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罪犯心理焦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罪犯在服刑的罪犯中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青春期是在监狱里、少管所中度过的,充满着挫折、冲突和心理焦虑。本项研究通过深入监所进行调研,分析探讨青少年罪犯在监管条件下的不同焦虑心理及如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少管所现有在押犯罪少年1532名,性欲型罪犯239名,占押犯的15.6%。其中强奸犯105名,奸淫幼女犯134名,分别占押犯的6.9%和8.7%。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根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调研重点,我们采取问卷、查档、个别谈话的形式,对全所233名性欲型罪犯形成的社会条件、自身条件以及受害的对象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少年性欲型犯罪的基本情况1.从地区来源看:农村性欲型犯罪明显高于城市,苏北地区明显高于苏南地区。在233名少年性欲型罪犯中,农村的占63.9%,苏…  相似文献   

3.
研究罪犯新视角──早年受害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刻揭示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美国纽约州的一中等规模的监狱对关押在其中的男性重罪罪犯进行早年生活史的抽样调查。研究者对近期被拘押或被移送到该监狱的罪犯中随机抽取300多名男性重罪罪犯进行调查,这些罪犯的平均年龄为30岁。根据拘捕记录,其中有约70%(212名)的调查对象是暴力犯罪者,有13%(38名)是性犯罪者。研究者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要这些调查对象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史。他们惊讶地发现竟有68%的调查对象自述曾在儿童、少年时期(12岁以前)受到过各种形式的伤害。其中,约有35%的罪…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犯数量逐年增加。因老年犯自身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其监管改造有着不同于未成年犯和一般青壮年罪犯的特殊性。刑罚执行机关应充分考虑老年犯监管的需求,设立专门的老年犯监狱。  相似文献   

5.
去年5月至10月底,江苏省盐城监狱共收押889名罪犯.为切实掌握“严打”期间收押犯的犯情特点,做好针对性的教育转化工作,我们通过问卷、座谈等方法进行调查,并与83年“严打”收押的罪犯抽样查档100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严打”押犯与83年“严打”押犯相比,其思想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六个不一样”,总结如下,供广大从事改造实践的干警们研究思考;(一)对待“严打”态度上不一样.83年严打的罪犯目睹了一些同案被枪毙,目睹一夜之间的大收捕.加之在较短时间内被判刑投改,体现了从重从快,因而对严打不寒而栗.据统计,83年严打,从收捕到投改不到二个月的占51%,不少人还未弄明白就被投监.当前严打声势大,而被捕人不是很多,而  相似文献   

6.
截至1999年4月,笔者工作单位某监共收押罪犯5518名,其中物欲型暴力犯2470名,占46.76%,比1992年同期增加9.21%。物欲型暴力犯恶习深,性情凶残,盲动性大,不计后果。他们投入改造后,暴力犯罪的可能仍然存在,行凶、脱逃、打架斗殴的潜在隐患较多,给监狱的监管安全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我监为例,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共发生5起狱内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其中3起是物欲型暴力犯所为。在教育改造罪犯中把握住这类罪犯的构成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对策,对预防狱内事故的发生,稳定狱…  相似文献   

7.
监狱作为官方对犯罪的正式反应之一,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客观上又存在着各种不利于罪犯改造的因素。如何尽量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发挥监狱的改造功能,是我国当前监狱改革所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司法部于2005年中期组成课题组,集中力量开展“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问题”的调研工作。本次调查以全国31个省(区、市)所有在押的有18用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为总体,分别抽取了12个省、区、市的36座监狱中(重刑犯监狱、普通犯监狱、女犯监狱各占三分之一)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样本11527个,采集数据超出50万条。  相似文献   

9.
监狱和矫正制度改革及其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借鉴与继承的辩证关系。科学的态度应当是:一方面,要借鉴国外有效的监狱行刑制度和经验,特别是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运动初期、中期,以及现代化完成之后,监狱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面对这些困境监狱所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运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大陆当前的监狱和矫正制度改革及其现代化建设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使大陆传统的监狱行刑和矫正制度得到创造性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如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劳动改造罪犯制度等。两者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这一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目前,我国关于罪犯重新犯罪的心理问题研究,往往只停留在一般性描述的水平上,很多学者对再犯者和非再犯者在心理特征,尤其对个性特征上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总是停留于定性分析;而不进行定量研究,会使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大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对重新犯罪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基于这种认识,笔者选用国内外校有影响的性格测验量表,从我国监狱服刑的罪犯及刑满释放后未重新犯罪的社会成员中,随机抽取再犯组和非再犯组,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两组在性格特征上的差异,为重新犯罪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监狱行刑与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是一个亟需关注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命题,监狱行刑在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罪犯尊严保障是监狱行刑执法价值的出发点;是监狱行刑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水平。在新形势下,监狱行刑须以人的尊严为纲,切实在保障青少年罪犯尊严上下功夫,其保障的路径选择主要有:把青少年罪犯当人看,平等对待每一个青少年罪犯,切实保障青少年罪犯的合法权益,重视青少年罪犯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监狱对罪犯实施的记分考核、减刑、分级处遇的激励措施和办法为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及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和变化,监狱罪犯矫正激励也出现了对矫正激励定位不准、归属不清,没有形成独立的监狱罪犯矫正系统;考核奖惩激励失灵;分级处遇激励失效;激励不足的问题。“立体矫正激励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文中最后对未来监狱罪犯矫正激励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罪犯作为特殊的个体,被判刑入狱,失去人身自由,加上原本具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必然导致其服刑期间的心理障碍比一般人群更为严重.通过罪犯心理矫治,监狱机关运用心理学原理,采用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帮助罪犯克服心理障碍和服刑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促使罪犯心理素质的良性转化,以利于稳定狱内改造秩序和提高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江苏省监狱局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专题敌情调查研究活动。各监狱、少管所高度重视,领导亲自挂帅,抽调精兵强将,组织调研小组对省局规定的十一个调研专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讲究礼仪,推崇绅士风度,但对于犯罪,传统上采取严厉制裁的态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减少犯罪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处决、监禁和流放等手段将罪犯与社会隔离.为了抑制犯罪,社会支持使用酷刑严惩罪犯,对青少年也不例外.据统计,1816年关押在伦敦监狱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囚犯人数有3000名左右,其中一半年龄不足17岁,有些年龄只有9岁或10岁,将近有一千名青少年囚犯最后被处死或流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罪犯狱内自杀的因素,从监狱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在监狱管理层面,民警专业素质、相关社会支持活动等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技术以及时防范罪犯狱内自杀.  相似文献   

17.
1974年,我们连队在河北满城县南部看守一座监狱。这座监狱关押着几千犯人,这中间既有严重危害社会的杀人、抢劫、盗窃犯,也有因冤假错案而入狱的公民。每当我站在高高的岗楼上,看到犯人们连上厕所都要请假,晚上睡觉不许熄灯,就深深感到他们失去自由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徐径新 《法制博览》2014,(1):193+191
人权保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之一。虽然罪犯触犯了我国的刑罚,但是他们作为我国的特殊公民,也具有人权。因此,依法保障监狱罪犯的人权,不仅是监狱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的实践贯彻。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罪犯人群保障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工作的肯定和分析,分析了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水准。  相似文献   

19.
1996、1997、1998三年内,我们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在市监管局的统一布置下对1994‘1995、1996三年中户籍为本市的257名刑释解教人员地行了定期考察。考察结果表明:三年内重新违法人员为37名,占被考察总人数的14.4%。三年中重新犯罪人员为23名(包括8名未决犯),占被考察总人数的8.9%。考察数据比较显示:三年中上海市少年管教所重新犯罪率之高占本市各监狱之首,甚至几倍、十几倍于某些监狱。而1994年少管所的重新违法率也明显地高于其它劳教场所。从定期考察中,我们还了解到,仅1994年刑释解教的17名重新犯罪人员的案件中,大案便有6…  相似文献   

20.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有研究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罪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研究对象、方法及类型上都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未来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干预都存在一些丞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