要靠李忠王.  相似文献   

9.
邓阿姨,你从1961年起就在泸县青龙镇敬老院当院长,一干就是40年.你为55位老人送了终,抚养了13名孤儿长大成人.如今你已年过七旬,笔直的腰杆显得有些驼了,青秀的头发变白了,还落得了一身疾病.你已到了该别人侍候你的时候了,可是你还不愿离岗休息.人们都说:你是"憨"的.  相似文献   

10.
时下,有些事或许靠正规途径行不通,倒是走旁门左道才好使.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潜规则". "潜规则"其实并非什么规则:不过是一些人巧用的机关而已.譬如承包工程,开始时承包方给发包方10%~15%的好处费揽下工程,后来便逐渐演化为不成文的规则,而且双方都认可.  相似文献   

11.
34岁的陈海军可以说是泥溪镇"双带"活动的一个典型.1997年,陈海军从绵阳圣迪乐种鸡基地引进尼克珊瑚粉高产蛋鸡,创办"陈氏养鸡场".他购买了《实用养鸡大全》、《鸡病诊断与策略防治》等科技书刊,刻苦学习饲养技术,定期对养鸡场进行防疫,保持鸡舍通风和清洁."靠山知鸟音,走海识鱼性",陈海军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鸡的防疫知识和饲养规律,他饲养的蛋鸡成活率都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在1963年5月的一次负责干部会上,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领导干部过好"五关".哪"五关"呢?他解释说,是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  相似文献   

13.
4月1日,若尔盖县包座乡卓塘村大骨节病人尕西告别住了几十年的泥巴棚,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搬家头一天,他特意走了几公里山路来到县城,求人帮他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移民搬迁远离病源",下联是"调整结构走上富路",横批是"不忘党恩".  相似文献   

14.
"一把手"结婚了,新娘是一个漂亮的城里人.听人说,这新娘是他读书读来的. "一把手"名叫李小林,32岁,家住邻水县观音桥镇红光村9组.他小的时候,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掉了一只右手,因此而得名"一把手".  相似文献   

15.
支书"老木"     
通河县祥顺乡祥顺村党支部书记陈德山,有个比他的名字更响亮、更有知名度的绰号--"老木". 有人常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手中有了权,也便有了钱.老陈当了几年的村支书,村里的工程承包、机动地发包、农用贷款等有些好处的事哪年都有一些.  相似文献   

16.
分析近年贪官"出事"的轨迹,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大多数贪官,都是被"咬"出来的.本来干得好好的,该开会开会,该讲话讲话,该考察考察.可突然有一天,"进去"的人撑不住了,于是开"咬",说给谁送过钱,谁也受了贿.专案组总不能不查吧.结果,"咬"上谁,谁就"倒霉".  相似文献   

17.
同大多数职务犯罪的服刑人员一样,入狱前的舒郅尧照例有段骄傲的人生.但在失去骄傲和走进高墙之间,他曾经遭受过一次挫折.关于这个挫折,简单地说,就是从后备干部的"苗子人选"变成了政治前途不那么喜人的"一棵蒿草".这个挫折,说大就大,说小也小.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劳动模范,人们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当年王进喜、时传祥、郝建秀等人的形象.他们从事的岗位平凡,事迹感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很深刻,而对现实中的某些劳模的名字则不那么熟悉.这倒不是现实的劳模名气太小,主要是现在的某些劳模带"长"、带"总"的太多,劳模变成了"官模".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期间,武安县阳邑村寨上有一所由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领导,由晋冀鲁豫边区代行管理的小学--"延安保小".所谓"保小",是指儿童保育院小学.当地人现在提起此校还津津乐道.但要细问情况,却又没人能说明白.该村年逾80岁的老人们算是知情者,但也只是知道学校当时设在哪些院里,"上学的都是大官的孩子们"等,对学校内情却一概不知.  相似文献   

20.
山沟里的白桦林曾令我惊诧.它们一丛丛挤挤挨挨地长在一起,一棵棵细高细高,都在拼命地向上拔着自己的身子,就是为了见到阳光,免遭淘汰.可以说,某些官场上的"人情风",对"送礼者"来说,就是一种典型的"白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