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学王伦     
那起初在梁山占山为王的白衣秀士王伦胸无大志,贪图清闲,唯恐别人夺了他的寨主之位,所以暗自定下一条“用人原则”,凡是比他本领大的好汉,都一概拒之于山门之外,另请高就。可怜好汉林冲被贪官高俅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夜奔梁山落草,受尽白眼才勉强被收留。后来智取生辰纲的晁盖一伙好汉投奔梁山,王伦又故伎重演,尽管口头上虚情假意地说:“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隔日却强调种种理由说什么:“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看,因此不敢相留。”执意不让他们入伙,结果…  相似文献   

2.
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的破落户子弟,职业就是在东京城帮闲。如果就这样下去,高俅此生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是,他后来还真是玩大了。高俅最初也只是帮王员外的儿子使钱。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里有个“高衙内”,是当朝太尉高俅的干儿子。他一贯依仗权势,霸人妻女。高俅怂恿高衙内强夺林冲之妻,竞设置陷阱,阴谋置林冲于死地。从此,“衙内”成了官府恶少的代名词。在新中国,它自然被扔进了故纸堆里。但是,不知何时开始,它又成了现代用语。 法制文萃报头版头条标题:“十‘衙内’强奸案始末”。说的是江苏省灌云县,十名罪犯的家长,除了“县太爷”就是局长、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他们结成团伙,光天化日之下,开着轿车、面包车,在县城大街小巷、商店、学校、影剧院、公路上,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7-37
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在世人的印象里,大多是冷峻犀利的,其实他也有着一颗侠骨而温情的心。对前来求助的文学青年,鲁迅会给予慈父般的关怀。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还要求鲁迅一定要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就找郁达夫,让他为这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  相似文献   

5.
王蒨 《共产党人》2007,(13):25-26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今属陕西)人,东汉中期著名学者。因他从小好学,博览群经,被士人誉为"关西孔子"。他50岁开始做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职。杨震居官20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接受私人请托馈赠,也不为子孙后代置产业。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们蔬食布衣,简朴好学,从杨震至重孙杨彪,一门竟有四人官至太尉,成为京都名族。杨震的事迹,感人至深,历代传诵。  相似文献   

6.
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亲生两男两女,却又在21年间先后收留了149个流浪儿、孤儿、低能儿和走投无路的社会青年做“儿子”,“儿子”们自封庞杂的队伍为“丐帮”。 21年来,他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温暖着“丐帮”队一颗颗孤独、冷漠的心,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对社会有  相似文献   

7.
我在家乡读小学时,听老师讲过四川广安县有位大数学家何鲁,年轻时在法国解了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因而蜚声海外。完全想不到,我18岁那年竟有机会进入他办的学校,并有缘亲聆教诲。 “给我订一份《新华日报》!” 1942年夏,重庆42℃高温。我和好友罗永通(永晔),躲脱成都、自贡、富顺特务机关的盯梢,跑到重庆唐家沱何鲁的家,请求他收留我们入学。当时高  相似文献   

8.
背叛的代价     
少年时期,我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对吕布这个人物既喜欢又憎恨。他在白门楼上被曹操下令处斩时,我并未感到扼腕痛惜。看当时的情形,吕布似乎仍有一线生机,曹操向来唯才是举,招降纳叛的事情他做起来总能顺顺溜溜、稳稳当当,没什么为难,他确实想把吕布收留在帐中效力,吕布则巴不得投靠一位新主子,从此混个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9.
梅芩 《党史纵横》2002,(7):16-16
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他的发迹与陈仪有直接关系.是陈仪在汤恩伯走投无路时收留了他,并送往日本学军事.汤学成回国,又是陈仪为他联系当上了军官,并在以后青云直上.可以说,两人的私人关系"亲如父子".  相似文献   

10.
赵禹 赵禹是嫠地人。以佐史官的资格补缺为中都官,由于廉洁又任为令中,在太尉周亚夫手下任职。亚夫做丞相,赵禹做丞相史。府中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武帝时,禹凭借做刀笔吏所积累的功劳,升任为御史。皇上认为他有能力,曾官至中大夫。赵禹为人廉洁而孤傲,做官以来家中不养食客,  相似文献   

11.
任用人才靠大人物或上级发现,而后委以重任,在咱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桑榆先生称其为“发现式用人”。用人靠自己发现,若真是慧眼识贤才、识英雄,倒也没话可说,然而,若是“慧眼”不慧,硬是把蠢才、狗熊、混蛋看成大人才,结果可就糟了糕矣。隋文帝杨坚把北周宇文家的江山“过户”到老杨家之后,立长子杨勇为太子。但后来发现二儿子杨广孝悌恭俭、贤良持重,堪当接班人的大任,硬是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改立老二为太子。杨广接班后,荒淫奢侈,大兴土木,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结果仅14年,老爹大搞阴谋诡计,好不容易夺来的帝位,便被别人夺了去,不但江山改了姓,老杨家的后代也被别人杀光。北宋哲宗赵煦无子,咽气归天之后,他的大老婆向皇后不顾宰相章?的反对,硬是立赵煦的弟弟端王赵佶为接班人,理由是“先帝(赵煦)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宋史.本纪第十九》)。赵煦虽然无子,却有一帮同母和异母兄弟,赵佶在诸兄弟中排行十一,无论是按长幼顺序,还是论贤德才能,都轮不到他继承帝位,但赵佶既然是老公发现的大人才,向皇后也就认为他是最合适的接班人。赵佶坐上龙椅后,果如章?所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重用蔡京等奸佞,穷奢极欲,崇道信神,胡折腾...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透过五彩缤纷的贵州文化之窗,翘首企望正冉冉升腾的富民兴黔的曙光时,千万别淡忘了那日渐远去的历史。循着尘封已久的文化链结,把那些蒙垢的碎片当作自励的起点。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用自然区分法,把中国广大地域分为九州,又以距王都中心的远近,把全国分为“甸服”、“侯  相似文献   

13.
摄影春秋     
1947年.正是蒋家王朝将要灭亡之时。一天,一位年仅13岁长相十分俊朗的男孩从汨罗乡下来到长沙,经人介绍找到了当时在摄影界名气很大的王楚云先生要求习艺。王先生是位惜才的前辈,揽过这个名叫姜新根的孩子,以问答方式和他交谈良久,觉得其不仅长相英俊.且思维敏捷,定是可造之材,便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也就是从这天起。姜新根便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人像摄影事业。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童年相当艰苦。他小时候过继给小叔父,但叔父却因病早逝。由于家道衰落,生母和养母又忧愤交加而在一年内相继去世。只留下他和父亲周劭纲先生及两个弟弟。12岁那年,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去东北沈阳学校读书。以后,在繁忙的学习和革命斗争中,周恩来从没有因为对事业的追求而放弃尽晚辈之职。1918年1月8日,周恩来的堂弟去信将叔父周贻奎病逝的消息告诉了在日本东京求学的周恩来,周恩来在回信中写道:“只恨我身在海外,不能够立时回去帮着四伯、干爹(指他的伯父、父亲)做一点事儿。”表达了他对伯父和父亲的思念之情。为了减轻父亲的失弟之痛,同年7月28日,周恩来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小甘河的新变化贵刊2004年第11期刊登《逐日》一文后,小甘河村党支部书记赵景顺的事迹在读者和小甘河村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赵景顺的事迹也激励着后人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进。最近,借工作之机,我了解到小甘河村在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带领下,又取得了新业绩:  相似文献   

16.
奋斗者之路     
张云飞 《实践》2009,(Z1):41-41
1959年盛夏,张世民出生在五原县一个贫穷的农家,他的出生,给这户人家增添了几分惊喜几多忧,喜的是家里添了男丁;忧的是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呵。世民打小就活泼、顽皮,乡亲们给他起了个"三捣蛋"  相似文献   

17.
一朵野花     
陈梦家 《党课》2014,(14):1-1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藐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相似文献   

18.
拔立于滇池之上的西山,素有睡美人之称,山上门、亭、寺、观颇多,又有著名的龙门和小石林,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山半腰的一座坟墓——人民音乐家聂耳墓.  相似文献   

19.
在距辽阳市40多里路外有个辽阳县兰家镇泉水村。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子:三面环山,百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坳坳里。村中有一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家,户主徐老汉,名长润,现年71岁,一生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8年前,徐老汉突遭横祸,一场车祸夺去了儿子年轻的生命。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实乃人生之大不幸。从此,悲怆与贫困主宰了徐老汉的命运。儿媳给他扔下年仅7岁和9岁的两个小孙子改嫁后,徐老汉和他那深度驼背年逾花甲的老伴既要操持一家老小4口人的生计,又要供  相似文献   

20.
照片上的这只红色小柳斗,如今陈列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仿建的西花厅“立志强国”展室内 ,每天吸引着许多游人趋前现赏。这只普通的小柳斗与伟人周恩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1898年的 3月 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府城驸马巷。 8个多月后,因小叔父周贻淦新婚不久即患上肺结核病,为了给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也为了让小婶母陈氏有个依靠,就按当地风俗,将年幼的恩来出嗣过继给小叔父为子。恩来过继不久,小叔父周贻淦离开人世 ,他便与小婶母相依为命。   陈氏出身书香门第,不仅通文墨,会诗词,又善针工女红,是位文静、贤淑而又多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