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反映了近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极端重要性,也具有现实可能性。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应对双方战略互疑,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拓展双方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2.
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极为复杂,中美关系的发展远非一帆风顺,今后也不可能坦途一片。仔细分析两国关系的坎坷历程,总的趋势还是积极向好的,中美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的苏美关系。中美之间正在形成的新型大国关系,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时代需求,具有许多新的特征:双方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交往密切但互信度有限,在经贸金融领域广泛合作但冲突和纷争持续不已,在人文领域中深化交流,相互影响又彼此设防,在国际事务中责任相同、诉求相近但也常常立场相左。所以,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基础既牢固又脆弱,双方对此必须有清醒估计,都有责任精心进行维护和经营。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就当前而言,首先要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互动。美国应站在全球战略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谨言慎行,真正践行两国领导人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做出的“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21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的庄严承诺,努力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崛起态势“如火如荼”,美国首强地位“自恐不保”,中美关系逼近“振荡期”,业已存在的现实摩擦与可能爆发的矛盾冲突亟待有效的手段予以管控,相互疑虑日益增长的趋势亟需特别的渠道予以扭转,实现这些目标刻不容缓。正如1972年历史性开启中美关系的对话那样,中美急需切实管用的沟通对话机制,通过经常性、机制性的接触,起到增信释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安全乃至军事关系的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控制风险的扩大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应运而生,因之而兴,为推进中美关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对话机制也有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由此,如何深化中美对话机制、为塑造新型大国关系营造好的氛围,值得我们思考并为此提出见解、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打破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走向对抗的历史魔咒,中美双方就"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中美在亚太地区能否共处是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实现的"试金石"。为突破中关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模式之争、安全理念之争、政治制度之争以及两国围绕地区热点问题的博弈,双方需要努力实现经济互补、安全互动、政治互尊并着力进行热点管控,通过在亚太地区的"试点",塑造在亚太地区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美国达成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为两国发展双边关系指明了方向。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管控分歧是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双方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和多领域的沟通交流机制,增进两国共同利益和管控两国利益分歧并举,处理好中美两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互动和博弈等,迎接现实挑战,共同推动21世纪的中美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关两国政府基于国际情势变迁而形成的基本共识,主要内核是合作、包容和创新;中美走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具有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和基础,符合双方国家利益;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关键是要有效抑制冲突,基本路径在于双方观念重构、加强互动、扩大合作、构筑机制。中关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可能面临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变动、中国的核心利益受挑战程度,以及美国被第三方绑架程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两国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进行应对与克服。  相似文献   

8.
《外交评论》2015,(6):69-94
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在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之后重新获得了动力,但仍需要解决一些理论和经验性问题。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并不一致,部分原因在于双方对权力的看法不同,西方意义上的大国更多时候是great power,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有不同的大国观,而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大国,中方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也是从major power入手推动的。但美国显然认为,中国要做的是一个great power,而这会导致修昔底德陷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正在接近美国,但追上美国仍需要很长时间,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推进军事能力建设,使之与经济总量相匹配。但是,中国有必要赋予great power以新的含义,围绕提高中国人均收入以及全球共同发展实施大国战略,建设共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9.
大国地位和大国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冷战以后大国关系与冷战期间相比有许多深刻的变化 ,形成新的特点。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一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之争将是长期的 ;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型关系在一些大国间得到可喜的发展 ;各大国都重视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 ,在多边外交中谋求更广泛的合作 ,实现各自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评论》2017,(3):1-26
一带一路沿线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实现发展。东亚和中国依靠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工业化,但在今后一个时期,国际贸易增速将显著低于GDP增速,加上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发展需要新思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推动以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全球化。中国具备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业贸易能力,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当于两个二战后美国经济规模大小的富裕经济地带,在战略上中国倡导共商、共享与共建原则,因此,一带一路具有深厚的带动力。预计2030年左右,一带一路沿线中低收入国家有24亿人将转变为中高收入人口,而届时中国有14亿人口将成为高收入人口。尽管富裕起来的中国在战略上的确构成对美国的重大挑战,但一带一路也为中美两国创造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因此,中国应统筹一带一路与新型大国关系,从战略上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以相互尊重、协商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始逐步取代以敌我分明、对抗冲突、零和博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关系。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阐释并践行这一新型关系,使之成为指导中国外交的重要战略之一,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对比新旧大国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剖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代条件和现实意义,分析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美两国带来战略上的新挑战,如何管理中美关系成为中美双方的一个战略难题。历史上欧洲协调时期的大国协调理路能够为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大国协调机制包括了会议协调的形式、大国克制、非排他性制度安排、均势的设计和协调机制多样化等。大国协调机制包含了利益妥协、现状偏好、信守规则和相互尊重的理念,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协调机制进行对话、协商、讨价还价,并最终达成妥协。当前中国的快速崛起给国际体系带来持续的冲击和反应,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和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也极大地加重了中国所面对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国际局势呼唤中美协调。当今时代的国际政治存在中美协调合作的可能条件,中美在核心安全利益、核心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协调的有利局面。但也存在阻梗协调合作的"软石头",如何应对和管理中国崛起及其"非现状偏好"诉求,如何在东亚地区实现中美战略磨合,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中俄关系逐步回暖,两国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发展合作,共同排除干扰,两国关系走向了新的征程,逐步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型国家关系。文章阐述了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形成及特点,分析了俄罗斯在中国国际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并从中国和平发展的角度瞻望中俄关系的前景及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中国海本为中国领海,由于其存在重要的战略价值,成为美国插手的对象。近年来,美国介入南中国海争端,目的是在该地区取得主导权,推进其亚太战略目标,使其符合全球战略需要。美国在南中国海加强军事存在,加强与东盟、日本、印度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合作关系,这无疑会增加该地区局势的复杂性,进而增加我国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黄琪轩 《外交评论》2020,(3):94-120,I0004
世界政治领导国的对外技术政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需要。当美国面临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时,更愿意通过放宽技术进口和出口限制来争取合作者、应对竞争者,即"利用强者打败更强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政策经历了从逐步放松再到加强限制这一过程。苏联的安全竞争压力迫使美国在加强对苏技术出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日本的经济竞争压力促使美国在加强对日技术进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进口限制。应对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会促使世界政治的领导国更重视当期利益,同时也为潜在竞争者的成长提供机会。而当苏联和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逐渐褪去时,美国对华技术政策再度面临调整压力,以致于今为甚,通过发起对华贸易战,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收紧了对华高技术进出口限制。美国的技术竞争将是今后很长时间中国技术进步难以绕过的阻碍。  相似文献   

16.
大国战略是中国的既定战略.中国具备多维视角上的世界大国所需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客观优势,也存在多重地缘经济政治困境.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所处国际地位和外向型经济的现实,将赢得更为广阔的地缘经济政治空间.中国需依托地缘经济政治环境及其走势进行有效的战略布局,方能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流建构主义对国家身份的观点,就中美在过去六十多年中的互动模式提出三个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对中国和美国如何看待当今的世界格局以及如何定位对方,并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国发展与强国富民的角度,深入分析和阐述了为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尽快促进我国经济从大国走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着力深入研究和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重大战略问题。在当前阶段,要围绕提升我国经济技术创新力和形成全球经济技术领导力,进一步深化经济技术创新及其路径的研究;要围绕提升内外需求协调力和国民经济国际竞争力,积极探索内外需求协调的体制机制选择与制度安排;要围绕形成和提升国家财富管理与掌控力、驾驭国际事务领导力,深入探索优化国家财富管理的战略与策略;要围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领导力,抓紧深化包括文化体制在内的经济社会体制深层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飞 《外交评论》2013,30(5):39-50
中亚在欧亚地缘政治中地位十分重要。冷战后,中美俄战略博弈在中亚体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中美俄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设想。通过比较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联盟"和中国的"西进"战略,文章认为中美俄博弈从不同的方向将中亚与周边相连,将促成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相比美俄,中国的"西进"依托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只要政策运用得当,顺势而为、保持耐心,中国参与中亚博弈的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20.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各经济体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加快寻求“正常”国家地位的步伐以及美国亚太新战略的实施,东亚的大国关系也正处于调整之中。在复合相互依赖特征日益显著的今天,追求权力与利益仍是国家间永恒的游戏,但权力的来源、表现形式与对利益的认知已经增添了新的内容。充分利用好由多重相互依赖而生的权力资源,有利于中国在与美国、日本的大国博弈中占有更多的优势,最终实现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