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文本的磋商进入快车道,南海沿岸国的海洋合作被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以渔业合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和审视半个世纪以来地中海渔业合作实践所形成的地区特色、法理构架以及问题与挑战,分析和总结其治理经验对南海渔业合作的借鉴意义。南海沿岸国在渔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难免面临障碍和挑战,其合作机制构建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图为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的构建和未来发展提供政策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罗肖 《东南亚研究》2023,(5):49-70+154-155
海洋争端特别是小国与邻近崛起国的海洋争端,为行为体实施“灰色地带”策略提供了天然场域,并且小国奉行“灰色地带”策略的战略倾向尤为强烈。南海问题则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自2009年以来,围绕南海问题的四大议题,以越南、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南海主权声索国,通过实施叙事战争、释放威慑信号、民事介入、构筑“捍卫和平、法治”的国际统一战线、底线试探等多种“灰色地带”制华策略,得以实现不少图谋,加剧了中国的“南海困局”。同时,越菲两国的“灰色地带”策略也存在差异,越南的外宣体系更为精细,更重视不对称军事制衡和海警、海上民兵的作用,而菲律宾则更倚重美国,且其对抗强度起伏更大。避免政策摇摆、进一步强化自身权利主张的合法性叙事,是中国更有针对性地反制越南、菲律宾南海“灰色地带”策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23年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危机频发,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相关问题亟须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3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美国与小多边机制干涉南海的挑战与应对、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历史视角和法律斗争新态势与新挑战,以及增进南海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面对法律、认知、话语斗争等诸多形势变化,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证据链建设和话语权构建,结合具体条件重塑相关实践的规范性,增进南海合作和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20多位来自非声索国专家在南海问题上的观点。大部分专家认为:应该依据国际法解决南海争端;美国在南海的利益包括商业自由航行、争端和平解决与美国海军搜集情报,在专属经济区内搜集情报活动不违反《公约》;九段线缺乏法律依据,且内涵不清,因而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心;在南沙海域争端中,多边谈判是现实途径;海峡两岸最好还是各做各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约束力不够,应该尽快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一、中菲南海仲裁案的核心为领土主权争端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显然不适用于领土主权争端。对于这一点,菲律宾和仲裁庭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仲裁庭在管辖权阶段的裁决显然是为了实施管辖权而尽量排除领土主权争端。  相似文献   

6.
南海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南海问题在今天演变为一个涉及"六国七方"且有域外势力插手的主权争端问题。近期来,因区域外势力强势介入及南海周边某些国家的不负责行为,南海因主权争端而出现紧张局面。维护南海和平,符合所有相关国家的利益,也是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在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上,目前出现了集体安全与合作安全两种理念。比较两者,合作安全更有利于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与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7.
近期南海情势持续过去三四年来总体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尽管南海岛屿声索方仍然各自不断采取种种宣示、强化岛屿主权的措施,包括计划在有争议水域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开采油气资源,或修建机场跑道,或举办选举等,这些虽造成声索方之间的摩擦,但未来南海区域内发生严重武装冲突的可能性相当低.本文主要目的在于讨论近一两年来南海情势之发展.继前言后,文章第二节首先摘要介绍南海岛屿声索方在南海所采取宣示主权、强化管辖权的动作.第三节说明最近中国与东盟所提出有关处理南海问题的政治声明.第四节讨论中国在南海几个重要议题上所进行的活动现状.第五节特别针对越南在南海的经营提出观察.文章最后评估南海现状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及其一系列影响使得南海周边部分国家的海岸线倒退,岛礁面临被淹没的威胁,这将会使沿海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范围改变。南海海域已存在海洋权益矛盾和海权争端,加之气候变化这一变量因素,局势将会更为复杂与严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共同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应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逐步实现共赢。本文将阐述气候变化对南海海域及周边国家的影响,梳理该区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南海争端声索国之一,马来西亚对南海东南部12个岛礁提出主权声索,并已武装占领了其中5个岛礁。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不断地开采南海油气资源,成为该海域油气开采的最大获利者。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出于经济利益及防务安全的考量,实行务实的南海政策,尽量避免军事冲突,以政治外交手段捍卫其南海既得利益。近年来,随着南海局势的新发展,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也发生了新变化,对华忧虑明显加深,但经济考量仍然重于主权争端;保持对中国的戒备性反应,但与中国防务合作亦不断加强;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反对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有所动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蓄意将"航行自由"纳入南海问题的核心议题,致使中美之间围绕南海航行自由的争议日益凸显。这主要源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条款的模糊不清以及由此引起的具体解释的两相分歧。该争议所涉及的焦点法律问题集中体现在:外国军用船舶无害通过领海是否需要事先通知或者许可的问题;外国军用船舶和飞机在专属经济区内是否具有进行军事活动的自由权问题;沿岸国对毗连区内的航行是否具有安全管辖权,以及防空识别区内对于仅在国际空域而不进入领空的飞行能否进行安全管制的问题。中国需要将法律路径与政治路径纳入宏观战略视野之下进行统筹规划,才能有效应对与美国之间有关南海航行自由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渔业冲突是南海争端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在专属经济区重叠海域与岛礁归属争议海域两种情境下发生.既有研究对此未进行明确区分,通常笼统地把争议海域作为争端国在渔业冲突中的政策背景.事实上,争端国在两种情境下的政策选择出于完全不同的逻辑.由于只涉及专属经济区重叠的争议海域类似一块"公地",同时渔业资源具有共享性,促使争端国奉行竭泽而渔的政策而缺乏合作治理的动力.在岛礁归属争议海域,争端国面临控制或投入两种维权现状,损益认知构成其判断维权形势是否有利的决策参照点.根据维权现状的损益框架,争端国赋予渔业议题政治属性,将渔业冲突框定为主权和管辖权争端.  相似文献   

12.
越南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旨所在,是坚持所谓“捍卫海洋海岛领土主权”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有机统一.南海地区是越南海洋强国建设的最关键区域,南海争端的未来走势则是其战略实施中的最重点关切.适应海洋强国战略需要的越南南海政策已经不再单纯以强硬对抗作为首选方案,而是更多强调多措并举的应对思路,目的是维持争议现状、巩固既得利益、约束和牵绊中国的行动.这种政策变化不仅会使该地区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也会给中国的南海维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围绕马六甲海峡的航行制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沿岸国同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使用国在二战后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博弈,最终创造性地达成妥协,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形成之时确立过境通行制度.本文尝试基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各方的博弈过程,将过境通行制度视为对各方共同认可的权利分配方式的制度化表达,并认为诉求重组是其关键成因之一.一方面,三个沿岸国于谈判前期解决了彼此的领海争议,逐渐形成统一的诉求并不断重申;另一方面,使用国围绕共同目标分别提案,并彼此应援,试探沿岸国的让步空间.最终沿岸国缩小了领海主张,确保使用国船舶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海峡;使用国则减少了对沿岸国的干预,使其得以独立行使主权和管辖权,从而达成多方共赢.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探析大国与小国针对特定议题进行博弈并达成共赢的内在机制,对南海通行规则相关问题的化解应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南海渔业资源衰减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渔业资源一直处于逐渐衰减的状态。渔民的非法捕捞行为和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基于争取更多主权权利而采取的渔业政策是影响南海渔业资源衰势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南海主权争端问题的再度激化制约了南海周边各国共同推动南海渔业合作机制的发展。目前,国际社会已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范和相对成熟的共同海域渔业资源保护机制。然而,能否推动在南海地区发挥这些已有机制的积极作用仍有赖于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共同渔业资源的政策和态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在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美博弈的广度、深度和烈度都在加剧,而作为具有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和地缘战略意义的南海,不可避免地成为中美博弈竞争的重要角逐场.美国为维持自己在地区的传统大国地位,以"维护在南海的航行和飞行自由"为借口,多次在南海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不但助推了南海军事化,更加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此外,美国还极力介入和干涉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争端,除了组建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围堵中国之外,还积极发展同越南、菲律宾等南海主权声索国的关系,企图形成制衡中国的同盟,导致中美在南海的博弈竞争日益加剧,在影响地区安全的同时,也给地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选边站压力.在此背景下,泰国等地区中小国家,为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通过施行所谓的"大国平衡"外交策略,把自己塑造成调和地区各种矛盾问题的重要中间变量.在经贸、人文领域深化同中国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在南海、湄公河安全合作等地区安全议题上,泰国出现了"制衡中国"的态度倾斜,企图借助域外势力平抑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让中美等大国在地区形成竞争均势,以达到游离于域内外大国之间"两头讨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外国军舰在南海岛礁相关海域进行“航行自由行动”,挑战中国的所谓“过度海洋主张”,但其论点在国际法上不能成立。洋中群岛作为整体划定直线基线在法理和习惯国际法上是成立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没有明确外国军舰通过沿海国领海的问题,但即使外国军舰享有领海无害通过权,美国在他国领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也构成“有害通过”,违反国际法。建筑有灯塔的低潮高地美济礁,可作为领海基点,根据《公约》直线基线规则和中国的立场,其附近可能存在潜在领海。中国基于对南海岛礁及相关海域的主权,依据国际法有权采取措施规制外国军舰的违法行为。基于海上战略博弈的长期性,我国须采取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逐步走深走实,东南亚对美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是美印太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着眼应对中国“挑战”和推动重建盟友和伙伴关系等目标来谋划其对东南亚政策,并以此指导其与东南亚军事关系的发展。“印太战略”背景下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呈现一些突出动向和特点,如聚焦提升东南亚国家海上安全能力特别是海上态势感知能力,着力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军事互操作性,以签订基地准入协议、轮换部署、动态部署等方式强化在东南亚兵力布势,将网络、太空、“灰色地带”等领域合作作为军事合作新增长点,积极推动形成美主导的东南亚军事关系网络等。美国与东南亚军事关系若持续强化,将给中国周边安全特别是南海安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纷争不断的南海主权争端,美国多年来形成了对主权争议不选边站队、反对妨碍航行自由、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三不"政策。但是近年来,随着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不断在南海寻衅滋事,南海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美国开始积极地介入和干预南海事务,在旧有的"三不"政策基础上,对其南海政策做出两项直接针对中国的调整,即反对以历史依据提出主权声索和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从而形成了美国针对南海的"五不"政策框架。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日益偏离其对南海主权争议的"中立"立场,在偏袒菲律宾和越南等国挑衅行为的同时,公然挑战中国多年来坚持的南海政策立场,导致南海主权争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认为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对于该案件没有管辖权,而且案件不具备可采性。仲裁庭裁决中国超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海域制度之外的任何基于"九段线"的海域权利诉求均没有法律依据,南沙诸岛的高潮地物均不是岛屿,中国不能以南沙群岛为整体划定领海基线并声索海域权利。南海仲裁案裁决给中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也启示中国反思自身南海政策的不成熟之处,调整后续对策。中国应从程序上规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的管辖,推进协商规范,提倡与东盟成员国建立南海争端仲裁庭;在加强太平岛等岛礁岛屿地位的举证方面促进两岸合作,建立岛屿指标体系和南海岛礁大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南海问题风波迭起,在所有声称对南海岛屿拥有主权的国家中,越南表现尤为突出。文章从中越南海争端的历史及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入手,阐述了中越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文章认为,越南南海政策转强与美国回归东南亚有关。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由中立到宣称关注航海自由,再到高调宣称美国支持多边解决南海问题,这些转变既向越南释放出可以对冲和制衡中国的信号,又给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带来前所未有的现实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