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二代农民工向廉价劳动力说“不”,而对尊重与认可说“要”。最近出炉的《广东省第二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相比,更多的是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更希望被尊重和认可。去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正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我们的政策取向,核心问题应该是如何给农民工以真正的城市市民待遇.更关切他们身上的权利链条。“尊重”必须有实质内容.审慎研究他们的权利保障.是政府应切实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对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程度只有第一代农民工的54.13%;两代农民工遭遇劳动不安全、财产不安全比例无代际差异,但第一代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数高于第二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中"体质大不如从前"和遇到失业的比例均比第二代农民工高;两代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不存在任何差异,都处于很低的法律保障状态;第二代农民工享受临时性福利比例略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但享受较为制度化福利的比例不存在差异,比例都较低.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打工的第一代农民工是两个存在诸多差异的亚群体。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推进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一元化和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4.
面对农民工第二代已经生长在城市这一客观事实,社会政策改革的总体方向是让农民工二代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心理,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让其具备在城市社会中向上流动的能力。同时,城市要向他们充分开放,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与发展的社会空间,鼓励他们通过正当途径去实现个人理想,在社会的阶梯上向上攀登。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随着时间推移,第二代八零后和第三代九零后农民工将逐渐成为打工者的主体。和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已经相对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梦想。正因为这样,新一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把土地当做自己的退路,也不再把打工看作种地之外贴补家用的一项额外收入,他们开始规划自己的打工生涯,并希望能融入城市,走出"农民工"这个身份模糊的地带。  相似文献   

6.
林微 《就业与保障》2012,(Z1):23-25
农民工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随着时间推移,第二代八零后和第三代九零后农民工将逐渐成为打工者的主体。和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已经相对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梦想。正因为这样,新一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把土地当做自己的退路,也不再把打工看作种地之外贴补家用的一项额外收入,他们开始规划自己的打工生涯,并希望能融入城市,走出"农民工"这个身份模糊的地带。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农民工主体也逐渐由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一代农民工"向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二代农民工"转换。由于社会变迁的作用,两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用工需求形势、个人社会期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也使得"第一代农民工"的外出务工就业具有很强的以能在城市生存为满足的特质,而"第二代农民工"则是以生活的要求来选择在城市务工就业。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农民工社会流动的时序着手,分析现阶段农民工的社会分化,通过比较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差异,用新型农民工的概念诠释第二代农民工,进而分析新型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之道——“新生存主义”,以及对新型农民工通过再教育途径实现新生存主义转向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青年农民工是社会代际转换期第二代农民工,婚恋情感问题已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他们面对婚姻心理状态如何,记者也对其中一些农民工二代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杜永红  刘宗顺 《求索》2012,(8):256-257
农民工二代移民对城市融入有着强烈的诉求,接受后义务教育是他们融入城市的必要途径。目前,流入地城市政策接纳程度有限,农民工二代移民难以获取后义务教育机会,出现身份认同危机和经济整合困难,导致城市融入难以实现。要解决这一问题,长远措施应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工二代移民后义务教育机会均等,过渡性措施则是逐步开放流入地城市高中阶段教育并建立健全农民工二代移民职业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农民工主体也逐渐由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一代农民工”向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二代农民工”转换。由于社会变迁的作用,两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用工需求形势、个人社会期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也使得“第一代农民工”的外出务工就业具有很强的以能在城市生存为满足的特质,而“第二代农民工”则是以生活的要求来选择在城市务工就业。  相似文献   

12.
青年农民工的代际冲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农民工,也称新生代农民工,又称"八字头"农民工,统称青年农民工。社会学关于代理论的分析,对于进一步理解青年农民工的代际冲突,把握青年农民工的教育内涵,制定农民工融入城市政策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警惕我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趋固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是指上一代的富裕或贫穷传递给下一代。在我国,由于社会结构本身具有的强大惯力及一些制度性缺陷在经济发展中被一些优势群体所利用,这种代际传承已经出现并呈现出固化的危险信号。就农民工来说,新生代正在成为主力,第二代农民工正在成长中。从第一代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我们看不到有一种向上流动的机制出现。相反,在长期的外出打工中,第一代农民工因年龄增加、伤病或其他无法阻挡的因素,而只得返回农村;而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来说,由于他们对农村的感情以及价值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更愿意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青年农民工是社会代际转换期第二代农民工,婚恋情感问题已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他们面对婚姻心理状态如何,记者也对其中一些农民工二代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5.
特征一"要的是开心":更加关注自我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为子女勤俭克己,第二代农民工有的却很少寄钱回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农民工市民化是基于乡城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的“中国路径”而提出的理论命题和现实课题。城镇化进城中的农民工是一个逐步分化的过渡性群体,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不仅是一个在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诸多显著不同的流动群体,而且也是最有市民化愿意和亟需市民化的群体。在受传统体制影响依然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认识偏见、政策排斥、制度抑制和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等多重障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分别从农民工的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三个进程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经历了两代,即原生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但这两代农民工几乎处于同样的社会物质空间、同样的劳动环境空间和同样的生活空间,他们的思想观念随着农村生活的脱嵌和城市文明的冲击在变迁中也呈现出种种矛盾。农民工思想观念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迫切的"入城"意愿与融入心理游离的矛盾;渴望摆脱精神孤寂与人文关怀缺失的矛盾;超值的发展预期与自身资本薄弱的矛盾。本文对这三大矛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金萍 《学习与实践》2010,(4):112-116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具有明显不同的群体特征,在融入城市进程中既具有自身的优势,也具有农民工惯有的认知障碍。消除居住分离,搭建社区交流平台,取消“农民工”身份称谓,加强群际接触,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顾耀昌 《群众》2012,(4):86-86
农民工“第二代”是个特殊的群体,一般是指年龄在十几岁、二十岁左右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在城市或城郊长大,主要来自两方面人员: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二是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第二代”逐渐增多,带来许多教育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当代农民工群体正在不断壮大,一代新产业工人正在崛起。然而,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经历了曲折且漫长的过程。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历史变迁与国家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依然深刻而复杂。新生代农民工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