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论先行行为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先行行为的范围,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先行行为既可以是违法行为,也可以是合法行为,但不包括犯罪行为;先行行为可以是作为,但不可能是不作为;先行行为不限于有责行为,还可以是无责之行为;增高原有之危险程度的行为是否是先行行为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附属商行为是商人为了营业实施的行为,商人从事的行为被推定为为了营业实施的行为。这一推定有利于法律的适用,而减少不确定性。附属商行为不限于营利行为,且不以法律行为为限,其内容广泛,无法列举,包括通知、履行等行为,是一种对营业必不可少的手段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异常行为分析是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犯罪预防有着特殊的意义。异常行为分析是在充分研究犯罪异常行为规律基础之上建立的,通过获取异常行为信息,最终将信息合成应用。因此,异常行为分析包括异常行为选择、异常行为信息获取、异常行为信息合成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4.
背信行为,是指处理他人事务或管理、处分他人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人,故意滥用权限或违背信托义务,损害该人财产利益的行为。“老鼠仓”行为是基金管理人违背法律规定、违背基金持有人的信任,利用其信息优势出于获一己私利而损害普通的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背信行为。《刑法修正案(七)》对“老鼠仓”行为进行了规制,但不足以规制所有的背信行为,因此我国刑法应设立普通背信罪,打击严重背信行为,严密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5.
国家机关行为分为职权行为和非职权行为。职权行为和非职权行为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职权行为是与狭义的非职权行为相对应的,狭义的职权行为是与广义的非职权行为相对应的。职权行为与非职权行为既有同一性,又有相异性;同样,广义的职权行为与狭义的职权行为也有同一性和相异性。职权的设定和分配是职权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机关职权的设定,既涉及到国家权力的配置问题,也涉及到立法权的问题。国家机关职权设定方式有纵向设定和横向设定。国家机关职权分配形式主要有内部工作机构之间的分配、职务分配、特殊分配。  相似文献   

6.
标记行为,是指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或情感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从生成机理而言,标记行为可分为内源性的标记行为和外源性的标记行为。内源性的标记行为,其行为的动因导源于案犯基于某些畸形需要的内心幻想。外源性的标记行为,其行为的动因导源于犯罪行为所形成的整体犯罪情境。标记行为具有不同的心理内容,常见的有反映控制支配心理的标记行为,反映补偿心理的标记行为,反映死亡本能的的标记行为,反映回味刺激和兴奋激励心理的标记行为,反映冲突心理的标记行为,反映放松心理的标记行为等。  相似文献   

7.
被迫行为是英美法系刑法中的一种合法辩护事由,我国刑法典在紧急避险和胁从犯中规定了被迫行为,但两者对被迫行为的规定是有冲突的。为有效处理这一矛盾,应取消胁从犯的规定,把被迫行为放在紧急避险中讨论,同时,应当把紧急避险放在犯罪论体系中进行讨论。在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主流的观点认为被迫行为是违法阻却事由,而非责任阻却事由。事实上,被迫行为应当是责任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无不遵循一定的模式。一般来说,人的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作出的,通过实现目标来满足业已存在的相应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是需要,人的需要在相应的外来刺激物的作用下形成动机,又在适宜的行为情境下,由动机直接引起和推动人进行行为,通过行为的实施来实现目标,进而满足和强化原有需要,这样就完成了人的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周期。由此可见,人的行为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任何一个正常人(非精神病患者)的行为都遵循一个共同的行为模式,即人的一般行…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犯罪目的观的基本内容是:行为与目的互为表里,具有一致性;人的目的与后果、意志与行为具有一致性,行为与意志是相对应的。犯罪目的包括普遍目的和特殊目的。前者由行为的普遍性决定,是任何同种性质的行为普遍具有的;后者是具体行为特别追求的目标。黑格尔的犯罪目的观之启示:目的犯是指以特殊目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作为罪过认定要素的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必然引起的整体的、最终的结果;原因、结果具有同一性,罪过认定不能忽视行为人对危害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10.
绝大多数交通过错行为没有造成交通事故是由于对方成功避让了交通过错行为造成的险情;少数交通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是由于对方避让险情归于失败。由此,可以设计出交通事故模型:交通险情+避让失败=交通事故。致险行为和避险行为两个要素相互作用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这是交通事故形成的机理。评判致险行为和避险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评判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因此,通过对避让时间、避让空间、避让能力的调查认定,可以判断出交通过错行为的危险性和对方避让的可能性,从而证实这一评判标准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评判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作用的具体的、实在的尺度。用这一标准对交通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所作的评判,不仅与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认定原则是一致的,而且与交通事故的形成机理也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活中的青年志愿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是青年志愿行为的核心,具有普遍意义的志愿行为是分析青年志愿行为的基础。现代意义上的志愿行为,是人的发展在政府和市场矛盾关系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改善社会的综合现象,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终身学习是志愿行为过程中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志愿行为的发展依赖并且要求有其独立的动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犯罪中的附加行为相对于完成犯罪而言是不必须的行为,但它在犯罪现场普遍存在并展现出多样性。标记行为源于附加行为,其内涵却深于附加行为。在侦查分析中,充分认识和正确解读附加行为的展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对分析犯罪中的行为性质,扩展附加行为的应用,考证犯罪行为过程,揭露犯罪事实真相,串并案件以及分析研判行为人犯罪特征和人格特征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物权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客观地评析了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并提出了修订该理论的看法。文章认为,修订后的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为:物权行为是客观存在的,物权行为属于民事行为,它分为有效物权行为(它归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物权行为;在多数情况下,物权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无因性,在一些情况下物权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有因性,而在某些情况下,物权行为并不具有独立性。修订后的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物权法的立法和司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行政强制措施具有手段性、附随性和保障性,与行政管理或行政调查密不可分,不具有法律价值的独立性。行政强制执行从本质上讲是独立的执行行为,而不是强制行为,其核心特征是执行性而不是强制性。即时性行政强制是对特定违法、危险状态的独立处置行为,其个性特征是结果性与即时性,而不是手段性与临时性。在剥离了以上三种行为后,行政强制行为已经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不应再作为独立的一类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5.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是坚持“共犯从属性说”的日本学者诠释共同犯罪人责任根据的有力学说。“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核心就在于将共同犯罪视为一个行为而不是数个行为,所有的行为人对“部分行为”承担整个犯罪的刑事责任。这无疑是严重违背个人责任原则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充分暴露出了现有共同犯罪行为理论的根本缺陷。克服这一根本缺陷的出路就在于认识到行为不仅仅止于行为人的身体动静,而是必须利用客观存在的外部条件。在共同犯罪中,各个共同犯罪人正是将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时所利用的客观条件而具有了独立的行为。因此,每个共同犯罪人是对自己独立的行为而不是“部分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中外刑法理论界对牵连犯牵连关系存在着三种学说,三种学说反映出了牵连关系牟一些特征,但未能揭示牵连关系的本质。牵连关系的认定应把握主客观相统一,注重行为之间作用关系的新标准,即主观方面,行为人其有牵连意图;客观方面,方法行为是目的行为的有效方法,结果行为是目的行为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婚内强迫性行为是否应予法律规制,特别是按婚内强奸罪定罪处罚,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学界争论较多的话题。婚内强奸作为家庭暴力行为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对女性人权,特别是人格尊严和性自由的侵害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婚内强迫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国外对该行为予以犯罪化处理的趋势出发,提出对婚内强迫性行为应予以法律规制,并宜单独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怎样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众所周知,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它来源于人为满足某种需要的目的,人的行为正是在这种满足需要的心理支持下产生的。需求不仅决定了人的行为目标和方向,并且是维持行为的动力源泉,人的行为源于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四款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客观行为方式进行了明文列举。其中,让他人为自己虚开,是立法上对必要共犯中的对向行为进行处罚的特别规定。介绍他人虚开,本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帮助行为,本条的规定是将共犯行为实行行为化,也应认为是一种特别规定。自然人介绍单位之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对自然人不应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按父母教养行为的三个维度(即父母的支持,父母的心理控制,父母的行为控制)来研究教养。大量研究发现,心理控制是危险的教养行为,而行为控制是积极的教养行为。父母支持则会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自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近期的研究也发现,教养行为各维度的结合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有特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