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讲堂是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的前沿阵地,提升员工道德素质的有效平台。为使道德讲堂活动在公司落地生根,按照学习借鉴—示范带动—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在网络学习省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8月31日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举办首期道德讲堂,组织西安片各单位员工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和学习培训。三年多来,道德讲堂活动在公司蓬勃开展,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困境,从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入手,借鉴常州道德讲堂的实践经验,以探求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幸福成为国人嘴边的热门话题。早已站起来了的中国人现在不仅富起来了,而且幸福起来了,幸福感已经无法掩饰地洋溢在国人的脸庞上。这一点。连那些一贯苛刻的西方人也不能不认同。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道德的形成和完善是各种教育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产物。构成道德教育体系的不仅有系统性的学校教育,有社会生活中以杂散形式出现的社会道德现象的影响,也有来自青少年自身的心理暗示。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我调控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哲学与基督教紧密结合表现出信仰与理性融合的特征,符合“哲学是爱智慧”的立场与标准;海德格尔关于“木制的铁”之说从某种意义上论证了哲学的多样性和超越性,他为中世纪哲学合法性提供了佐证.此外,中世纪哲学的道德向度也为合法性提供了实践上的依据.“正当生活”是中世纪哲学的道德之维,它的原罪论、神义论、存在论及世界观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成效与道德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新加坡在学校道德环境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效,特别是其"真、善、美与和谐"的道德环境建设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借鉴其经验,我国学校道德环境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道德教育理念,优化学校道德环境建设,确保学校德育的高效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8.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文化中,"天"有多重含义.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天"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均以"天"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起源和本源,"天"因而也成了宗法道德的合法性根据,而人自身则成为道德价值的符号,而不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是否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决定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而主体性道德人格必须由主体性德育来培养。主体性德育是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主导力量、动力力量和保证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许多学者一般从“人性”、“人的本质”上来理解“人”,但是,他们却认为“人性”、“人的本质”是同一个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另外,道德与人性、道德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一、共产党员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时代的呼唤,是完成党的任务的需要 (一)完成新世纪的历史任务要求共产党员不断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在这个时刻,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大变动的历史时代,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把握主动权.而只有不断自觉培养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的共产党员才能真正地认清和把握机遇,明辨和应对挑战,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3.
肖遥 《工会论坛》2006,12(4):115-116
亚当·斯密认为人具有双重性:作为“经济人”,自爱是其基本动机,人趋于利己;作为“道德人”,仁爱是其行为准则,驱使人为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应仅仅作为一个纯粹的“经济人”或一个纯粹的“道德人”,而是作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道德领导是当代美国教育管理学者托马斯·J·萨乔万尼在反思传统的以科层制为表征的教育领导思想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领导思想,其中所包含的反思性实践观、领导权威来源的拓展、学校共同体理念、寻找“领导的替身”等新颖观点不仅开辟了以价值观、信念认知教育领导的新视角,而且契合了当代领导理论的新趋向,对加强我国的官德建设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意指戏剧舞台上演员所用的面具,后引申为人格。通俗地理解,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道德人格是指作为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的集结。也可说道德人格是人的位格、性格、品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道德的起源——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出发,论述了道德起源于类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成熟于伦理的人性化,而个体道德则起源于个体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即起源于私有财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她是特校32位聋哑孩子和28位智障孩子的妈妈。51岁的聂品华,当特校校长10年,用她10年的青春与心血,为这群可爱的“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她一手带出17位聋哑大学生;在省市各类才艺比赛中,应城特校有110人次获奖;学校被教育部、中残联授予“全国特艺人才培训基地”,她本人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员是实现共产党先进性的最重要载体,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制约着共产党的先进性。因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始终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共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方面基于不同的理论预设,完成了从道德自律向制度制约的转变,审视这一历史性转变对于进一步加强执政党的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读孙抱弘先生的新著《从“人”到“好人”——公共生活与青少年品德养成》,我觉得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视野开阔。该书以公共理性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以国民性为基础,以多学科理论视野为理论根据,系统地、全方位地、多视角地探讨了青少年品德养成这一核心问题,回答了从“人”到“好人”应具备的公共理性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上下推行"八荣八耻",大兴未成年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形势下,2006年6月3日,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坛--未成年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论坛"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召开。在论坛上,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畅所欲言,展开了深刻热热烈的讨论。本刊撷取了部分大会发言和书面发言的精华,以笔谈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