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读书     
正现实生活中,爱读书与不爱读书,有很大差别。爱读书之人,往往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爱读书之人,常常想法简单、语言贫乏。这是因为好书蕴藏着思想的精华。凡是能沉下心来读书的人,总能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当下,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名  相似文献   

2.
养生,即指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护养人体生命的主客观行为,是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心身护养活动。  相似文献   

3.
定罪是正确处理刑事案件的中心环节.要做到定罪准确,对办案人员来说除了掌握娴熟的法律知识和确实的犯罪事实以外,还要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必要的逻辑手段.前两个要件已为大家所公认,而后一个要件则未被充分认识,这正是造成某些定罪失误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对定罪逻辑的三个有关问题做一些探索,以资引起办案人员的重视,并就教于同志们.定罪逻辑——深刻认识具体犯罪本质特征的唯一途径办案离不开思维,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办案逻辑就是办案过程中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定罪(包括非罪)是办案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办案人员对具体犯罪事实的法律认定,它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因此也必然有着自己的形式、规律和方法.从方法论上说定罪逻辑是认识具体犯罪本质特征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一些五十多岁快要退休的干部贪欲膨胀,希图最后捞一把,因而自毁晚节,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身陷囹圄者已非少见,在几十年工作的最后岁月里,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年龄段的干部在目前所反映出的发案率之高、发案面之广,令人警醒。请看下面的一个具体案例。今春,上海看守所的提审室里,一位年近花甲的干部痛哭失声,深悔晚节不保而沦为罪犯,他就是原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石圣玉。石圣玉有过一段光彩的历史。九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冲击我国每一个角落,石圣玉的一些朋友开导他:“你这么正经,图个啥…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指“移交案件”专指公检法等部门移交纪检监察机关需给予党政纪处分的非自办案件。非自办案件申诉率高已成为案件审理过程中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本人结合从事案件审理工作的实践,就移交案件的审理谈几点意见。法院移交的刑事案件,需有生效的判决书。所有未生效的刑事判决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合议过程中认为有罪的,最后审判结论可能无罪;而一审判决有罪的,二审可能改判无罪。近年来发现有依据法院平衡案件结论的文书或上诉期内的一审判决作出党政纪处分的现象。对这种做法,笔者不敢苟同。本人认为若是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后移送…  相似文献   

6.
张扬 《政府法制》2007,(1):12-13
作为话题,“官本位”已是“老生常谈”,是那种所谓“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东西。不过,既然“不说白不说”,那就不妨再说说;虽然“说了也白说”,但据说聊天消遣也是有益于健康的。十多年前,我到一个县级市去。那里的市委是“县处级”,市委办公室是“正科级”;办公室主任相当于科长,办公室副主任相当于副科长。陪我吃饭那个官儿是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也就是副科长,但他送给我的名片上紧接在“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头衔之后的括号内却印着三个字——“副处级”。其实,包括我在内很多人跟他打交道就因为他当着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与他是什么“级…  相似文献   

7.
“破格提拔”琐谈刘昕“坐直升飞机上来的”,是老百姓对于资历浅或年纪轻者,从低职位迅速升到高职住的形象化比喻。指的是破格提拔使用干部的事。“坐直升飞机”是现代语言,可破格使用干部。却是自古就有的事。大家熟悉的,如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年轻轻的被赵王从...  相似文献   

8.
法国二百五十年绘画展览在上海展出时,其中有一幅题为“暴风雨”的油画,画面上展现的是暴风卷着带雨的乌云,遮天盖地而来,一辆牛车顶风奔突。两种力量在猛烈相冲击,使人觉得不是牛车把这庞然大物撞一个窟窿,就是这庞然大物把牛车摧毁。同是表现风雨的艺术,也会出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意境。杜工部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曹子建咏雨诗云:“天复何弥广,苞育此群生,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  相似文献   

9.
贿赂案件取证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办理贿赂案件中存在着取证难,证据固定难,被告人在检查、审查环节中易于翻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对此类严重违纪行为的调查和处理.本文试就检查活动中如何收集、固定贿赂调查证据作一粗浅的论述.要特别注意细节行、受贿活动的具体情节和细节,在贿赂案件证据中尤其显得重要,这是由贿赂案件的证据一般以行、受贿人交待为主这个特点决定的.对贿赂活动的具体情节抠得越深、越细、越具体,材料就越可信.因为,通过细节一是可以辨别行、受贿人交待的真伪;二是进一步增强交待重要证言的可信性,提高证据本身的证据力;三是通过细节可以发现新的证据源.办案人员对细节,特别是对事关严重违纪构成的重要细节的疏忽,就可能为被审对象翻供留下后患.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0.
"身份"琐谈     
所谓"身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身所处的地位,二是指受人尊重的地位.两层意思连起来,身份就是自身所处的受人尊重的地位. 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身份,因为有身份就有面子.因此,连帝王亦煞费苦心地制造身份的来历,谁若是想当皇帝,那么必然到"鱼肚子里找张条子"、到"河沟里挖尊石像",或到"大山谷里...  相似文献   

11.
亦明 《政府法制》2014,(23):8-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习近平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造高尚人格.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他们将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弥洒”文学社琐谈杨郁近十多年来,文艺界对“弥洒社”及其主要创建人胡山源逐渐产生兴趣,这与1935年鲁迅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的一段话不无关系.但上海却还有着为人生的文学的一群,不过也崛起了为文学的文学的一群.这里应该提起的,是弥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在一些党员干部之间,开展批评常常拐弯抹角。谈自己讲情况,谈别人讲希望,谈问题藏而不露,云山雾罩,谈错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有人把上述种种现象称之为“曲线批评”。其实这种曲线批评”已变味走调,没有了“批评”之筋骨,而只剩下“曲线”之柔肠了,是真正的“曲而不批不评”。真正的“曲线批评”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战国时邹忌讽齐王纳谏、唐朝时长孙皇后巧谏太宗均可谓“曲线批评”的典范。这种批评形式相比于“比干直谏被纣王剖腹剜心”更显示了智慧的火花,令人佩服。因为在等级森严、集权专断…  相似文献   

14.
我们平时观赏绘画时,常觉得有些画中颇有情趣,余味无穷。这种耐人寻味的东西,就是“意境”的表现。绘画的意境并不神秘。任何一幅优秀的作品,都不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单纯的机械摹仿。它总是渗透着画家的感情,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明确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与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要战略目标。鉴于此,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确立了持之以恒读书,精益求精审判的理念,把读书与学习作为该院的永恒主题,努力构建学习型法院,号召汉江两级人民法院开展大读书活动。法官们秉承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与活读书、读活  相似文献   

16.
必须老实交代,题目中这八个字不是我的原创,乃是摘引潘天寿的画语.他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战?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义云:"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近日读汉镜铭,又想到这八个字.……  相似文献   

17.
读书     
《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万鄂湘张军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人大和政府出台和修改各类法律规范文件日趋频繁,各级执法和司法部门一方面需要了解最新的法制动态,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文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正适应了这两种需求。该丛书按月分类出版,及时跟踪刊载最新出台的各类中央和地方法律文件,而由法律文件起草人和起草部门适时对新文件撰写的权威解读,则保证了读者能对该法律文件的立法本意进行正…  相似文献   

18.
19.
读书随感     
许明 《西部法苑》2003,(1):59-60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做官的人,或者是有文化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历来是非常功利的。古时候的人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其实质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因为只有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才能吃国家的俸禄,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众人所敬仰。正所谓:“书中自有干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实践证明,一些普通人刻苦读书的真正力量,  相似文献   

20.
读书消暑     
盛夏三伏,暑热难耐的夜晚,怎么呆着都心浮气噪的时候,不如躲进卧室,点一盏灯,读书消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