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用”的基本解释是:“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有功用、有用处”等。《庄子·人间世》上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鲁迅在文章《落花生》中写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自然科学上,“有用”也是一个常用的词,比如物理上的术语“有用功”和“无用功”。  相似文献   

2.
政工雅号说     
凡搞政工者,人们少不了赐之“雅号”。概而括之,约有“穷秀才”、“秃笔杆”、“吹鼓手”、“抬轿夫”等。这些“雅号”虽多有贬斥、讥讽之意,但思来却也贴切可信。 “穷秀才”一号“赐”得好。凡秀才者必与文章相关联,不会做文章还当什么秀才?搞政工者终日离不了做文章,故当之无愧。然而用一“穷”字来修饰则实在有  相似文献   

3.
闻斯行诸?     
【原文】子路问;“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仲由,字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求,字子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公西赤,字子华)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迟之。”(选自《论语·先进篇)、) 【译文】子路问孔子:“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就擅自行动呢?”冉有问:“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公西华问道:“仲由问您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这样’;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  相似文献   

4.
当领导应该,也必须多做好 事。但做好事也有原则问题、 分寸问题、方法问题,怎样把好事做好,我以为需要掌握以下“心诀”:一、要处理好做大好事与小好事的关系。群众利益无小事,此话固然不错,但实际上好事还是有大小之分,轻重之别。从前,溱洧河上无桥,百姓靠淌水过河,郑国有个官员叫子产的看到后,就派人用他坐的车送百姓过河,应该说子产能做到这一点很不易,可孟子却批评他“惠而不知为政”,认为如果他能利用自己为官的身份在河上修座便桥,岂不更有利,“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当领导的做好事,关键是把…  相似文献   

5.
丁聪  东耳 《瞭望》1988,(22)
此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诗句。难名者,难以名状也。江南山水之美,非言辞所能描摹,故自香山有“能不忆江南”之叹;韦端己有“断肠春色在江南”之咏。今之江南,地灵人杰,百业兴盛,是知天地灵秀之所钟,不独在山水之间也。  相似文献   

6.
穷奢侈     
桃源 《瞭望》2004,(47)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松柏生命力强,纵贫瘠之地亦可成才。知识改变命运,故贫寒之家多有  相似文献   

7.
华泉 《瞭望》1990,(29)
周口店的“北京人”,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历时60多年的时间里,从“北京人”遗址里发现的人类化石之多、用火遗迹之丰富、石器数量之大、动物化石种类之众,至今仍是同时代遗址无法与其相比的,故有“远古文化宝库”的美誉;对一个遗址研究时间之长、出版论著之多,在古人类学研究史中,也绝无仅有。 1960年以前,“北京人”研究成果累累,论文数百篇,论著30多本。近10年来,随着新方法和新技  相似文献   

8.
乐观的愤激     
德斐 《瞭望》1991,(25)
鲁迅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函(见新版全集卷十一)有云: 历观国内无一佳象,而仆则思想颇变迁,毫不悲观。盖国之观念,其愚亦与省界相类。若以人类为着眼点,则中国若改良,固足为人类进步之验(以如此国尚能改良故);若其灭亡,亦是人类向上之验,缘如此国人竟不能生存,正是人类进步之故也。语若偏激,而令人震撼。早于胡适所谓“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之论,更早于毛泽东关于“球籍”的警告。尤其是指出中国若不“改良”便唯有灭亡一途,而竟把如此的中国之灭亡与人类的进步联系起来说,是以震聋发聩。幸亏先生是公认的爱国者,否则仅据这封归档的私信,也就足以使某些人觉得如何如何了。  相似文献   

9.
文正 《学理论》2008,(13):85-85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相似文献   

10.
鼠年话鼠     
陆浚滇 《学理论》2008,(1):66-66
在十二生肖中,鼠居首位。在我国。除耗子的别称外,还有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鹿、耗虫、李太夫等。《山海经》中有“状如鼠而鸟翼”的寓鸟,有“状如兔而鼠首”的飞鼠等。除寓鸟可能有蝙蝠的依据外,能“以其背飞”的飞鼠就完全是想象的产物了。  相似文献   

11.
要“面子”,并不一定是坏事。面子者,人格、品性、尊严之谓也。因此,在骂街粗口里,“不要脸”常常是对挨骂者火力最猛的攻击。 “人有脸,鼠有皮”,对于丧失人格、尊严者的批判,早在二千多年前便已开始。《诗经》有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便是对不要“面子”者的严厉而又比较文雅的批判。时至今日,这种“无仪”、“无礼”、“无止”的丢脸事,仍时时  相似文献   

12.
秘书因与领导接触多,故有:“共沐恩波凤池上,朝夕染翰侍君王”的诗句,足见秘书承天子之命,裁制诰命的得意劲儿。 早在唐代,录用、考课秘书时,既要“承旨敷奏,吐纳明敏”,又要“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也就是说,要能出谋献策,当好参谋。  相似文献   

13.
裘真 《学理论》2008,(13):70-71
明代的女真族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是唐渤海时代的旧称,后因明置建州卫而得名;海西女真是元代时的称谓,因其居地在东海之西故以海西谓之;“野人”女真则是女真族中的落后部分,所以冠之“野人”之称。一般的研究者都认为:“曰建州、曰海西、就其居处言;曰野人,则就其文化言”。有明一代,  相似文献   

14.
瞭望哨     
《瞭望》1986,(17)
近来回到京郊故乡,令人耳目一新。党的富民政策可谓“立竿见影”。农民有钱,竞相治“窝”。故近几年农村改旧舍、建新房之风颇盛。  相似文献   

15.
王碧蓉 《各界》2013,(9):6-8
复辟帝制失败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目。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鲜有善果,平时一切学问职业皆不得自由,故皇室难期发达,予为救国救民计,牺牲子孙,亦不敢避。”难道袁世凯已经预测到他的登基对于“子孙鲜有善果”,是一种悔意吗?还是对于子孙的叮嘱:远离政治,切莫步他后尘?  相似文献   

16.
韩羽 《瞭望》1989,(38)
鬼之为物.可怖复可厌也。将“穷”呼之为“鬼”,是“穷”亦可怖复可厌也。有语曰:“两手怒搏,无术送穷”。挥拳相对,如打过街之鼠。于此可见,穷鬼人人厌之,人人弃之,人人驱之。 读戴名世《穷鬼传》,哑然失笑。此先生别具慧眼,看出另个道道:原来这穷鬼竟然也择人而处,要求甚严,毫不含糊。请看:韩愈有《送穷文》,欲送穷而不能。但穷鬼自“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阅九百余年……”九百年间竟无一可入穷鬼目者。这穷鬼也着实牛气得很,竟忘了自己惹厌的鬼脸,煞是好笑?  相似文献   

17.
刘顺 《瞭望》2003,(15)
伊拉克战争已进入第四周,美英联军在数天围城之后,于4月9日终于攻占了巴格达市中心等重要地点。有媒体、包括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都说“游戏”已经结束。人们不禁要问,巴格达之战就这么打完了?传说中的萨达姆数万精锐部队到底在哪里?萨达姆又躲到哪里去了?萨达姆是真的招架不住美英的猛烈攻势,还是在同美英继续玩猫鼠游戏? 从战争一开始,美国就一直在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白水县是酒圣杜康的故乡,也是杜康酒的发源地.白水历史悠久,尤以“仓颉首创文字”、“杜康发明秫酒”、“雷祥能医善陶”而名留史册.中国历史名酒——杜康酒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据明万历三十七年知县刘梦阳续编的《白水县志》记载:“杜康字仲宁,为我县之康家卫人,善造酒.”“杜康墓在其庙左,王志:‘康造酒’,墓侧遗槽尚存,岂康殁即葬于造酒之地耶.”又载:“杜康庙,在县西十五里康家卫,知县毛应诗建,贡生靳泽有记,乡民岁正月二十一日至庙祀赛烹.”康家卫村名沿用至今.村东有一大沟,名杜康沟;沟始处有泉,叫杜康泉.“……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1987年白水粮局基建时,发现清乾隆四十八年“创修杜公祠记”石碑一通,详尽记述了杜康出生时代、地点及在白水造酒的始源.“……他邑酒,足滋病;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  相似文献   

19.
名人应做“明人”贵州彭定肃名人,因其显赫,故举手投足都会产生所谓的“名人效应”。“名人效应”有正负之分,名人要避免负效应,就必须做个“明人”。其要素大概有三:其一,是要做个明明白白之人。名人的“名”,在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看来,是颇具会金量的。凭着名人的...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之音的代表,被誉为“天下文宗”、“名高希代”的“高人”。“高人”之称谓,与其清廉的道德操行密切相关。其诗文因避讳而不涉“廉”字,故历来对于二者的关联缺乏必要的探讨。实际上王维对“廉”有着深刻的观念认识和丰富的精神感悟,无论是自身行事时所彰显的廉者之风,还是在为人纪功颂德的碑铭中所反映的廉政思想,都表现出“廉”的价值标准。无论源自佛禅之信仰,抑或自然之趣尚,甚而忏悔之愿望,王维都践行着自身对于“廉”的体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