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可以择医治病,但当事人却不能通过合意选择优秀的法官审判自身的案件,从而使当事人对审理自身案件的法官产生了不信任心理,进而“案件一进门,双方都找人”,这实在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的悲哀。而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建立起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官审判案件的制度,则可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
2003年,台湾地区“立法院”正式公布的《民事诉讼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是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制度所独创的,被认为是“世界司法史上的一大创举”。近年来,我国部分法院适用合意选择法官制度,取得良好的司法效果,对于减少当事人对裁判的不满,促进裁判的执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旭丹  陈璐 《法制与社会》2013,(24):135-136
民商事审判实践中,法官自由裁量权主要表现在对证据审核及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程序把握方面。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为了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法律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但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却因人而异。在基层法官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一是遇到"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时不敢行使自由裁量权;二是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三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利用程序裁量权的灵活性作为谋求特殊利益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对民商事审判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加以规制。本文通过介绍基层法官自由裁量权在民商事审判中的体现,针对性地提出规制民商事审判中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的几点建议,即建立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保障机制、制约机制及法律适用统一机制,统一裁判标准。  相似文献   

4.
谭彬 《法学杂志》2007,28(5):139-141
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是一项颇具开创性的制度,它的实施需要从诸多方面予以考量.本文在对其制度机能、制度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事司法的现状,探究了这一制度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各项法律及制度的建设更加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活动更加规范,司法公信力也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民商事审判过程中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时出现的滥用与偏差,这对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最终效果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就对民商事审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展开探讨,分析法官在行...  相似文献   

6.
杨耀宗  李黎 《法制与社会》2012,(36):131-132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化、群体化和易激化的特点,民商事案件激增,并呈现案情复杂化、新型化、专业化特点,而民商事审判存在着制度缺陷、证据规则适用尴尬、审判能力不足及纠纷解决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的严峻问题.因此,在研究转型期中国的“风险社会”时,如何将“风险”“内化”为“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这是民商事审判管理创新的新课题,本文认为,应从宏观认识上明确民商事审判的价值取向,并在微观操作中要强化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官助理制度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颁布的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推行法官助理制度,在2003年2月决定正式开展法官助理试点工作。实行法官助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其尚处于试行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本文拟从我国法官助理制度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析当前在我国实行法官助理制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法官助理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解决我国法官队伍的素质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选择的空间和出路就是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实现法官精英化。就改革的模式而言,鉴于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笔者认为,既不能照搬国外,也不能自我封闭。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走有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之路。重组法院工作群体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由于法院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法官职务序列与非法官职务序列界限不清,导致法官职位泛滥。目前,我国法院的审判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审判案件的。全国各级法院在审判岗位工作的审判人员大约仅占全体审判人员人数的15%左…  相似文献   

9.
房国宾 《河北法学》2008,26(6):131-136
保释金制度自产生后即广受争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对保释金的价值及适用规则等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如何构建我国的保释金制度提出具体设想,冀有益于我国保释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实体私法条约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晓云 《河北法学》2005,23(1):39-42
实体私法条约在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宪法及法律中没有一个总体性的规定。只在具体的部门立法中有所规定,但是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具体的适用情况可能不同,应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中华 《山东审判》2003,19(2):63-67
一、定性 笔者认为审判主体应当是《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几部诉讼法所确立的三种审判组织,即审判委员会、合议庭、独任审判庭。理由如下: (一) 该观点符合大多数国家有关司法习惯 国外法治发达国家先进而规范的法院组织体系,都是将法院人员严格区分为两部分:职业法官和一般公务人员。前者人数少业务精,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审判经验,且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独特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
郭志远 《法学杂志》2008,29(2):143-145
为提高诉讼效率,解决民事纠纷,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一些法院正探索建立律师和解制度。该制度具有良好的司法功能,但笔者认为,对其在我国的构建与实施应持理性分析的态度。本文在对其正当性基础及面临的障碍作出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科学构建我国的律师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官和当事人在刑事审判中的地位是划分不同的刑事审判模式的关键性因素。当事人在刑事审判中具有较高的诉讼地位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为了进一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必须规范法官在审判中的行为,并提高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的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法律规范领域,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很受关注。现在我国已公布法律并没有规定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实际生活中,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很多时候案件发生了法律却没有准确对应的刑罚,这个时候,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是必须的了。但缺乏有效的理论认识与制度规制时,过大的权力往往就会导致腐败,这是不利于我国树立法律权威和建设法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创建已 4 0多年 ,先后收容了 30 0多万人。 1997年的统计数字表明 :我们在全国各地共有 2 80多个劳动教养管理所 ,有 4 8万人的劳教工作干警 ,一年收容有近 2 3万名劳教人员 ① 如此庞大的随意剥夺人身权利的制度 ,如今在我国整个法律制度中最受国外关注。伴随着十四、五年的劳动教养立法 ,劳动教养的“存、废”之争也到了最后关头 ,因为劳动教养立法已到了一个必须有个了断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内地与香港或澳门之间的涉港澳民商事案件逐渐增多,涉港澳民商事审判的任务也日益繁重。一方面,涉港澳民商事审判与涉外民商事审判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另一方面,由于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区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结合审判实践、列我国调解制度中法官这一诉讼主体的功能略陈管见..一、现行调解制度中法官的功能定位所谓法官在调解中的功能,是指法官在调解过程中应当起到的功用和效能。它具有内在性、应然性的特点,是改革、完善调解制度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法官在调解中的功能,大体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法官释明权在我国民商事案件中的确立,是我国民商事案件诉讼程序追一步完善的一种体现。法官释明权的行使与否以及行使是否适当,将对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本文即从保护诉讼当事人权利的角度出发,论述民商事案件中法官释明权的行使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司法的权力如果经过无知和盲从的非职业者之手,那么再神圣纯洁的法律也都会变质。” 经过二十余年的司法改革,我国的法治状况已经有了的长足的发展。但历史和政治体制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司法人员的低素质而导致司法不公正和司法腐败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形象和权威,无法与繁荣发展的市场经济和诉讼的繁多复杂相适应。法律界于是开始把关注的视角从法律制度和法律技术层面的变革转向司法主体—法院及法官制度的变革。手握司法权柄的一个个具体的法官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最终实现者,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法治要求的职业化法官队伍成为新世纪司法改革“公正和效率”主题中的焦点,而法官选任制度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起点和守护神。科学合理的法官选任制度的构建无疑将对整个司法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必然离不开外部政治体制配套改革和内部其他法官制度改革的支持。本文拟在探讨法官选任制度的意义及现代法治对法官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官选任制度与国外法治发达国家法官选任制度进行比较,进而对我国法官选任制度改革中一些具体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杨 《法制与社会》2010,(34):6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了证人作证的义务,但法律的规定与审判实际中的情况相差巨大。本文指出在具体案件审理中证人作证制度的法律规定在审判实践中运用和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