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面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在城市建设急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烦恼。尤其是城市房屋拆迁所引发的一系列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2.
聚焦:房屋大拆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决策者对城市的经营理念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实惠和快捷,即通过房屋拆迁的形式来迅速刺激本地经济增长。南方如此,北方如此,沿海如斯,内地如斯。这似乎要成为一种时髦。但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在拆迁过程中,政府或开发商确实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并由此闹出不少纠纷,甚至出现被拆迁户自焚身亡的惨状。那么,各行为主体为何对拆迁情有独钟呢?开发商——野蛮拆迁是因为有利可图。上海的一位上访者反映,在拆迁公司没有和他本人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强行拆除其房屋,致使其房屋和其它财产受到严重破坏。作为开发商为什么要动用…  相似文献   

3.
袁震 《学习论坛》2008,24(5):66-70
我国城市土地物权制度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只能单独或者组合采取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协商型拆迁模式或者折衷型拆迁模式.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混淆了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与协商型拆迁模式中的基本法律关系,激化了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必须予以修改.我国未来的城市房屋拆迁立法应当在兼采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协商型拆迁以及折中型拆迁模式的基础上,对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作出注重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行政强制拆迁程序法律规范的缺失,实践中严重侵害拆迁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拆迁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拆迁补偿问题。对国内外的土地补偿制度和拆迁补偿制度进行述评和比较,分析国内外土地补偿的各种学说,并且进行简要评述,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的拆迁现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公民参与城市房屋拆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事件时有发生等等.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则是成都业主唐福珍自焚死亡以抗争的悲剧。宁弃生命.以护私产,实属罕见,发人深省.以至北京大学沈岿、姜明安等5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称《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涉嫌违宪.建议予以审查。为此.全国律协还发布了《保护私有财产权深圳宣言》,显然唐福珍的身体维权为拆迁这种冷冷的冰窟射入了曙光。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政府在其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政府角色存在错位、缺位、越位问题,即行政权力运用不当、行政程序不公开、行政权强行介入民事关系。为此,必须对政府角色进行合理定位,政府应做合理拆迁规模的制订者、人民利益的保护者、市场效率的促进者与监管者、公私利益的协调者、公开保障措施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王树平 《求实》2006,(Z1):108-109
城市房屋拆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但对它的法律属性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它是民事行为,有的认为它是国家行为,有的又认为它是民事行为和国家行为兼而有之。而本文认为:一、城市房屋拆迁的本质是征收,非经法定程序并给予合理补偿不得进行。城市房屋拆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此,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后文中如不明确注明,均简称《条例》)均无明确规定。但从城市房屋拆迁活动涉及到的两个标的来看,一是土地(又可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法律制度:失范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质为房屋征收(或称不动产征收),是公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私权的合法剥夺,是政治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市民社会的干预。基于人权、自由、秩序诸价值的考量和公权与私权、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平衡之需要,以私权保障理念为基点对现行失范的补偿法律制度予以重构,以期构建一套真正的保障被拆迁人利益的拆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加强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浪潮中大规模的城市房屋拆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整体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同时,也引发大量的拆迁纠纷和拆迁冲突。由于缺乏有力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被拆迁人的合法权利难于保障。我们应从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加强和疏通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被拆迁人的权利保障和救济,还公民私权以应有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就是以法律授予征收权的政府或其他组织为代表,在尊重人的生命和维护人的尊严的基础上,依照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范围划定的、直接受益主体不特定的利益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依法行政理念的内涵入手,选取城市房屋拆迁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的理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依法行政理念的内涵入手,选取城市房屋拆迁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的理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利益问题是解决城市房屋拆迁纠纷问题的核心。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对于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内容包括利益导向、利益表达、利益调节、利益补偿、利益矛盾疏导、利益约束等机制,其实施则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城市房屋拆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的态势(包括政府、开发商、拆迁实施单位,被拆迁居民以及拆迁评估机构等)。由于各拆迁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逐利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满足主体需求的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稀缺性与有限性等诸因素的存在,利益主体间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土地转让产生了巨大的收益,但在分享土地的转让收益或增值时,却往往忽视了被拆迁人的利益,仅仅给被拆迁人较低的补偿,没有保障被拆迁人随土地增值而分享这种收益,也没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补偿,不能满足被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北京市工业生产“低速、低效”问题突出,销售减少,利润下降,亏损增加。至1997年,全市地方独立核算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下降2.8%,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1994年下降8.25%和4.09%。生产销售下降,直接带来全市工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耿文婷 《世纪桥》2009,(19):68-70
近年来,“钉子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钉子户”现象探讨房屋拆迁制度中的种种利益冲突,并针对冲突提出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物权法实施后我国城市拆迁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授权国务院就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房屋与拆迁补偿先制定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8.
拆迁以货币补偿为主拆迁补偿能否到位直接关系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拆迁项目的进程。为确保被拆迁人能够及时得到补偿和安置,最近由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条例》,体现了货币补偿为主的精神,对拆迁人提供现房安置作了限制,以避免拆迁人把出售不了的商品房安排给被拆迁人。《条例》规定:拆迁房屋的单位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其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不得低于拆迁总预算的80%,拆迁房屋的单位提供的用于安置的现房价值可以折价计入,但不得高于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30%。拆迁补偿资金…  相似文献   

19.
一、《物权法》视野下的房屋拆迁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对于拆迁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根据这一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属于国家征收行为的一种。既然属于征收,就要符合征收规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由此得出征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征收的主体是国家,其次征收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物权法》中规定的房屋拆迁制度与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完全吻合,但却与我国原有的房屋拆迁制度截然不同。二、《物权法》实施前的房屋拆迁制度在《物权法》出台以前,我国原有的房屋拆迁制度主要指的是2001年国务院通过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这一条例中房屋拆迁目的与拆迁主体的规定与《物权法》的规定相悖。1.拆迁目的规定的缺失。《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这个条件十分宽松,实质上只要符合城市规划基本上就可以拆迁,因为几乎所有的拆迁...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性质为行政征收,政府为征收主体,涉及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等五类法律关系.应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关系的本质,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具体而言,应加快中央统一立法步伐,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政府拆迁的主体地位,取消政府行政裁决权,严格规范拆迁程序,完善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规定权利补偿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