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非常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描绘了蓝图,架构了体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目标,揭示了方式方法,也铺设了路径。我国将由此迈入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迎来法学的春天,作为法学研究者和法学教育者,我由衷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正如《决定》所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5,(5):16-17
<正>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抓住领导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就抓住了依法治国的"牛鼻子",必将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好比下一盘头绪繁多、错综复杂、厮杀激烈的围棋,在运筹帷幄、统揽全局中,要提纲契领,做好棋"眼",首先要做好完善法治经济、建设法治政府这两个"眼",以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201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中央首次以"法治政府"名义作出的专门文件,被视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对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法治政府建设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自刚 《前进》2014,(11):31-3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同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马怀德 《北京观察》2014,(11):12-1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意味着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有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还要有健全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用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制度建设开辟新境界,被外界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大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要。多年来,我们坚持“树、抓、重、讲、求”并重,做好人大监督实效大文章,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为未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法治浙江建设、推动省委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中央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以  相似文献   

9.
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知情权”是否被侵犯 ,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知情权”有多种 ,有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 ,有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 ,公民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知情权”等。从理论上说 ,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公开 (除该保密的外 )。从纳税人角度说 ,纳税人花钱养着的政府 ,当然有权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公民有权监督国家 ,这是公民的宪法权利 ,“知情权”便源于这种对国家的“监督权”。因为知情是基础 ,是前提 ,不知情谈何监督 ?从经济学角度说 ,政府行政行为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透明度高可减少…  相似文献   

10.
自1840年起,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和民主自由的“中国梦”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而其时“中国梦”并没有实现。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走得非常曲折,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重要原因就是法治因素的缺乏。可以说,不实行法治,不依法治国,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复兴,四个现代化不可能实现,中国不可能真正富强、民主、文明,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宪法修正案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容;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建立中  相似文献   

12.
洪鸿  章涟漪 《台声》2014,(11):20-2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规范法律意识"是先进的法治意识,其作为法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规范法律意识"理念铸造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规范法律意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学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向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19)致贺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学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确定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并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已见诸传媒、深入人心。这表明了中央建设法治政府的决心,是重大改革的前置条件,或者说依法行政本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一只是市场"无形的手"。在见惯了特事特办,一切为中心工作、核心工程让路的那只"看得见的手"后,终觉法治精神走得越来越近,越来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党和政府近一段时间突出强调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之所以采取这个步骤,一是因为现有的市场秩序已经非常混乱,成为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极大障碍。二是因为我们只有严格按照同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才能更好地面对全球化的挑战,适应“入世”后的机遇。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首先要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四中全会意味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法治时刻”。如何经由形式法治实现实质法治?如何发挥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如何从法律大国转变为法治强国?中国又一次站在了法治转型的历史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与交流》2002,(5):39-39
1、改革开放第一阶段基本结束。就本质而言,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对内是改革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则是扩大国际贸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两个目标实际上也是合二为一的。现在,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理念转变、发展转折的时代,依法治国之路走向何方,当然也必然是一个事关全局、着眼未来的重大问题。法治江苏的实践探索无疑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参照坐标,而来自于中央党校专家的解读则为法治江苏的探索实践,提供了颇具深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