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省市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主任们围绕“创新”这一话题,客观分析了当前我省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人大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思路、方法和建议……全社会人大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赵零(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认识仍然比较肤浅,有的人仍认为人大是“二线”机构,安排老同志的地方;是走过场、搞形式的“橡皮图章”。有的领导同志在对待人大工作的态度上存在“两张皮”问题,口头上重视,实际工作中理解支持不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向前发展,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必须显出"钢性"——如何进一步强化监督工作,这是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想上的障碍难以消除。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某些同志在思想上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严重地制约着人大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的认为,从"一线"退居"二线",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无所作为无所求,轻轻松松度晚年;有的认为,人大有权而"不实",有权难用,有劲  相似文献   

3.
监督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 ,也是运用频率最高的职权。近些年来 ,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有了较大进展 ,但监督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还很突出。监督不力仍然是地方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1] 。要从根本上扭转监督不力的现状有赖于监督制度的创新 ,而监督制度的创新不能是随心所欲的 ,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即权力法治、程序正当、体制协调。这样 ,人大监督工作既能从整体上、根本上得到加强 ,又能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方向 ,摆脱监督工作探索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一、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本质和核心,是人大职责和权力的体现。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找准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的结合点。只有如此,才能克服人大工作深不得、浅不得、硬不得、软不得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没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工作中,监督权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结合我市工作实际,重点就监督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以求教于各位领导,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一、强化监督意识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在现行监督体系中,人大监督处于核心和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约束性和独立性,是最具效力、最高层次的监督。(一)强化政治意识,工作思  相似文献   

6.
人大执法检查是地方人大监督“一府两院”正确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不少同志对人大执法检查存在模糊认识,认为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执法检查就是“找茬子”,也有人认为执法检查就要“多掰刺,少栽花”。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执法检查的片面认识,没有全面理解执法检查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们浙江省平湖市各级政府在尊重人大行使职权,接受人大监督方面,认识不断提高,自觉性逐步增强。一、提高认识,确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观念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同志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存在一些模糊观念,对加强人大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尊重不够,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不高。故在实际工作中,把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看成是例行公事,甚至当成额外负担,采取一种敷衍、应付  相似文献   

8.
试议当前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难点原因及对策李照华难点从现阶段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现状看,归纳起来有五难:认识难统一。对监督工作的看法.已经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说,监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监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现在的问题,不...  相似文献   

9.
郭林茂 《人大研究》2000,(11):20-23
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监督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2 0年来 ,监督工作不断成熟 ,监督制度不断完善 ,监督渠道不断扩展 ,监督效果不断增强 ,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稳步前进 ,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中 ,监督权的行使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 ,对人大监督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 2 0年来 ,人们对人大监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试辩“监督”与“支持”纪永成在地方人大工作中,一些同志对人大的法律地位和监督作用认识不足,提出“寓监督于支持之中”,或者“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把“监督”与“支持”混淆、等同起来,这不仅在理论上是停谬的,而且产生舆论误导,在实践中弱化了监督力度.一是从...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指导思想。地方人大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主张法制化、制度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实践“三个代表”也是地方人大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地方人大实践“三个代表”,就是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在行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  相似文献   

12.
张卫红 《人大研究》2002,(11):20-23
监督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也是运用频率最高的职权。近些年来,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监督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还很突出。监督不力仍然是地方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根本上扭转监督不力的现状有赖于监督制度的创新,而监督制度的创新不能是随心所欲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权力法治、程序正当、体制协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日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模糊认识,特别是在乡镇,有些人,甚至是一些党政领导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都不太明白,把人大机关视为“二层机构”,把人大干部视为“二线干部”,把人大机关作为离退休干部的“中转站”,人大监督是多余的等等,再加之从事此工作的干部在社会不正确认识的影响下,自己也错误地认为自己是退居“二线”了,是闲牌上的官,是牛脖子上的“踏拉皮”算不了数的,在思想上自然而然地形成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求有…  相似文献   

14.
地方人大常委会二十年监督工作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总结20年来人大监督工作的成就与经验,对于进一步做好地方人大工作,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20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在依法行使监督权过程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由讳言监督到正视监督,对人大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的初期,人们对人大监督工作曾有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就监督主体而言,有的抱着“人大是第二线,不要干扰第一线的工作”的心态,讳言监督,或者羞羞答答说要在支持中监督、“寓监督于支持之中”,不敢正视监督的制约功能。从被监督角度…  相似文献   

15.
德甚 《人大建设》2002,(12):33-33
“人大是二线”,这不仅是部分人对人大工作性质、职能不了解的认识误区,就连在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少数同志也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其原因细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地方人大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乃至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当前地方人大在监督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初步探讨,以求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完善和发展。一、当前地方人大在监督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1.由于相当一部分地方人大代表和委员对经济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监督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地方人大对本地区经济工作的监督是最具权威性的监督。这种监督不仅要求地方人大代表和委员要具备较高的认识水平、知识层次、工作经验、监督能力,而且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逐步加大了监督工作力度,在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有力推动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较好发挥了人大监督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我国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的现状看,监督不力、监督虚置和监督乏力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去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监督法,使人大监督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对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以监督法为依据,将地方人大监督工作“虚功实作”,克服监督不力现象,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是当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看,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原因。一、认识上的片面性一谈人大工作,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立法和监督,难见决定权的影子。有的同志认为,地方上的重大问题,通常是“党委决定,政府执行,或者党委、政府共同决策,联合行文”,人大只要做好监督工作就可以了;人大行使决定权,有“越位争权”之嫌。因此地方人大不敢理直气壮地行使决定权,从而使政府成为党委的执行机关,造成了定位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地方人大监督尚处于弹性监督有余、刚性监督不足的境地。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时,地方人大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与人民群众加强对行政执法和司法活动的要求,与日益高涨的反腐败斗争的呼声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经济、法制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地方人大开拓工作新局面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课题。因此,处于民主与法制重要战线的地方人大,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就不能墨守陈规,而应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依法与创新的关系,大胆开拓新的  相似文献   

20.
陈婵 《人大研究》2013,(12):14-18
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把预算监督都列为本级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路径,创新方法,不断拓展预算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但由于权力保障、制度保障、能力保障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仍然停留在程序方面的审查监督,离实质性的预算监督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效力如何?可以采用预算监督效力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