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新时期戏剧最宝贵的探索期。探索戏剧所展现的启蒙精神经历了从社会启蒙到文化启蒙、从时代批判到历史追寻的深化,而在启蒙精神构建的同时,在美学上却选择了现代主义。从形式上看,探索戏剧似乎存在着启蒙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之间的某种矛盾,但无论是启蒙精神诉求、还是现代主义选择,都建立在共同的现代性追询的本质之上,都源自内在统一的对现代性愈加自觉的探索趋动。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运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话语反思经济学理论本身的产物,其思想实质是经济生活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反映,是资本主义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主导性特征或倾向的理论表达.文章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有方法论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走出传统超越可能跨入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探索》2006,1(2):4-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西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民)本思想,但理论的丰富不等于理论的成熟。从人(民)本思想诞生的那一天起,“以人为本”就已经作为一种可能性而存在,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回到生活世界的“现实的人”超越了对人的存在的抽象理解,“人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超越了对人的价值的片面认识,人的生成本质超越了对人的本质的形上独断,人的现实发展观超越了对人的发展目标的纯粹直观,“以人为本”才超越了可能之域跨入现实之域。  相似文献   

4.
王禹偁有诗句,“古文阅韩柳,时策闻晁董”(《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这是说,在古文方面,韩愈、柳宗元,是他所崇拜并奉为学习楷模的。事实上,王禹偁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确实留下了大为可书的一笔。对于王禹偁的文章成就和历史地位,当时宋太宗就说过“禹偁文章,独步当世”(《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淳化四年八月》);后来史学家李焘也说“禹偁用文章名天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九年十月》附注)。王禹偁的杂文成就相当突出。在他的全部文章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杂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或对社会弊端揭微显隐,痛加针砭;或对国家大政出谋献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是在理论本身不断地反思、批判和超越中走向成熟的。分散治理理论虽然是属于现代性的理论,但它同时吸收了后现代的诸多理念,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结合之果。现在更需要从后现代多元特征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对公共行政的分散治理理论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7,(4):80-81
在全球知名的反腐败机构“透明国际”组织公布的2006年度清廉指数排行榜上,芬兰与冰岛、新西兰并列为全球最清廉的国家。芬兰专门研究腐败问题的政治学博士鲍拉·提胡宁说,在芬兰历史上官员腐败问题也曾一度成为畅销报纸的头条。而现在,芬兰却成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深入人心的廉洁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关系史和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式现代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世界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以自由市场机制为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道路;就世界现代化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和标准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就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单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思维,超越了苏联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就国际关系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国强必霸”的西方崛起逻辑,超越了传统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国际秩序运行逻辑,开创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与国际关系现代化新道路;就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单一现代性文明思维,为多元现代性文明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重视机遇,善于抓住机遇,是一种颇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可以称为机遇思维。什么是机遇?机遇就是对于主体从事某种实践活动很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古代哲人和政治家已懂得抓机遇。孟子说:“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纵是聪明,还得趁着形势;纵有锄头,还得抓住农时。武王伐纣时对诸侯说:“时哉,勿不失!”(《尚书·泰誓上》)现在是讨伐纣王的大好时机,不可失去呵!荀子认为仕途升降主  相似文献   

9.
2月1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四个多月后,新华社发表了此次讲话的全文。专家分析,“2·19讲话”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现在要比任何时候更强调公平。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67年1月3日夜,南京的江苏饭店爆发了一场流血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爆发以来江苏的第一起大规模的武斗事件,直接影响了江苏省、南京市的政治形势。现在,虽然那场祸国殃民的“文化大革命”早已结束,“一·三事件”也过去了40年,但由于我们对“文革”历史研究得不够,即便是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们,也很难清楚“一·三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