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合同法律制度巾两种不同的制度,<合同法>对此做了一些规定.然而,我国目前现行民法和合同法均未对此做严格的区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把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混淆.大多数情况下,合同成立时即具备了生效的要件,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因而其成立和生效时间是一致的.但有时合同成立并不等于合同生效,不成立也不是无效.本文试图从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概念、构成要件等方而来阐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正确认定合同法律关系、合同效力及正确处理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2.
合同效力问题是合同法的核心问题 ,文章依据新合同法第三章的有关规定 ,围绕合同效力的涵义 ,合同效力与合同的成立、合同的生效的区别 ,合同效力的范围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双喜 《世纪桥》2013,(3):52-5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应其而产生的效力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合同效力是一个存在歧义的概念,很多学者将其等同于合同的生效的概念,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合同效力的了解,本文着重对合同效力概述、合同生效要件、合同欠缺生效要件后的法律后果、合同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后的法律责任及合同的特别效力要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意思自治、缔约自由是经济交往中遵循的重要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主体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一方无权干预另一方的行为。在合同订立阶段,根据传统民法,当事人在合同成立之前,相互之间并无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彼此并  相似文献   

5.
合同附随义务理论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三利  宋仁海 《唯实》2004,(11):50-53
在大陆法系 ,合同 ① 附随义务在传统民法上并非一个独立的概念 ,它是随着判例、学说所创造的各项制度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独立的法律概念。附随义务理论的出现涉及到债权体系结构 ,涉及到违约责任 (或合同责任 )的扩大 ,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民事责任体系的改造和重构。我国民法界对附随义务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拓荒阶段 ,一系列有关附随义务的基本理论问题尚远未形成共识。而我们的《合同法》仅仅用一款予以规定 ,所以从理论上对其本源予以探讨是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一、罗马法———合同附随义务理论的萌芽大陆法系民法理论和制度形成的每…  相似文献   

6.
赵彦波 《世纪桥》2008,(1):71-72
价格条款对于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实现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合同的成立上又显得不那么重要,对于它的原因,从国际及国内有关合同规则对要约成立的构成要件各因素的不同地位分析,探讨价格条款在合同中地位的发展趋向,以求能了解国际合同法有关合同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朱娟 《唯实》2006,(7):46-49
合同形式作为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合同的成立、生效至关重要。尽管法定形式具有其特定价值,但严格的形式主义规则在保障交易安全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发展。从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与维护交易安全的角度综合考虑,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确立起以“证据主义”为主,以“要件主义”为辅的合同形式规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房屋买卖合同日益增多 ,其法律效力的认定也日趋重要。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不等于房屋买卖合同的生效 ,房屋买卖合同的生效必须具备四大要件。目前无效的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对新出现的几种特殊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不能给予简单的认定 ,应从房屋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无效合同是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在内容和形式上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应确认为无效。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避免违法无效合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合同法关于合同成立、生效要件的规定与现有保险合同法制、理论对保险合同成立和生效要件的认识与规定不乏合理性、科学性,但仍然存在着与保险业发展不同步的情况。基于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宜采用一种开放性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对我国保险合同成立、生效要件进行除旧布新,以澄清认识、指导保险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一、合法性之辨讨论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从合同的生效要件来说一般为二:成立和合法性。即使双方已经合意成立,而不具有合法性,也不具有效力,因此首先应讨论假设以物抵债协议满足成立要件的情况下,是否合法的问题。认为以物抵债协议无效的观点,多是因认为以物抵债其实为流质契约,而流质契约被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为无效,因而以物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合同的广泛应用,电子合同拟定过程中的新型特点与传统意义上合同成立的法律要求相抵触,对现行法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下讨论的电子合同从通过EDI方式拟定的合同的效力认定角度来探讨其对现行法律提出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的措施和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3.
凌瑞明 《党史博采》2009,(9):47-48,50
意思自治、缔约自由是经济交往中遵循的重要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主体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一方无权干预另一方的行为.在合同订立阶段,根据传统民法,当事人在合同成立之前,相互之间并无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彼此并不承担任何责任.[1] 但是合同当事人应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帝王条款.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合同成立过程中的合意瑕疵及其救济一直是合同法中的一个热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规定,为各国商人所广泛采用以作为其合同条款的补充或解释依据,可借鉴性很强。本文通过对《通则》研究分析,阐述了国际商事合同中的合意瑕疵中合同无效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龚亮 《理论与当代》2004,(11):27-28
在合同法律制度中,合同作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在本质上是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的合意。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合同的成立,是指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即意思表示一致。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由“要约—承诺”或者“要约—反要约—承诺”的步骤构成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合意”一词,合意一词源于罗马法,按拉丁文的原意,它是指合同当事人内心意思的一致。因此合同的成立应当以各方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意思的一致为准。这就要求意思表…  相似文献   

16.
合同的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约束当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的强制力。合同的效力,我国法律规定了三种情况:合同的有效,合同的无效,合同的不完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未予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合同的效力问题、有关所有权的问题、实际履行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目前各国法律规定不一,但有的问题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  相似文献   

18.
邹红 《探索》2002,1(5):142-144
健全的意思表示必然导致法律行为成立生效,但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却会导致法律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中国要制定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法典,应该从立法体例、概念、内容几个方面完善对意思表示瑕疵的立法规定,同时还应参照大陆法系民法在不同时期对意思表示瑕疵规定不同法律后果的价值选择,结合我国法律传统、现实社会要求和世界民法发展趋势在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正确反映这一追求。  相似文献   

19.
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之间的区分,在理论上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具体个案中的辨识却复杂得多,结合具体案情分析"合同目的"与"合同履行的决定权",是作出正确判断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先合同义务这一概念并非私法专属,而是合同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价值不能为其他概念或制度所替代,应将其于行政合同中明确。行政合同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二元属性存在交叉、矛盾,先合同义务正是平衡行政性与契约性的合理手段;而作为缔约阶段的一项法定义务,先合同义务也为实体控制不足、权利义务配置失衡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其将缔约阶段的各行为联结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促使其达到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并且通过先合同义务的履行,从根源上实现行政主体的自我约束,使得权力控制“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