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0,(21):5-5
一要好朋友郑重告诉我,她在备孕。我大吃一惊,没听说她结婚的消息呀。她不以为然:"结婚跟生孩子有必然联系吗?""怎么没有关系?没有结婚证就不能办准生证,没有准生证孩子去哪里出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违纪现象相当严重,群众意见很大,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基层干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违纪现象有以下一些表现:一是乱收费。有些地方计划生育管理收费就有十多种,甚至连接生费、接生押金也要提前预交,而事实上真到接生时又根本没人管。有些收费项目乡、村层层加码,搭车收费,使收费高得惊人。某县计生委征收生育基金是每人30元,而乡、村加码至每人300元。有些乡村办一个计划内准生证就得交上千元,二胎准生证少则二三千元,多则四五千元。二是乱罚款。有些地方自定罚款项目;…  相似文献   

3.
先来看几则消息:新闻一44岁的肖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王先生开公司,家里经济情况较好。国家“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身为独生女的肖女士与丈夫合计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在努力备孕一年后,肖女士终于如愿怀上了二胎。  相似文献   

4.
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逼迫父母放弃二胎,或许只是极端个案,与个别孩子极端自我与自私的偏激性格有关。但是,独生子女尤其十来岁的孩子,对父母再生一个持排斥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也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条件,也曾与孩子沟通过关于生个弟弟或者妹妹的话题,孩子第一反应便是"不要"。对此,也问过一些情况类似的父母,孩子的反应基本相同。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害怕再添一个孩子,会分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甚至改变自己的优越处境,失去宠爱而被冷落,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5,(4):24
编者按:自国家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以来,不少家庭面临艰难的选择,他们不但要考虑沉重的经济压力,还要面对孩子的抵触反抗。最近,一些孩子选择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甚至割腕自杀等极端方式阻止母亲生二胎,还有孩子让父母写下"永远第一爱你"的保证书。更有甚者,武汉的肖女士怀上二胎后,13岁的女儿百般反对,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  相似文献   

6.
王祥 《法治纵横》2011,(21):58-59
广东提出二胎试点申请。试点申请是否获批尚未确定。放宽二胎政策利弊也存争议,但越来越多的夫妻想多要个孩子。于是生双胞胎成了不少孕龄夫妻的选择。网上“多仔丸”热销催生“人造双胞胎”。  相似文献   

7.
李微敖 《政府法制》2013,(25):16-17
延宕数年的“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政策,有望在近期重启,如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  相似文献   

8.
公堂告妻索讨生育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夫妇赵军林和张琴琴,领取准生证后开始了孕育新生命的征程。然而,就在丈夫怀着渴盼的心情等待爱情结晶诞生时,妻子到医院偷偷打掉了他们的孩子。曾经温馨的家庭港湾掀起巨浪,愤怒的丈夫走上公堂,在起诉离婚的同时向妻子索讨侵犯其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说:笑话的功能是引人发笑,笑不出的不是笑话。父母生二胎向大宝写"保证"书"便是一则"笑不出"的笑话。生儿育女是父母的权利和自由,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向有关部门打个报告,获得有关部门生育二胎政策指标也就ok了事。可是如今父母生育二胎,不怕组织不同意,却怕孩子干涉生儿育女事,这真是天下奇闻!父母生儿育女的自由权利被大宝们无情剥夺,"大宝"们比计生办厉害,比领  相似文献   

10.
一份他不能生育的鉴定证明,让他失去了今后能有亲儿子的梦想,然而有一天,昔日萍水相遇而春风一度的情人抱着孩子找上门来,声称孩子是他的骨肉.真相大白,他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妻子策划的一场阴谋:妻子患先天不育,为了挽救婚姻,她利用自己是位医生的便利机会,将丈夫定性为"不孕症".  相似文献   

11.
没有单位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男女双方也未到场,竟然从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从计划生育部门领取了准生证。未经妻子同意,竟独自到法院与妻子“离了婚”,拿到了离婚调解书,明目张胆地过上了“吃菜有荤有素,老婆一正一副”的荒唐生活……  相似文献   

12.
人物点评     
正朱清时:把改革实验做到底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筹备5年的南科大终于等来了"准生证"。面对媒体所称南科大被体制"招安"的质疑,校长朱清时表示,南科大会坚持改革,"把改革实验做到底"。66岁的朱清时是教育界的特立独行者,他以科学家的实验精神探索着  相似文献   

13.
妻子马艳丽一胞添了五个“福娃”,可没想到,五个“福娃”让父亲刘永旗深感生存之艰。见到记者,刘永旗大倒苦水。期望:想生出个“保障”我今年30岁,河南省杞县板木乡洼刘村人。有个女儿,多年期望生个儿子。2004年,我花2800元钱办来个二胎准生证。2005年,妻子怀孕了。这期间,我仍在浙江台州开车挣钱。妻子怀孕三个月到医院去做“B超”时,吓了一大跳:是三胞胎!害怕不准,她又到一家大医院去做“B超”,“确认”结果又让她目瞪口呆:是四胞胎!四胞胎可怎么养啊!别说四个,就一个已是困难。我母亲直摇头:养不成叫饿死还不如不要呢,干脆流产算了。岳…  相似文献   

14.
难以判断 “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律师徐建生执业以来从不代理离婚官司,原因是他几年前帮朋友打过一场离婚官司,结果落得“里外不是人”。“朋友夫妇俩要离婚,因房子、汽车和孩子的抚养权问题闹僵,两人来到法院。我给男方当代理人,当时给他出主意,如何留证据分割财产。证明对方对抚养孩子不利。”徐建生说。  相似文献   

15.
语录     
《方圆》2020,(2):7-7
“把我孩子的遗体和器官捐给别的孩子,就像我的孩子活着一样,救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救别人的孩子。我也希望别的孩子快快乐乐成长,没有病魔再折磨他们。希望这样家庭的孩子一定要坚强。”2020年1月7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年仅6岁的小圆突发疾病离世,他的父母决定捐献他的器官以帮助其他患病孩子更好地生活。小圆的父亲说,小圆的哥哥在2017年的时候因交通事故去世,他们也捐献了孩子的遗体和器官,让多人获得重生,他们希望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圆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6.
回眸1995年春,我担任河南省内乡县法院马山法庭庭长。该镇村民韩冰(化名)诉讼与妻荷花(化名)离婚。韩冰在诉状中写道,他没有生育能力,妻却生了个孩子,由于妻的不忠诚导致夫妻问感情破裂,请求法庭解除其夫妻关系。为证明妻有见不得人的事情,韩冰当场向法庭提交了县、市级医院证明,证明其精子成活率仅10%左右。稍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清楚,精子成活率低于60%根本不可能有孩子。  相似文献   

17.
终于回来了,终于回到了祖国!30多岁的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医院儿科医生赵清华,从非洲赤道几内亚回到祖国已经5个多月了,可是有时梦里醒来,他仍然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离开了那个炎热的贫穷的充满了疾病的国家。他起身摸摸自己的儿子,儿子正在香甜的睡梦中,健康而幸福。他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无数黑孩子的眼睛,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黑孩子啊,想想他们,赵清华心中忍不住的痛。赵清华作为广东省第20批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的队员之一,他在非洲呆了两年。两年间,他共诊治儿童上千例,有许许多多的黑孩子,被他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他和他的队友们因此获得了赤…  相似文献   

18.
神童的梦想     
我关注了多年的神童张炘炀,最近再次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张炘炀,这个1995年出生在辽宁盘锦的孩子,最初跃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05年火热的高考季。由于没有身份证,他只好拿着一张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走上了高考的“独木桥”。尽管那一年他成绩平平,但依旧阻挡不住人们对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邓亚军,中国首屈一指的DNA鉴定师。她每天都要和这样的故事打交道:很多人千方百计地证明孩子是自己的,也有人千方百计地证明孩子不是自己的:有人用性来尝试巩固财富,也有人试图借另外一个人的孩子来锁住自己的爱人……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生活》2012,(9):4-4
最近,田亮生了二胎。出生地他选择到对内地产妇意见越来越大的香港,终惹出风波。由于一胎政策带来的社会、教育问题,于是,不少先富先贵的人开始生二胎。运作途径有二:一是上缴高额社会抚养费,二是生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