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冬磊 《党史文苑》2008,(8):36-37,43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隶属于高校的一级次级社会组织,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于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更在于其对于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保证人民幸福,社会必须和谐;而要社会和谐,就必须为人民创造幸福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承,互为依托,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涉及民生的各种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国计",更多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摘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配合民主政治建设这个重点,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文明观念,从而实现"六个更加"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前线》2007,(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市第十次党代会则提出在全力办好奥运会的同时,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目标任务,并在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中指出,要让"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更加通畅,基层化解矛盾的机制更加健全,首都社会秩序更加安定有序。"新时期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着力化解矛盾,是首都创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结合,构成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即科学发展观;二是目标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战略任务,即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它提出并强调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力求使这一原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彰显;它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葆华 《当代贵州》2004,(11):21-22
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经济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很容易量化的硬指标,而往往忽视那些牵涉到社会生活方面的、人们精神方面的一些不易量化的软指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全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经济发展等的"硬力量"建设,又要重视民主政治、文化环境等"软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8.
努力推进社会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安康、人际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建设充满创造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顺义。  相似文献   

9.
李晓庭 《求实》2006,(Z3):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深化。而诚信问题是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对于提高全党、全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能力,化解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的变迁,构建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战略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知识分子是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现代和谐理论追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态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心态和谐),谋求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超过了许许…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使“社会更加和谐” ,指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充分说明“建立和谐社会 ,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 ,指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对…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了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在告别二十世纪之际,已从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然而,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确定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最真切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晓波 《江淮》2011,(8):15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皖江示范区建设、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等战略举措的深入推进,肥西确立了"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即紧扣"科学发展当先锋、全国百强争先进"这一主题,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特色富民、城镇带动"四大战略,努力在全省率先建成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的城乡一体化小康模范县。  相似文献   

15.
"全面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简称或口语化的表述。"全面小康"之"全面"至少有三解。一"全面小康"之一解,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四大目标。这是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上的"全面"。  相似文献   

16.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理念更加全面、系统、明确,有许多突破性的认识,主要是:从"治国方略"到"政治文明";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原则到"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法律原则;从"执政能力"到"社会治理";"从保障人民权利"到"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从"法制建设"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从"依法治国"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程度的"短板".要建设"和谐四川",必须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四川省的社会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等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享有的收入更加稳定、就业更加充分、教育更加满意、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社会保障更加可靠、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关键之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答卷"硕果累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19.
诚信施政,是政治文明的标志,社会和谐的基石.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诚信"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论断.历史和现实一再警示我们,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会具有人心的凝聚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恪守诚信、无信不立作为不可背离的铁律,也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使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全社会诚信建设的表率,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小康就是按照这样一条清晰的路线,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