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公的传说     
正我们俗称的关公,是三国时期真实存在的人物。关羽,字云长,生于河东郡解县,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关羽本是汉末名将,一生追随刘备,死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称为关公,或关帝爷。到了清代,关公甚至被奉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被抬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不仅小说、戏曲中有大量关公的故事,民间也流传有不少关公的传说。神奇诞生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流传着关公下凡的传说。据说关公原是天上的火德星君,玉皇大帝不  相似文献   

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文圣区委办公室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全民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文圣分局认真开展组织"打造诚信辽阳,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踏歌行     
正我天生五音不全,后来咽喉部位又动过两次手术,唱歌的水平可想而知。但是我却偏偏喜欢听歌,喜欢唱歌,因为优秀的歌曲既可抒情,又可励志,还可以把人带进曾经经历而已失去的年代。从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那一天起,中国文人就有喜爱音乐的传统,而且还能将欣赏跟创作结合起来,比  相似文献   

4.
关羽 关羽是毛泽东十分关注的三国人物之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对关羽的评价有微妙的变化.毛泽东13岁开始读《三国演义》时,就对关羽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曾经效仿桃园三结义,与同学萧子升、蔡和森友善,称为"三个豪杰"."豪杰"一词,是毛泽东采用《三国演义》里的常用语,表示不仅有力量和勇气,而且智慧过人,品德高尚.1917年夏天,毛泽东徒步游学旅行,在前往安化县城途中,看到路边亭柱子上有一副赞颂关羽的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他把这副对联抄录在自己的日记里.在青年毛泽东的心目中,关羽的形象无疑是高大的.随着革命经历的日益丰富,毛泽东对关羽的认识和评价也逐渐全面、深刻.  相似文献   

5.
荷花,又叫莲花,在中国人心中,尤其是在中国文人的心中的地位颇高,自北宋周敦颐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它就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圣洁之花",是历代画家所青睐的花卉题材。古今画荷的大家实在太多,比如古代朱耷、徐渭,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等,他们笔下的荷花美不胜收、各领风骚。而毛泽东独独喜欢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  相似文献   

6.
正习总书记最近去山东,特别引用毛泽东的话:"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表示要认真看看孔夫子的书。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界中的物候、山水、草木、虫鱼常出现于文人笔下,借用其或则寓意、或则抒情、或则寄志,古今皆然。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新中国主要缔造者的毛泽东,除了其惊人的政治素养和搏击风雨、力挽狂澜的魄力外,于此道亦是炉火纯青。当年郭沫若所作《满江红·读毛泽东诗词》一词中,对毛泽东诗词高度赞赏,评价其乃"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  相似文献   

8.
关羽失荆州失在何处?张德印有人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咱则是看三国掉眼泪,替今人担忧。探讨关羽失荆州的深层原因,便是其中之一。有人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也有人说:关羽骄傲轻敌,听不得王甫的不同意见,失荆州,丢脑袋。细想想,关羽失荆州的深层原因是战略上失...  相似文献   

9.
学有所乐     
辽阳市文圣区武圣街道党工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建设,为构建和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调查研究(七则) 1.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 "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相似文献   

11.
黄波 《唯实》2002,(11):77-78
最近 ,山东曲阜———孔子的故乡在央视为孔子 (也就是为曲阜这个地方 )做了则广告 ,广告词分外响亮 :“历代帝王之师” !不知别人看了后有何感想 ,反正我是很不舒服的 ,不过我却颇能理解广告策划者、广告词拟稿人的心态 ,因为做“帝王师”正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 (士子 )的最高理想 ,以此作号召 ,足以耸动人心。可惜 ,翻开“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 ,我们却发现 ,所谓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实际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迷梦而已。谈“帝王师” ,孔子肯定绕不过去 ,那我们的话题就从孔夫子开始吧。老先生的平生行状尽人皆知 ,从主观上讲 ,他揣着他那套…  相似文献   

12.
关羽败鉴     
最近,读了《败鉴》一书,书中提到关羽走麦城一段故事,书中说,关羽骄傲轻敌,才使东吴军队钻了空子。我觉得,这种结论未免太简单化了,其实,关羽骄傲不假,但他久经沙场,作战的警惕性很高,但为何关羽最后兵败被杀了呢!依我看,是关羽中了陆逊的“捧杀”之计。《三国演义》中说:陆逊首先让老将吕蒙诈病,然后给关羽送来一份礼物,附上一封措词谦卑的信函。  相似文献   

13.
正在画家李呈修多年来游南走北的写生过程中,黄土高原无疑是他心目中完美艺术形象的自然组合。他笔下的黄土高原稳定却不呆板、饱满却不滞塞,具有朴实无华的品质和神韵。李呈修的作品内在支撑来自于文人传统。他既保留了中国画空间表现意象化的特点,又把  相似文献   

14.
学会说赞语     
<正>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正如孔夫子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千百年来,"礼"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生生不息,世代相承。近日,有幸聆听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李柠教授主讲的礼仪培训课,让人在轻松快乐中享受了一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东吴乘关羽进兵襄樊而白衣渡江,袭占江陵。待关羽回兵相救,又生擒关羽于麦城,使叱陀风云、威震华夏的关羽身首异处。指挥这次战役的东吴将领就是“折节好学”的吕蒙。 吕蒙十五六岁就参加了军队,学得一身好武艺,作战很勇敢,有过许多战功,深得吴主孙权的尝识,被封为横野中郎将、虎威将军。但是,吕蒙从小没有受过什么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因汉武帝时期的"天河注水"传说而得名,古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宁4省交汇处,辖秦州、麦积、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7县(区),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在450~600毫米,总面积14325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天水作为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是联结西北与中原及西南地区的枢纽,"过陇坂"、"发秦州"是古代商客、文人和使者笔下形容天水交通位置最频繁、最耀眼的词汇。  相似文献   

17.
邓苗苗 《廉政瞭望》2023,(15):29-31
<正>提到档案,便不得不提“兰台”一词。在两汉时期,兰台是宫中档案、典籍收藏的场所,后来一度成为御史台、史官和秘书省的代称“。兰台远望空蒙蒙,青云直上几千重”,“兰台公子王孙游,差池不与群鸥俦”“,兰台阁上望山川,千古文章盛世传”……在文人笔下,兰台寄托了他们拜相封侯、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成为意象丰富的典故。总的来说“,兰台”二字始终与文书、典籍、档案有关,如今已成为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而档案工作者也往往自称为“兰台人”。“档案”一词则出现得较晚,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下来,我们会立即召开两委会制定整改措施……对目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认真研究,积极推动问题解决。"2018年11月,德阳市旌阳区"清风问政"活动在孝泉镇正阳街社区武圣宫举行。虽然此前已为"清风问政"做足了功课,但真正面对镜头时,当了多年社区党支部书记的王泽华却还是面红耳赤,说话吞吞吐吐。2018年起,旌阳区纪委监委将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与村级评议结合,采取"纪委牵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齐州为远近闻名的东方大郡,趵突泉、金线泉、舜泉等名泉更多地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成为诗人笔下吟诵抒写的对象.曾巩、苏辙等文化名人相继宦游此地,陶醉于齐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齐鲁历史风情的佳作,为齐鲁诗坛注入了新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省先生" 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唐家坨外婆家度过的.尽管外祖父家也是务农的,但有一个舅舅是开馆教书的,所以毛泽东经常到那里听听.直到8岁那年,父母才将他接回韶山入私塾读书.从8岁读到13岁.6年中,他先后在韶山一带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等6处私塾读书.每天清早和晚上他或在地里劳动,或放牛、拾粪,白天到校读书.农忙时就参加收割庄稼.为此,毛泽东戏称自己为"六年孔夫子".正是这6年孔夫子式的教育,培养了毛泽东"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他后来树立起"古为今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