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2011,(6):F0003-F0003
北京早期的党组织,是全国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不断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上升为执政党,但是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为了提高全党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发展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学习毛泽东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仔细梳理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历史过程,系统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深化对新中国初期历史发展的认识,而且能够为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伍味 《新长征》2007,(9):18-19
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做系统完整介绍的人是李大钊。 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是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罗章龙、黄日葵、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大学组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相似文献   

4.
在风云激荡、波澜迭兴的20世纪,作为近现代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东西文化和新旧文化交替的中心,更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北京早期的党组织,是全国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不断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星火燎原北方为培养建党骨干,1920年3月,在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刘仁静、范鸿吉力、何孟雄等人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研究会19位发起人后来有15…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运动,成功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指导地位,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回望百年 初心依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禄 《前线》2021,(3):94-96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始创于1920年,是中国第一个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研究会的创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基础,对培养和造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望百年沧桑,只有继承研究会创建者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发扬他们为真理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能永葆初心,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做系统完整介绍的人是李大钊。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是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罗章龙、黄日葵、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大学组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最早把《共产党宣言》全部译成中文并公开出版的是陈望道。他的译本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  相似文献   

8.
田宪臣  丁素 《学习论坛》2001,(11):46-48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求是杂志社理论部、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发展与创新”理论研讨会 ,于 8月2 0日~ 2 4日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 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研讨。一、与时俱进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会代表认为 ,诞生于 15 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在于它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我…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的大众化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育农民、重建乡村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结合乡村社会实际,精选马克思主义在乡村传播的内容,通过乡村社会所熟悉的叙述与表达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恰当的转换。在马克思主义乡村大众化的进程中,特别注意与当时乡村社会改造的重大实践结合起来,设计有效的传播方法与路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乡村社会的有效展开,为新中国初期的乡村政权建设与社会改造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晓宝  邵维正 《前线》2021,(2):13-18
20世纪初叶,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领世界革命风气之先,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在北京率先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率先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率先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思想交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有组织地研究和广泛深入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之后,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号召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并强调当前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是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党中央对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视程度。我们要学好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并正确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当前的党建工作,必须首先对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有一个充分的、正确的认识。一、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特别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已经经历了四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奠基者。他们在创立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普遍原理同中国边疆治理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借鉴历史经验,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大力发展屯垦戍边事业,屯垦戍边成为我党治国安邦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刚刚在全国范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特点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情境的生动再现,而这些经验则是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唐昌黎 《探索》2006,4(2):146-149
共产党诞生即从事革命实践,形成了一套革命学说,其理论支柱是马克思创立的阶级论。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从事执政实践,在中国,历经半个世纪,三代艰辛探索,形成了一套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阶级论存在它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二元选择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三代领导创立的执政学说,并指明新一届领导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党的历史方位根本性变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强化学习阵地、丰富学习内容、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注重学习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经验与教训对当前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我国城市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动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施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城市实行多元化的分配政策,经过改革逐渐统一为单一的工资制。新中国成立后的党的城市分配政策变动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分配政策,才能防止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扩大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7.
许月明 《党史文苑》2012,(12):11-13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极为紧迫的问题。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严峻的执政考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在消除腐败政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树立民族意识、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塑造崭新国家形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总结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执政经验,对当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我以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科学回答这个问题,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其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要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推进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一、要搞清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的时空条件1.劳动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基础。恩格斯说,马克思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而得出的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的发展状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四个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中国化历程,逐步向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奋进。今天我们依然走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找到其可借鉴的正确理论与实践成果,对今后的实践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对于支部建设理论的早期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自身的实践经验,从成立之日起,就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党初期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支部建设理论的早期探索时期。在这一时期,党提出了许多的重要思想和主张,为支部建设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