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我就要给大家讲一个共产党员与中国世博的前世今生情缘的故事。 俞建国是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现任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主任,闸北区政协常委。他一生酷爱收藏,在几十年的收藏经历中,不仅收获了收藏带给他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促成了他与中国世博的一段奇缘。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党员和他的“外出十条”共产党员王遇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部的离休干部。他1938年参加革命,1961年因意外车祸致残离休。30多年来,他把全部的爱倾注给下一代。他拖着伤残的身板.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目前,他已被565家院校、机关团体、企业聘为思想教育顾问、“关心下一代协会”名誉主席、校外辅导员、兼职教授等。自从被中宣部和团中央聘为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报告员后,已在全国28个省市演讲1600多场,直接听众逾百万人次。王遐方早在1989年就给自己定出了“外出十条”,并把…  相似文献   

3.
我的小说从一个叫严泽光的人物开始,十年前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人物。他的原型是我老部队的一位师长,因病去世,传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在免职的时候,尽量避免他的名字和另一位首长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这个传说中的遗嘱,给了我巨大的遐想空间,此后十年,这个事件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毕志明是陕西省扶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十余年来,他身患肠癌、膀胱癌,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但因经济拮据,陷于困境。 2000年初,编辑部收到他的来信,受到很大震动,全体同志捐款,即刻邮汇 1100元以解他的燃眉之急,并将来信刊登在今年第 2期的人民公安杂志上。这之后,全国各地的民警战友们急毕志明之所急,雪中送炭,给了他大量无私而宝贵的援助,温暖了这位老民警的心。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毕志明怀着感激的心情给编辑部来了一封信,一是报个平安,二是给关心、支援他的战…  相似文献   

5.
陈亦佳 《小康》2014,(6):50-53
这是个生于1988年的大男孩(是的,男孩!),身高1米8左右,身家数亿.偏偏还剑眉星目——高富帅,你懂的。可他声称自己已经四十不惑了。公司面试新员工,有1992年出生的来应聘,让他直呼自己老了。“我创业整十年了。  相似文献   

6.
陈大民坐定在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审讯室的板凳上说:“我今年57岁了,家里老爹爹快80岁了,我咋会干歹事呢?”正说话间,眼泪流了下来,场面很能感染人。不认识他的人绝对看不出他竟是一个有数十年作案史的老贼,已与公安机关打过无数次交道。陈大民是一个30余人盗窃团伙的老大,身背200余件盗车案。  相似文献   

7.
笔者供职的新闻单位,每天都会收到一些群众的投诉信。前些日子,江苏一位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反映,自1994年以来,他反复举报市里某领导滥用职权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来信附寄的这些年举报和批转的材料竟如砖头一样厚。这位老党员在信中说,十多年来,他的举报“由匿名到实名,由隐蔽到公开,由信访到上访,由正常上访到非正常上访……可以说所有的路子都走了,  相似文献   

8.
康部长给我的第一印象走出学校的大门,参加工作我首先结识的第一位领导是鹿邑县委统战部部长康志玉同志。他年近花甲,初次见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睛,慈善且有神。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在他脸上烙下了深深的皱纹,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上班的第二天,气温骤降,天...  相似文献   

9.
邓海清,是上海海关现场业务二处的“老海关”。今年59岁,是一位默默无闻干好事,勤勤恳恳为群众的热心人。老邓是个业余木匠,在他干海关工作40年的生涯中,无论是他认识的还是别人介绍来的,也不管是海关的还是关外的,他总是有求必应。帮忙搞装修,少说也有数十户人家。老邓又是个义务理发师,在他所在的街道里弄,只要是休息日,或者里弄组织“学雷锋”活动,他的身影就活跃在为民服务的摊位上,这些年究竟为多少人义务理发,在同一个人身上理过几次发,都是难以计数。  相似文献   

10.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22):50-51
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在重庆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木工出身,在重钢工作了数十年的老劳模,曾因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动锯机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夏,邱娥国辖区内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侦破民警在排查中得到一个重要线索,一个绰号叫“老啄”的人有重大嫌疑。可”老啄”是谁呢眠警找到邱娥国。老邱不假思索地说:“‘老啄’不就是吴顺根吗?他住烟街巷32号。”就这样这起特大撬盗案告破了。类似这样的案例得多。老邱利用对辖区情况的熟悉了解,为侦查工作提供关键而确凿的线索,解开了一起又一起刑事案件的“结”。仅1995年、1996年两年就有36起。因此,老邱的同事们给他起了个雅号‘’活电脑”、“活地图”。老邱还有他的16字L作法,即“簿中有图、o中有决、手中有本、做到四勤…  相似文献   

12.
备课卡片     
退伍功臣立新功 十年绿化一座山一位双下肢瘫痪的老退伍功臣,10年来靠拐杖爬山越岭,植树3万余棵,将一座荒山变绿。这位现年67岁的老退伍军人名叫李德富,是辽宁省朝阳县大庙乡老西沟村农民。他1947年入伍,第二年入党,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5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施工中,李德富腰部负重伪造成下肢瘫痪,成为一等伤残革命军人。经过7年的治疗,他的伤病虽然有所稳定,但双下肢和双手已严重变形。为了给国家减轻负担,他自愿退伍回乡,与一位农村姑娘结成伉俪。后来,妻子因病去世,他背下了几…  相似文献   

13.
29岁的叶子(化名)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人,从小父母双亡,严重缺少关爱和教育,自十多岁开始,就不停地在看守所、劳教所、监狱轮番度过,直到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被关进四川省率先采用监狱出监工作模式的锦江监狱,他的命运才出现了转机。锦江监狱干警不但使他懂得了感恩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在他2012年1月6日回归社会时,联系了他所在镇的政府、司法所、村委会,  相似文献   

14.
2000年7月,一纸任命,在市政府秘书长岗位上干了整整8年的彭德走马上任株洲市委统战部长。短短的2年时间,彭德就赢得了广大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的尊敬和信任,大家称赞他是一位有魄力、有“魅力”的部长。———他以“老政府”雷厉风行的作风,找一个个同志谈话,到一个个单位听汇报,抓一项项计划的审定,推出一系列新的制度和措施。同时,他还以“老秘书长”严谨认真的特点,对每项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那是他刚到部里时一次检查会场,发现会标字小了点,座位前后间隙窄了点,大家都想马虎一点算了,但他硬是要求返工重来,并身体…  相似文献   

15.
蝶影飞舞蝉声噪,考试结束暑期到。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年里最开心的日子来到了,一长段玩耍、休憩的大幕要拉开了。你我他,作为一群“老学生”、过来人,完全能够理解孩子们的期盼吧。 不过,且慢高兴。家长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哩。有的朋友说:“暑假一放几十天,孩子在家太无聊。还是利用时间,给他补补课吧。”于是乎,语数外理化生,课程表一张张排列起来,一个个“家教”来跟孩子会面了。  相似文献   

16.
沈宝祥 《同舟共进》2010,(12):36-37
1988年秋,胡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陈维仁,为自己的老领导写了首诗,前两句是:“戎马倥偬为大同,十年开拓振雄风。”“十年开拓振雄风”,是对耀邦同志“文革”后复出的十年不平凡历程所作的很好概括。胡耀邦同志1977年3月到中央党校任职,到1987年初,整整十年。这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阿拉尔是中东某国一个偏远小城的名人。奇怪的是,在这个盗匪多如牛毛的地方,几十年来他都安然无恙。 阿拉尔的老仆人心里明白,这事儿一点儿也不奇怪。原来阿拉尔是一个三流的小说家,更是一个慈善家。他那为数不多的稿酬,全部捐给了苦难的人们。在这个战争不断、极度贫苦的地方,像阿拉尔这样的人实在不多,人们拥戴还来不及哩,谁还忍心对他下手?  相似文献   

18.
<正>“我省某地一个化工企业每年利税几百万元,由于上马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为处理善后工作政府拿出上亿元资金埋单。”“省内一些发达地区接连出现了‘老板发财,群众埋怨,政府埋单’的环保事件,教训深刻。”……以上这些话,是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李泽林曾公开说过的。在这次采访之前.它们给观察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这位刚进入花甲之年的在这一行干了几十年的“老环保”来说,种种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也许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的思想……这一切,使得观察记者的脑海中跳出了几个关键词:专业扎实、有想法、性格硬朗,从而渐渐勾勒出这位环保领导的个性化形象。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卫世敏同志只有短暂的四年“民政生涯”。他勤政为民,勤恳工作,勤巧办事,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最近,由于工作需要,他已告别了。G爱的民政岗位,然而,他的数十名同事和千百名民政工作对象深深地思念他。人走茶未凉。本刊发表《“秀才局长”卜文,向这位出色的民政工作者深表敬意。他的政绩和奉献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多多的启迪。山西省新线县民政局过去是个老先进。基础好,起点高,还能不能再上新台阶呢?1990年7月卫世敏从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周河星手中接过局长交椅后,用工作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他“执政”…  相似文献   

20.
刘朱婴 《中国减灾》2001,11(4):8-11
改革开放以来,当中国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去帮助另一部分贫穷者,这是党和国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首先将此问题呼吁从“初级阶段”做起──向贫困地区捐出多余的实物的,竟是一位老革命。或许是因为他的血脉里遗传着“民族英雄”的基因,或许是他几十年革命生涯使他与百姓的喜、怒息息相关,中国当代实物捐赠的历史中,永远留下了这样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