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浙江》2006,(6):66-66,F0003
在全镇干部会议上,浦江县郑宅镇党委、政府作出了庄严承诺:“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研究和开展各项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干部业绩的唯一标准”。郑宅镇党委、政府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浦江县“两会”精神,努力打造一个富裕、和谐、充满活力的新郑宅。  相似文献   

2.
麦婉华 《小康》2023,(23):60-63
<正>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按“五大振兴”一体设计、按照“一湖两岸四区八景”的总布局推进“云上东海·水韵荷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近年来,云东海街道依托良好的生态、空间优势,迎来了省、市、区等多重机遇叠加期,在产业、文旅、生态等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领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大场景’中找准人大工作‘小切口’,做到在一线监督检查、在一线履职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检验成效。”在浦江县高铁站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现场,浦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文红宣布启动“履职在一线助力三大年”活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立说立行,以“一代表一企业”“一小组一项目”“一站点一创新”为载体,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助力改革创新提质、营商环境提升、项目建设提速。  相似文献   

4.
<正>“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望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2013年年初,在建设“美丽中国”指引下,我区启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用8年时间依序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活动。4年来,随着“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愈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政协天地》2014,(5):56-57
“建设美丽乡村”足福建省政协今年四个专题协商议题之一。为展示全省“美丽乡村”的建设风貌,展现广大委员建设“美丽乡村”的履职风采和政协机关工作者的参与热情,请您用手中的镜头捕绘您眼前的美丽乡村,记录下那一座座山、那一湾湾水、耶一缕缕乡愁……  相似文献   

6.
天台县雷峰乡坚持“水岸共治”,实施“三大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乡现有31个自然村,村村通公路并进行了道路硬化,硬化率达到100%;全乡所有行政村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垃圾农户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1%,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户卫生改厕率达到86%.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成为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最近,台州市推广天台县雷峰乡坚持“水岸共治”,实施“三大行动”与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融合发展的做法,并定为“雷峰模式”.  相似文献   

7.
《政策瞭望》2023,(6):56-58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浦江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农村的新生力量,为浦江县“三农”发展融入了新鲜血液,推动农村百姓生产能力的提升。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兴农富农工作中向精向深发展,加强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开展“传帮带”教学,融入基层,提升专业技能,为农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江仕敏 《创造》2019,(4):15-2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什么是乡愁?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说,乡愁就是乡村的文化记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乡村文化,是许多游子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和不可复制的“精神家园”。好山好水的美丽生态是乡愁,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也是乡愁;留住乡愁,既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激活乡村文化,用文化留住乡村的“根”。  相似文献   

9.
<正>3个多小时的信访接待,9个多月的跟踪监督,长达8年的城中村拆迁信访积案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当事人陈某某“事心双解”签下息访和解书。这是浦江县领导下访接访推动难题化解的典型案例,也是浦江县人大代表跟踪监督政府信访工作全过程的生动缩影。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同志,把金华市浦江县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亲自倡导并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永嘉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江”的部署要求,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敢于担当,勇于克难,全力推进美丽永嘉建设,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在创成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和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的基础上,去年底又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卫生强县和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被国务院农改办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圆满完成了2013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任务。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82亿元,同比增长8.6%;1-4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26.43亿元,增长5.6%;限上固定资产投资47.82亿元,增长15.9%;全县招商选资实到资金12.28亿元,其中浙商回归实到资金10.19亿元,增长68.9%,获得了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创业创新组织奖。  相似文献   

11.
“江南第一家”所在地郑宅镇位于浦江县城东12公里处,总面积40.9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该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浦江县的工业重镇和旅游大镇。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制锁、服装、衬版、化工、建材五大支柱行业。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建立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基地,涌现了一大批蔬菜大户、养猪大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一次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推向前沿,笔者在2005年即提出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概念也随之成为一个热词。对农村“就地现代化”的探讨面临着一个重要认识误区:混淆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城市化”、纵向历史尺度上的“现代农民”(现代化)与横向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市民”(市民化)。于是,农村“就地现代化”也被一些学者解读为“市民化”“城市化”取向的“就地现代化”。虽然也有学者坚持使用农村的“就地现代化”概念,但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来探讨“乡村振兴”也仍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研究取向。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乡村振兴道路”高度来认识,按照农村“就地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民化“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因此,必须特别强调的是:笔者论及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所研究的“乡村振兴”,其阵地是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是政府、主助是全国、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自然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而不应该只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的单一取向来谋划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罗跃 《创造》2024,(3):56-5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发展主题,高质量推进绿美文山建设,不断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然而,在乡村变绿变美的同时,乡村生活垃圾处理陷入了困境,成为绿美建设中的一个痛点和堵点。这一问题得不到合理“根治”,势必会导致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污染和破坏,影响乡村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文明。立足绿美文山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开阔视野     
“民生指标”勾勒五年后百姓生活“十一五”规划纲要3月5日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在这本厚达90页的草案文本里,一个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构成闪亮的“民生指标”,勾勒了五年后百姓生活。让1亿农民喝上干净水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让农民不再受缺水没水吃的煎熬,乡村邻里也不再会为争水抢水而发生矛盾。百姓出行更便捷建设铁路客运专线7000公里,公路里程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铁路延…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奔向新世纪的征途上,农民教育何去何从?带着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们深入东阳市、金华县、浦江县、婺城区等地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走访。一、农民对农民教育的“估价”调查中,我们将农民教育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党课”、‘政策文件”、“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从调查的统计结果看,当前,农民接受这四个方面内容教育的比例分别为26.6%、45.4%、15%、13%。可见,农民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政策文件”,这是宣传工作的传统,也是必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期人物     
《今日浙江》2013,(3):60-60
方增先出生于浦江县西塘下(今属兰溪),是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广具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奠基人和推动者,在中国水墨画传统基础上博采中西绘画特点,创立了一套融合写实造型的中国画人物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09,(15):I0001-I0001
自2003年“先锋工程”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浦江县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得到了再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5月中旬,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金振吉同志带领考察组,对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开展考察。考察组先后到成都市下辖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浦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和大邑县青霞镇幸福公社,与当地政府领导、村级组织负责人和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广泛了解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做法和工作经验。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华彦玲  母宇婷 《群众》2022,(10):53-54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建设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2022年江苏省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20.
覃荣化 《当代广西》2013,(11):26-26
今年以来,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给金城江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明确了目标,指明了道路。金城江区从实际出发,实施“一乡一策、一村一方案、一屯一措施”,大力开展“美丽金城·清洁乡村”活动,在金城江区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打造清洁乡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