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个屁     
身为愚陋之夫,本来就不知道文化是个啥东西。一个不知其形、难言其状的东西,经过传统和时尚的碰撞。本土和外来的挤压,严肃和恶搞的夹击,俨然天外来客,似乎是一个东西,又不像一个东西,好看却看不懂,好玩却玩不会。于是四下请教,得答案十数,谨记于斯,日后消化。  相似文献   

2.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6):72-72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是可能并存的。比如当下,文物古董炙手町热,只要家里有件1980年以前的东西.就能产生妄想。与此同时,在理财界.通胀预期之下,黄金也颇为火爆。此外,还有房子,但是不能提,提起来好多人伤心、精神失常。房子是不是也如文物一样,被炒得太高了呢?唉,算了,往远点儿说吧。  相似文献   

3.
正实事办得好不好,职工心里有明镜。北京建工机施集团工会努力做职工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把增强职工幸福感作为工作目标,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职工的"烦心事"变"暖心事",用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小韩最近球技进步很大啊,连赢三局……""不行,不行,很久没打了,感谢工会为咱们购置的台球桌。我从小就喜欢打台球,以前咱抢险基地没有这设施,如何打发业余时间成了队员们的烦心事。现在好了,咱们一有空就能来玩……"这是北京建工应急抢险大队队员们晚饭后在新建的职工小家打台球时的暖心对话。  相似文献   

4.
把对文化的讨论称为「文化热」是不准确的。因为讨论文化乃是个清醒,长期的理性实践过程,不应一阵风似的忽冷忽热。事实上,要对文化进行真正深入有益的探讨,恰应从「热」中走出来,客观地认识文化之本貌。可是,有人在「文化热」的席卷下,激动地提出「现代人十大要求」、「现代人八条标准」之类,似乎「现代人」是一个标准,规范化的东西,似乎每个人在「文化热」之中都可以「趁热打铁」地铸造成「现代人」,似乎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张可以描绘出「现代人」最佳形象的白纸。这实在是一种缺乏理智的狂热。每个人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人」,民族的文化精神悠久地浸润着每一颗跳动的心灵。民族文化精神不是博物馆中的古董,不是破纸堆中的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瘤子     
林奇 《法制博览》2008,(2):39-39
生活中没有几个让我痛恨得不行的人。但不喜欢的人倒有一些。 天稍有点阴就带伞的人,头刚有点痛就吃药的人。 遇到争论不敢表态的人。 自己没把握赢的运动或游戏就不玩的人。 见了面总提和你关系如何如何好的人。  相似文献   

6.
我相信我的感觉,决策这个东西,应该是哲理性,科学性和预测性的高度统一,过去光讲哲理不行,光讲预测也不行。可现在有些人,特别是80年代以后,好象决策只要科学化就行了,其实这也是不够的。决策本身是高度的思维活动,它首先要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它的规律,然后作出判断,作出多种方式的选择,它是高度的综合思维。如果说决策只依靠信息那是骗人的,信息要有,但形象思维也要有,越是高层次的决策,越需要有形象思维,越要有哲理性。真正高明的领导,应该去抓新的事情,抓一些例外的事情。他要处理的是新的东西,要用高度智  相似文献   

7.
成人玩具     
山海夫 《法制博览》2010,(12):26-27
成人需要不需要玩具?就我个人来说,有时候百无聊赖,手痒,手里就想有个东西玩,案牍之间,抓不到一样可玩的东西,可见,成人玩具太缺失了。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一上车,都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一个个头不抬、眼不睁,都在座位上玩手机。我深感成人也需要玩具。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初,一个陌生的地名突然热闹起来——大亚湾。它在报章、杂志、人们口头出现的频率之高,确实令人瞩目。全国经济热点在广东,广东当时的热中之热要数惠州的大亚湾。 这两年,大亚湾忽而销声匿迹了。大亚湾怎么了?有人说:大亚湾是两张皮——炒地皮、吹牛皮,现在不行了;也有人说:大亚湾是泡沫经济的产物。记者不久前两下大亚湾采访,企望窥探其真实的面目。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大亚湾没有完,“汽车梦”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1)
正这里没有西欧,特别是德国那种冷峻严肃的建筑语言,也没有俄罗斯傲然挺立的肌肉感,然而我在这片土地上亲身感受到的文化底蕴,却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归根到底,也许这可以说是一种对人,包括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在内的作为个体的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10.
当我把一台油亮亮的、保养得很好的古董缝纫机扛进家门时,太太与儿子都认为,东西买得好,位置却摆错了。我也知道,哪有年近花甲的男人,会在书房里放上一台女红大家伙。经济不景气,我们家附近的一条老街,短短200公尺内,竟然多了好几家旧货店。以前只要东西旧了,人们就想赶紧换新,不管坏了没,都往垃圾堆一扔,现在则是能卖就卖,  相似文献   

11.
何明星 《南风窗》2010,(10):91-93
没有价值观的传播是万万不行的,不仅文化生意做不强,也很难发挥文化传播的增值效果。不改变这点,21世纪的中国不仅不能改变世界,恐怕还无法企及"红色中国"时代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维明 《法制博览》2008,(12):37-37
有一个笑话,讲四个外星人空投到中国的四个地方。第一个外星人来到北京,马上就有居委会的大妈拿起电话说:“公安局,有空投特务!”第二个外星人掉在上海,上海人挺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好好玩,应该送到动物园去卖门票,一张票可以卖50块。”第三个外星人掉到广东,广东人说:“没有吃过这个东西,拿来煲汤吧。”第四个外星人掉在成都.成都人说:“师兄,刚好三缺一,来来来,打麻将。”  相似文献   

13.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法制博览》2011,(18):20-20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活到一把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智慧。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  相似文献   

14.
“现在搞农业,没有文化、不懂科学不行。像梁波这样有文化有理想懂科学的农民,一定可以发财”  相似文献   

15.
谁的素质低     
搬进新家的第二天,朋友们都来祝贺,家里好不热闹。 因为房子是几年前买的,价格便宜许多,加上小区依山傍水,绿化也不错,大家都羡慕不已,我当然也很兴奋。没想到,朋友小崔却以为我在炫耀,他提醒我说:“是不是买得实惠不能光看价格,如果碰到低素质的邻居和物管,还不是一样闹心?”  相似文献   

16.
随着蓄水、发电等一系列工程的进展,三峡工程开始进入收获期。许多中国人在庆祝这项伟大成就并且享受其带来的回报时,却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一直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有的人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背东西看一两遍就能记住?而有的人记东西却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人的记忆力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培养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怎样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才更有效?这是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找不到喝的     
我最近把美国文化的精髓可乐戒掉了。其实对我来说戒掉可乐比戒掉吸烟还要难,吸烟你知道它对身体有害,只是你意志力不坚强才戒不掉;但是喝可乐却从来没有那种有害身体健康的意识。关键是这东西口感不错,所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喝可乐。  相似文献   

19.
正屈指算来,我宅在家里以及在家办公的时间就要超过一个月了,在每天刷刷朋友圈和微博后,最大的感触莫过于:这或许是中国人厨艺飞速飙升的一个月,每个人彷佛都参加了"厨艺进修班",都成了大厨!隔离在家的日子,没有了外卖,逼着人下厨房了。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各方"神仙"在朋友圈纷纷晒出自己的厨艺大作,凉皮、包子、油条、鸡蛋饼、花卷馒头、饺子、手擀面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一个正在广州逗留的颇有身份的日本人向接待方面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要求。不是说“食在广州”吗?我想吃一样东西您能办到吗? 当然!当然! 一碗粥……哦,好办,好办!是鸡粥?牛肉粥?鱼粥?还是状元及第粥?艇仔粥?皮蛋瘦肉粥……不,我要找一块百年的陈皮熬一碗白粥。哦?!这,这……不管多少钱,我愿出。日本客人淡淡地笑着,中国主人大大地诧异着,为难着——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稈草(稻草)。陈皮不难找,但积存百年的陈皮却稀罕得很,简直是个宝。接待者心中暗暗叫苦:陈皮化痰下气,这日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