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朱德,这是一个曾经响彻山河,汇聚民心,震慑敌寇的名字。在中国工农红军之父、八路军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等称号中,更为突出并贯穿他革命征程始终的仍是朱德之"德"。他的"德",立天地之间,传万世而不竭。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谈到朱德时曾感叹道:"朱德"这个名字对于他本人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朱德两个字,在文字上就是"红色的品德"。实际上,朱德是"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传奇式的统帅和士兵",他  相似文献   

2.
穆子 《党史文苑》2006,(2):30-31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其中心地点为茨坪.这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朱德等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此后,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这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称赞井冈山为"天下第一山",郭沫若游览井冈山后发出"万岭不思游"的赞叹!  相似文献   

3.
正朱德既是伟大的元帅,又是普通的士兵。他一生功勋卓著,声名显赫,同时又谦虚谨慎,廉洁奉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周恩来称赞他的革命历史"已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赞誉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民族领袖之一""中国红军之父""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象征""无私地忠于职守的典范"。这里披露的是朱德慷慨赠物给战友及战士、外国友人及至人民群众等的感人故事,从中可见他那大公无私、重情重义和彰显人性  相似文献   

4.
<正>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曲折经历,是中共党史上为人熟知的事件。其中曾经最引人议论的是陈独秀何以"拒绝"朱德入党,使得朱德在远赴欧洲时才得以实现心愿。回顾朱德入党的过程,至今仍有值得人们回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80年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将士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伟大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为了纪念长征出发80周年,本刊特约请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员,湖北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多年从事党史、军史和历史人物研究的党史专家周少华先生,撰写系列文章,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示那个波澜壮阔的斗争岁月。  相似文献   

6.
少华 《党史文苑》2014,(7):11-18
80年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将士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伟大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为了纪念长征出发80周年,本刊特约请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员,湖北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多年从事党、军史和历史人物研究的党史专家周少华先生,撰写系列文章。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示那个波澜壮阔的斗争岁月。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朱德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两根擎天柱。他们一面抓党政,一面抓军事,携手共建革命根据地,共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如果没有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也许无缘晤面,各奔前程。中共党史也就不会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辉煌篇章。井冈山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块里程碑。毛泽东和朱德是这次历史性会师的两位巨人。激流归大海毛泽东和朱德都是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毛泽东于1921年7月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朱德于lop年11月加入中团共产党。他们在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8.
"中共党史学位点"是培养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方面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点,而中国共产党历史学科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国务院的学科目录中明确的标示出"中共党史"包括"党的学说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革命早期,与周恩来等人相比,朱德在党内资历较浅,地位不高,职务也不显要。在参加南昌起义的三支队伍中,贺龙和叶挺的队伍人数最多,而朱德率领的军官教育团,只有三个连参加了起义。可是,在革命的危难关头,朱德凭着对革命的坚贞热忱,凭着他宽宏大度、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优良品德,凭着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多次挽救了起义军,保存了革命火种。也就是从那时起,朱德在革命队伍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受到人们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从而成为红军的总司令,被誉为"红军之父"。  相似文献   

10.
仪陇,因是老革命根据地、共和国元帅朱德故里而蜚声中外. 仪陇,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而让总书记特别"揪心"和"牵挂". 仪陇,经济欠发达.2005年,人均财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来参加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的"纪念中央红军长征80周年暨《烈火忠魂》首发座谈会",感到非常高兴。这个时候,我们很多革命后代今天都来参加这个会,大家能在这里见面,是个很好的事情。李忠杰副主任的讲话是很好的。他刚才提到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工作,还特别提到我们井冈儿女红军人物研究分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在中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党史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严肃、独立的学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社会功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统领一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党史研究与学科建设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不断推进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红军下井冈 武阳觅向导 由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从1928年6月开始,国民党调集湖南、江西两省军队对井冈山发动一系列"会剿".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仅面临严重的敌情,而且经济十分困难.为打破这一不利局面,1929年1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军长朱德和党代表毛泽东率主力约3600人向赣南出击,突进敌后方,...  相似文献   

14.
何干之作为我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共党史专家,为建国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由他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一书,这对日后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张闻天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及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进行比较,《中国现代革命史》在中共党史著作编撰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经历最丰富 朱德诞生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灾难日重的年代,从小就听到“国家要亡了,快救国家呀”的呼唤。为救国,他23岁时投笔从戎,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开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朱德是攻打总督衙门的前驱队长。接着,他作为滇军重要将领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从德国、苏联留学回来后,朱德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领导南昌  相似文献   

16.
王倩 《党的文献》2021,(5):73-79
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认识和思考.在领导工人运动过程中,刘少奇提出,要使"革命与工农群众发生切身利害关系",重视发动和集聚群众力量,为开展革命提供重要支持.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中国处于政治形势大变动的前夜,刘少奇提出,"我们党要成为群众的党",批驳了群众工作中"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倾向,转变思想,改进群众工作的思想和方法.刘少奇站在党的全局工作的高度,系统阐释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强调"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在领导土地改革时认识到,要既不能脱离全国广大群众,又能满足群众要求,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强调,"领导群众,不能脱离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依靠群众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评价他的老师徐特立同志时,用了三个"第一",即: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并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的确,徐特立同志作为一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革命前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了中国劳动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乐于助人、廉洁奉公的可贵精神和传统美德,用他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写就了他独特的"道德文章",成了千秋万代的楷模!  相似文献   

18.
正朱德1927年底至1928年春在郴州策划、发动、领导的湘南起义,系土地革命中规模最大的起义,其揭幕战为"智取宜章"。以往权威的中共党史著作和朱德传记,在记述"智取宜章"时说朱德出席了宜章县长专门欢迎他的酒宴,并摔杯为号抓官绅,还发表了一番讲话。这个情节,出自中共郴州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组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湘南起义史稿》一书。此书系走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显赫的人物,曾统治中国大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从"联共"到"反共",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公敌"。其实,他的发迹起家始于广东,准确地说,离不开孙中山对他的"垂青"。本刊现发表《蒋介石在广东发迹记》一文,让广大读者了解蒋介石在大革命前后如何博取孙中山信任,窃取东征、北伐和工农革命果实,一步一步爬上高位的。对于我们加深中共党史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党史学史基本理论问题评述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学史,是研究中共党史学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一门历史学科.它既应归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的一个分支;又是中共党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共党史学的"基础学科"和"辅助学科".本文试从梳理这门学科的学术史历程入手,对中共党史学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一考察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学科今后的努力方向,即党史学界的重视;积极开展党史学史研究评论;构建中共党史学史学科体系,来展望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