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羽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126-129
本文通过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大学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的核心关系的论述,强调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阐述了研究和建设大学文化,必须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必须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必须投身民族文化的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以撤盟设市为标志,呼伦贝尔的经济社会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期,中共呼伦贝尔第一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呼伦贝尔多元的地域文化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的牧区文化宣传工作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呼伦贝尔丰厚的文化积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拓创新,抓住特色,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牧区文化宣传机制和手段,努力开发我们丰厚而又多元的地域文化资源,保持和弘扬多元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民族民间性和…  相似文献   

3.
王雷 《传承》2012,(13):78-79
受传统二分思维的影响,科学与人文“二元文化的对立”一向被视为学界极其重要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从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辨证发展理论看,这一文化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只能被看作文化传承与流变过程的一道风景。文化是人的“定在”与“此在”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形态统一性与多样性在生活哲学层面上的复写、摄影、反映,它体现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遗传与变异或可作为文化传承与流变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黄芬 《思想战线》2013,(Z1):227-229
云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其文化传承、选择、保存和创新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云南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阐述了云南大学在建校之前、建校发展、走向鼎兴转折和现代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并对当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想工作》2008,(11):14-14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总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其中蒙古族占30%。全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与改革,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绿色乌审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助推绿色乌审走上了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袁中树 《长白学刊》2013,(5):120-123
对抗联精神的内涵、抗联精神形成的民族文化条件与东北文化基础进行分析与解读,为弘扬抗联精神,传承东北文化寻找更为深层次上的学理依据。在现时代意义上探寻抗联精神与东北文化的传承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全民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文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文化资源严重流失,文化传承人寥寥无几,原因在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只有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作用,协调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现代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脉搏,引领其传承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要进一步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优秀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更好地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建立农林、文化、文物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部署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相关事宜,梳理好乡村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性规划,构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它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中华传统文化太保守、已经过时的声音时而响起.因此,如何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传承、变革和创新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至关重要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动态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速的变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它的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迫在眉睫。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当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之间,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被确定为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建设之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势必使得这一区域的民族文化产生急剧变迁。贵安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能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相结合,引进校园及社区,发挥政府主导及村民参与的作用,遵循"内涵性"、"科学性"及"差异性"三大原则,以提升贵安新区的城市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对青年人进行“热爱祖国为荣”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分析国家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发现,新文化运动以来形成的现代国家观念中失落了对本土文化的观照。作者认为,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热爱我们传承了六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当一个民族的文化被青年人当作沉重的包袱甩掉时,爱国主义教育就会流于形式,民族凝聚力就会丧失。  相似文献   

13.
冯静蕾  盖志毅 《前沿》2012,(7):75-77
资本及其实际形态的变化过程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人际资本、政治资本五种资本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牧区各利益群体之间资本的平衡发展是牧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对内蒙古牧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人际资本、政治资本不平衡性进行了剖析,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牧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长征文化是长征伟大实践的产物,承载着党和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英雄典范和业绩,凝聚着党和红军的理想信念、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长征文化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不断得到普及和丰富。长征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把握自身历史的过程,是长征革命传统与时代任务不断结合的过程,是长征历史内涵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也是长征文化逐步走向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大》2012,(11):21-21
披着黄色袈裟、戴着沉重念珠的释永信,作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他关注的话题是"少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7,(5)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促使中华大地兴起了一浪接一浪的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高潮。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庞杂,但各种文化在和而不同中发展,在相互交流中融合,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精华部分,历久弥新,闪烁着永恒的价值生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科学态度,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开启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运用传统文化展现治国理政情怀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张建新  白永萍 《前沿》2014,(11):25-2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草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国国土的绿色生态屏障。草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生存之需要,而且是发展之优势。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大区,保护建设草原生态环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建设。  相似文献   

18.
袁旭东 《人民论坛》2012,(11):154-155
文化传承与价值传承是人类社会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社会活动。传统的文化传承是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价值传承受到了巨大冲击,文化导师与价值导师相分离甚至错位。该文在反思传统价值传承方式的基础上,从文化反哺的视角探讨了价值传承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李维  张体敏 《传承》2013,(5):136-137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影响甚大。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物质、精神文化遭到现代物质、精神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造成了部分民间艺术、乡土建筑等的遗失。因此,保护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传承迫在眉睫,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命脉,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大职责,军队的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回望峥嵘,我军军队文化建设走过了八十六载辉煌历程,伴随人民军队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同样,新时代新形势,大众传媒的普及,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也为我军在新背景下发展军队文化、促进军队发展提出新挑战.在全新的背景之下,如何传承我军军队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新时期我军军队文化建设的新发展,成为摆在我军基础建设的重大课题,这对于不断促进我军现代化、信息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