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 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针对国民对于外来思想采取“徘徊不能进门”或“放一把火烧光”或“欣欣然瞥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三种态度而提出了著名的“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先生所言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颇有益处。一个比较落后但不甘于此的国家的正确选择正是“拿来”,只有勇于并善于“拿来”,才会使自己起步,从而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但一个虽然落后但以赶超世界先进为抱负的国度却不能始终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具有伟大而复杂的人格。历史的必然和个人的选择赋予他“精神界之战士”的使命,与各种各样腐朽落后的事物和势力进行精神上的搏杀。在这种战斗中,鲁迅形成了勇猛、坚韧的战斗性格,这也正是他人格的基本内涵。一、勇猛的战士品格鲁迅的思想意识大大地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作为精神界之战士,他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中国封建社会到了鲁迅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衰落、腐朽,但仍具很强的苟延残喘的能力。封建统治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的舞台,仍在作拚死抵抗…  相似文献   

3.
<正>80年前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稍念过点书的人大概都读过。先生谈了当时中国人的"送去主义",并主张和强调"拿来主义"。那么,外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是否也注重"送去"和"拿来"呢?最近,读美国的中国近代史专家史景迁的著作《改变中国》和《大汗之国》,对此颇有些感触。在笔者看来,《改变中国》体现的就是西人的"送去主义",而《大汗中国》论述的则是西人的"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4.
2001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书中以亲历亲闻披露了许多有关鲁迅鲜为人知的史料。其中一章谈到鲁迅的死与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有关,此事在读者中引起关注。1927年鲁迅定居上海,他的病由须藤治疗。或许疗效不显著,也曾有友人劝他换位医生,但鲁迅没同意,以为须藤在他早年留学日本时即为前辈,资格老、医术好,了解他的病情,还是让他继续治疗,就这样延续下来。直到1936年10月18日弥留前还勉力写给内山完造一便笺:“拜托你给须藤先生挂个电话,请他速来看一下。”周海婴先生对他提出了种种疑点,这在鲁迅研究上是个问题。为探讨这一谜团,也为了存一时之故实,我们除了刊发周海婴先生的《一个长埋于心底的谜》一文外,还拂去历史的积尘,从故纸堆中找出了须藤于鲁迅逝世后不久写的一篇文章以及许广平认为“不符合当时治疗实际情况”的病案,全文迻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生纵横文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以笔为剑,将无数论敌打于马下,可谓所向无敌。但他也吃过一回大亏,就是陈源诬陷他剽窃一案,几乎让他窝囊了半辈子,这也是他心中的最痛。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的转轨过程,充满着变异新生。现代生活好比一台巨大的过滤器,对往昔的文化传统或放行,或阻遏,于弃取之间行扬抑之道。鲁迅在“五四”前夕指出,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鲁迅在这里以激昂的语调道  相似文献   

7.
奉母亲之命,鲁迅于1906年与朱安结婚。朱安(1878—1947)是绍兴丁家衖人,据说又名德意。这一旧式婚姻给鲁迅带来了精神上很大的痛苦,对他的思想、人生道路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对许寿裳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本文对鲁迅这一旧式婚姻的若干史实进行探索,同时谈谈鲁迅所得到的朱安的支持,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李霁野先生还健在,他今年就115岁了。很多人听闻过李霁野先生的名字,对他的生平事迹却知之不详。李霁野先生1904年生于安徽省霍邱县,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1924年李霁野先生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俄国著名作家安德列夫的《往星中》,由鲁迅创办的未名社出版,由此结识了鲁迅先生,成为未名社成员,一直追随鲁迅从事进步文学的翻译、创作和出版。  相似文献   

9.
正在这个社会,名流往往格外受人关注,比如鲁迅,我们一方面很想知道他的一生真正喜欢的那些人是谁,为何喜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了解他厌恶的那些人是谁,为什么厌恶。鲁迅一生与之决裂的人不少,陈源、顾颉刚、胡适、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都在其列。在这里,我们只说说他与林语堂的关系。大家知道鲁迅与林语堂是当面吵过架的,他们明显的冲突一共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界与坊间,一些人爱在鲁迅与胡适之间制造对立,或扬鲁抑胡,或扬胡抑鲁,好像要看到他们捉对儿厮杀,心里才乐。鲁迅与胡适之间是有过分歧,有过不快,但并没有引发尖锐的冲突。查阅两个人的文稿,胡适谈到鲁迅,基本是褒扬,偶有不满,也只是旁敲侧击。鲁迅说到胡适,虽有讥讽之语,但相关文字不多,点到为止,极有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不仅喜爱鲁迅的小说杂文,也喜爱鲁迅的诗歌。鲁迅诗作数量不多,但都堪称精品。他在旧体诗上的成就,显然是被他小说、杂文的成就掩盖住了。但毛泽东是不曾放过的。1938年版的《鲁迅全集》,在延安的毛泽东得到了一部。该集第七卷中收  相似文献   

12.
鲁迅处在“旧者已亡,新者未立”的过渡时代,在沉闷而苍茫的精神氛围里,启蒙者难以逃脱“中间物”的尴尬处境,这决定其精神角色的多重性。鲁迅的伟大首先来自其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鲁迅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依附性。鲁迅不是中国第一个启蒙者,却是启蒙思想表达得最充分的现代思想家,他对中国人麻木、愚昧的品性有着最痛切的描述。人们把鲁迅当作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一面镜子,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鲁迅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同情之理解”,也有不少世俗成见。  相似文献   

13.
在《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阐明了“怎样正确对待外国文化”这一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辩证的否定决不是简单地拋弃,而是在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表现在“对待外国文化”上,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盲目排外。在《拿来主义》第八段中,鲁迅先生用“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作比,巧妙地批判了对待外国文化的两种错误态度: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放一把火烧光,”这是否定一切,“欣欣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肯定一  相似文献   

14.
钟理和日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当他在1946年从北京坐难民船返乡的时候,这些沉重的稿纸大部分被带回台湾。鲁迅的社会批判性对钟理和的影响至深。鲁迅文学传统始终是钟理和剪不断的文化情结。对于鲁迅为人生的写实文学观钟理和很认同,并且执著一生秉承之。  相似文献   

15.
周令飞没有见过祖父鲁迅,但他说他和鲁迅某些地方“很像”。  相似文献   

16.
曹聚仁印象     
<正> 金华曹聚仁先生,浙江才子也!他早年在上海卖文为生,是与鲁迅先生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周游全国及港、台、演、新、泰、马等南洋各国。1900年7月7日生于浙江金华,1972在澳门逝世,享年72岁,是与世纪同年的老人。著作等身,热爱祖国,文名盖世!不管住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总以祖国、人民为重。但从政治立场来说,他总是跳跃在各个不同舞台之间,而自己则不是任何剧团里的演员。他留下了五十余部著作,特别是那部“大十八开厚八百多页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是海峡两岸作家在二十世纪遭遇的最具影响力的异质文化。五四新文学时期,20年代末30年代初曾鸣响过现代主义诗歌的声音,新感觉派小说也曾引起人们的瞩目。就整体格局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在东西方文化撞击中蕴育新生的,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总是不断地向国外寻求建构新文化的动力。鲁迅在对传统文化的反省解剖基础上对外国文化采取一种开放态度,主张“拿来主义”,提出对外来文化应有一种雄大的“汉唐气魄”,有一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的气魄。如何看待本国传统和外来文化,鲁迅这…  相似文献   

18.
黄南山同志《鲁迅是这样评论〈水浒〉的吗?》对拙作《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提出商榷,我热忱欢迎并再谈一下己见。 第一,关于“鲁迅对‘强盗’有特定的理解,肯定了《水浒》有革命精神”的问题。黄文引鲁迅“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的话,说明鲁迅并未否定“匪魂”,甚至还要“把‘匪魂’看作‘我辈的魂’。”但这番话的用意主要是提醒人们注意:“貌似‘民魂’  相似文献   

19.
与鲁迅一样 ,赖和也把对民族文化的反省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虽然没能像鲁迅那样形成体系 ,但仍然可以发现 ,在改造国民性、伦理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 ,他有着与鲁迅相似的文化价值标准和文化发展观。但是 ,赖和所面临的首先是殖民地解放的问题 ,他的文化革新的出发点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 ,他有着不同于鲁迅的发见与创造。  相似文献   

20.
云南大学中文系全体师生集会,隆重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校领导出席了会议。中文系主任张文勋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鲁迅振兴中华》的讲话。他阐述了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纪念鲁迅,学习鲁迅的重要意义。号召全体师生学习鲁迅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为人民的解放而勇于献身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品质和思想觉悟;学习鲁迅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坚持真理,严于律己的战斗精神;学习鲁迅热爱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