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东“十五”计划给每个广东人编织了一个关于家园的梦想: 到200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其中,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届时,广东将出现4个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南海、汕头;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了以“农村兴办乡镇企业”为典型特征的小城镇化模式与以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典型特征的“农民进城”城市化模式 ,指出两种模式的特点、不同的阶段性作用及其最终融合。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其城市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朱家凤 《创造》2002,(8):25-26
城市化程度低,是所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的共有特点。而在云南,这一点表现得愈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趋势:除了一些老的工商业大中城市对于经济要素的聚集效应在迅速出现,我国一些发展势头很好的地区,无一不呈现出城市化步伐加快、社会的传统乡村形态向现代化城市形态急剧转型的特点。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山东沿海地区,均是如此。在云南省内比较,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云南省唯一的大都市昆明市为核心的滇中城市群地区,就是云南省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成长较好的地区。相反,凡是城…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目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并且省内城镇化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苏南与苏北地区城镇发展的不均衡的对比研究,可为经济不发达的苏北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制订与发展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着一个国家一定地域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既遵循着符合中国国憎的经济发展规律,又遵循着世界都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沿海地带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资源、资金和技术,正在各产业部门和地区之间不联地流动和重新组合,带来了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同时人们的经济来源、劳动方式、居住地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如何全方位理解珠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6.
从实施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高度开发建设珠海市东区钟世坚最近,省委、省政府从加快建设现代化广东的高度出发,制定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这将促使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有利于珠三角地区的更加繁荣。珠海市位于广东省的南部,处于珠江三角洲之中。珠...  相似文献   

7.
刘剑锋 《广东民政》2009,(11):22-22
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确定了广东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重大任务和战略措施,是珠三角地区若干年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广东省民政厅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读消化,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指引》。  相似文献   

8.
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的内伤,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就像广东的寒极。珠江三角洲的GDP总量是山区的5倍,东西两翼的4倍。在广东欠发达地区,双转移成为刺激增长的加速器,广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意味着“首都经济圈”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的"内伤",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就像广东的"寒极"。珠江三角洲的GDP总量是山区的5倍,东西两翼的4倍。在广东欠发达地区,"双转移"成为刺激增长的加速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