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韩叶 《外交评论》2014,(5):139-156
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主要指流量分配与收益分配。流域国家依据"谁应该拥有国际河流",产生了关于流量分配的所有权与占有权权利规范。在收益分配中,流域国家则依据"如何使用国际河流",形成了主权财产与共同财产权利规范。这两组权利规范对什么是适当性分配持有不同的期望,形成互相排斥的权利主张,建构了水资源分配中规范竞争的结构。结果,规范竞争的社会结构使水分配的合作问题首先面临着权利合法性而非收益协调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下,流域国家的互动方式以"水权"争议而非合作的形式出现,从而解释了本文考察的四个流域内水资源难以有效分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国家主权概念也处于不断演进之中。从绝对主权、相对主权到强调经济主权,国家主权与经济全球化更多产生的是互动的良性碰撞。在平等让渡经济主权基础之上参与国际经济组织与多边贸易体制,是国家捍卫其主权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国家间的领土主权争端反映的是国家之间在对地球空间产权私有化过程中的分配矛盾。建立在私有化分配方式基础上的领土主权争端已经成为威胁国际稳定、阻碍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对领土主权纷争的传统手段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争议领土公地化为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通过订立维护领土公共性功能的国际条约、创设有效的多边协商机制以及强调多元行为体的共同参与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争议领土公地化,从而克服由私有化分配方式制造的困局。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运用公地化策略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的成功实践、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国际社会应对南极洲主权争议的"冻结主权"原则的实践,中美洲三国对丰塞卡湾的共同行使主权。这些成功实践既涉及地球特殊空间,也涉及一般化的国家间领土主权争议。通过对国际社会中成功实践的考察,探索实现争端领土公地化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丰富应对领土主权争端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5.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导致国际河流冲突频繁发生。国际私法意义上的国际河流冲突甚少受到关注,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研究,重点探讨其中的国际水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和履行中的争议及其解决。  相似文献   

6.
国际司法判例是现代领土法与海洋法的实质法律渊源,它对我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司法机构在审理争议领土归属与海洋划界案件中所适用的法律依据为我军的维权行动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标准.我军的海洋维权行动只有在符合和平、实际、充分、长期和持续的标准的前提下,才能起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相关管辖权的作用.同时,国际司...  相似文献   

7.
《外交评论》2018,(2):34-64
国际规范传播的社会化理论强调文化匹配是国际规范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前提,而对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的国际规范传播研究尚有不足。本文以社会学的"行为-结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国际政治的语际性、国际规范传播的跨文化性和翻译实践的文化融合性这三个前提出发,提出了文化不匹配情势下翻译实践参与国际规范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追踪翻译实践参与主权规范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与机制,探讨中国近代主权观的形成。研究发现,在近代中西方国际秩序观存在文化层面的结构性冲突,造成外来新规范与本土原有规范出现文化不匹配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界定身份以融入西方以主权平等为基本原则的国际体系,作为翻译实践的不同文化取向,归化策略的运用促成了主权规范的本地化,异化策略的运用则促成了主权规范的社会化,从而实现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的近代主权观。  相似文献   

8.
杨永斌  王俊生 《外交评论》2010,27(1):126-134
本文以现代国际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释其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国际体系的基本内涵。进而,着重讨论了现代国际体系的演进机理。现代国际体系演进的内因是民族性国家意识的形成和主权关系的建立,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互动。而经济发展、文明兴衰以及体系自身的结构性变化,则是现代国际体系演进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9.
条约是国际司法机构在解决领土争端过程中所考虑的首要因素。纵观与钓鱼岛主权争端相关的各个条约,这些国际文件或采用模糊性的规定,或刻意避开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因而并不能成为我国主张钓鱼岛主权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
跨国有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需要国家间采取协调的行动予以应对,但"失败国家"成为国际合作的短板,并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主权下的庇护。军事强国倾向于采取军事行动打击外国领土上的犯罪组织,这种做法违反国际法。失败国家领土上的有组织犯罪问题可以在联合国集体安全框架下解决,在安理会授权下,由参与维和行动的联合国警察承担在战后国家里预防、阻止和消除有组织犯罪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导致国家之间的“水冲突”,尤其是因国际河流的开发导致的冲突时有发生。迄今为止,国际河流的开发尚未形成有效机制。而海洋石油的共同开发机制已经颇具雏形。国际河流的流动性与石油的流动性非常相似,两者具有相同的自然流动性、地理统一性以及政治上的国家分隔性。在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国际河流开发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借助海洋石油共同开发制度,构建我国国际河流的流域生态系统共同开发法律机制,以期通过国际法的手段预防和解决国际河流开发引发的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12.
《外交评论》2016,(1):126-152
目前各国针对水资源的利益诉求及战略布局重点体现在跨国河流流域,因而关于跨国河流冲突—合作机制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围绕跨国流域水治理议题的学术争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何以走向水冲突,何以实现水合作,如何探讨流域内复杂的水冲突—合作互动。本文从地缘性"非对称性权力"、"水安全"和"水霸权"的理论视角评析了跨国流域冲突的成因及预防路径,进而从"水机制"、"水谈判"和一体化水管理的视角探讨了跨国流域合作的促成因素及理想状态。虽然传统的水冲突和水合作分析在研究路径上存在交叉性和包容性,但未能突破冲突—合作简单对立的思维禁锢。而基于水冲突—合作"共存互动"的相关研究,借助流域水互动关系分析法以及水事件阶段演进定量研究等方法,可以揭示跨国流域水政治的复杂性及发展的动态性。通过纵向历时性和横向空间性的定量比较分析,该路径展示了不同流域冲突—合作的变化轨迹及共存谱系,代表了跨国流域水治理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军用侦察机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机、又未经许可闯入我领空、降落在我领土上 ,这是对我国领土主权、国家安全的严重侵犯。事件发生后 ,美国制造种种借口 ,试图推卸责任。本文从国际法、国内法的法律原则高度 ,批驳了美国的谎言 ,指出 ,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不是“国际空域” ;因“不可抗力”而要求紧急避险不能成立 ;违法行为不能获得合法的主权豁免。  相似文献   

14.
《外交评论》2001,(2):24-26
美军用侦察机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机、又未经许可闯入我领空、降落在我领土上,这是对我国领土主权、国家安全的严重侵犯.事件发生后,美国制造种种借口,试图推卸责任.本文从国际法、国内法的法律原则高度,批驳了美国的谎言,指出,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不是“国际空域”;因“不可抗力”而要求紧急避险不能成立;违法行为不能获得合法的主权豁免.  相似文献   

15.
主权是一个独立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它代表着一国独立自主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其内涵和实践也始终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关系相互依存程度大大提高,传统的主权原则受到冲击,有人提出"主权过时论"、"主权分割论"、"主权消亡论"等。要想正确建构未来主权制度,就必须结合主权原则的历史演进,立足于当代背景,对主权理论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李益斌  王昊语 《外交评论》2023,(2):22-48+166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引起各国关注。在西方话语霸权的背景下,中国所倡导的“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等信息安全规范却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理解中国在推动信息安全规范扩散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可借助区域层次国际议程设置框架进行分析。运用过程追踪研究方法,可以观察到通过议题选择与界定、组建议题联盟、选取议程进入渠道、议题制度化或规范化四个阶段,中国在上合组织推动地区性信息安全规范的兴起与扩散,以及上合组织成员国将信息安全规范向联合国推广的尝试,此举也意味着开辟构建不同于西方的信息安全规范的新路径。理解中国信息安全规范扩散的因果机制,丰富国际规范扩散、演进与竞争的实证研究,还可以为在国际社会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发展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外交评论》2016,(1):104-125
民族主义在近现代史上扮演的角色一直备受争议。尽管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对民族主义伦理问题的思考却始终徘徊在学科研究的边缘。避而不谈规范性问题事实上导致了国际社会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知和立场。本文试图将"民族主义问题"置于"特殊主义"与"普世主义"这一哲学分野中进行考量。现代性的"道德贫瘠"致使现代伦理在强调独特性和寻求普遍性之间游移不定,而民族主义和自由国际主义是这两种不同取向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反映。其实,以人权政治与全球化为代表的普世主义与强调多样性的民族主义之间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现阶段,普世主义想要全面推动人类进步还需要民族主义的协作和补充。民族主义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作为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在传播和演进的过程中曾成功地吸纳截然不同的政治原则,在应对"进步"和"变化"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静态地或者狭义地理解民族主义,不仅会严重削弱国际社会认识和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能力,甚至还会加剧现行国际秩序业已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拥有全球治理的合法权利。在现代国际社会,全球治理的进程划分为一战与二战之间的时期、二战结束之后的冷战时期、冷战结束以后的时期。全球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带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人权等价值理念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都是国际社会限制绝对主权、进行全球治理的权利来源。这两个方面的内在张力,影响到全球治理的有效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致了国际反腐合作体系的产生。然而,现今的国际反腐合作体系从国际公共品的视角透视,存在着“交易成本”的障碍、“最弱联系”的忽略、“利益附加”的强调、“囚徒困境”的产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供给过程中产生的困境,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加强国际反腐合作中的策略研究应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共同展开。  相似文献   

20.
“合法性”是国际联合军事演习(简称国际联合军演)得以顺利举行的重要基础,其内涵应包括:其一,国际联合军演应具备国际法不禁止、国家间达成合意和国内法授权三个方面的法律依据;其二,国际联合军演还应不违反国际法的一些限制性要求,如不违反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不构成非法武力使用或威胁、不侵犯他国领土主权和主权权益、不构成对他国内部事务的干涉以及不违反其他法律原则或强制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