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邀请到这么多著名专家学者,来参加我们这次“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的研讨会。这次会议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我想谈一些相关联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我认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包含了“改革是生产力”的内容。“改革”或称“社会变革”,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社会变革总是具体的,总是同特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改  相似文献   

3.
时下,人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我以为至少还应加上一句:有了好班子,就会带来新的生产力。记得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践反复证明了这一点。的确,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历史变革时期,一个团结奋发、好学自律、敬业奉献的领导班子,就是推动这个地方或单位的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不断前进的强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沿着两个方向飞速前进,一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二是社会结构的屡次重大调整.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的生产力潜能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近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递进式"特点,现代科技革命在总体上突破了以往"递进式"特点,呈现出对社会结构"跨越式"影响的新特征,并发展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依然是我们今天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特质探讨了革命的两重向度,并以此透视当代的社会变革.认为,只有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单一化与革命理论的抽象化,从社会历史的本真来把握革命理论的政治向度与社会向度,并在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相统一的意义上,才能真正理解与把握当代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观看20世纪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把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归之为"社会革命"的范畴.按照这一观点,20世纪的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渐进的社会革命的时代.而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积累机制、阶级斗争以及不同政治力量通过政府发挥的作用是驱动变革的动力机制中的三个核心要素.从这一社会革命的角度,人们可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现象,包括社会民主党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多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等关于科技力量的基本看法。这一观点既同社会革命、经济发展相联系,又和社会主义运动相联系。在不同的时期,他们对科技力量的认识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主要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社会发展力量论"、"第二党纲论"、"落后挨打论"、"跳跃发展论"、"尖端技术力量论"、"民生科技力量论"和"以科技力量推动人的发展论"等。马克思主义科技动力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人类历史的进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又一次面临重大的转变。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刊近日特举办"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思与前瞻"研讨会,邀请科技界和人文社科界知识分子,对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讨。现选摘部分学者论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贺锐 《前进》2000,(10):11-12
江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我在工作实践中深深感到,领导干部要贯彻“三个代表”,需要牢固树立四观。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做建设经济强市的排头兵1、发展生产力是发展社会一切事业的基础和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命运,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三个代表”中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摆在首位。改革开放20年来,晋城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如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科技》的编写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界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以及界定的标准问题。在以往的讨论中,若以科技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来衡量,有“三次革命论”、“五次革命论”、“多次革命论”。本文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如果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和对社会的影响来看,可将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形象地表述为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和电子信息时代。一、从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到蒸汽机时代的出现牛顿力学是近代科学的象征。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伽利略和刻卜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它是由…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暨全国科技和宣传工作者们: 全国首次科技宣传工作会议的召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科学技术是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和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这个会开了四天,时间虽短,收获不小。胡乔木同志给我们做了很重要的报告,对我们的思想与工作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同志们决心振奋革命精神来迎接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这一崇高的艰巨的任务,我看这是我们这次会议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党建研究》2012,(1):65
2002年,在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深化"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宣传教育活动中,四川省电力公司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向社会公开承诺"有呼必应,有难必帮"。10年来,党员服务队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徽记标志,统一监督检查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以"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理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  相似文献   

14.
李明 《长江论坛》2012,(1):9-12
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科技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深刻思考了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深入探索了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等关系,并形成了新中间阶级论、生态技术论等重要思想。这些新课题的研究将对拓展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靠科技和教育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内容,对于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进步与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而生产力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革命的最根本的动力。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  相似文献   

16.
二次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斗争的革命风暴,猛烈地冲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于是,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现在旧的殖民体系已经瓦解,殖民主义还存在吗?特别是战后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国际间经济和贸易交往日益密切。在一些人看来,殖民主义早已是历史的陈迹。正因为如此,正确认识和宣传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就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生产力理论主要表现在注重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 ;邓小平从如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角度 ,来把握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革命不仅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而且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演进。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科技革命下得以不断发展呢 ?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与科技革命的连接。而科学技术的公有性、对私有制的扬弃性和反对资本的统治性 ,又决定科技革命的最终方向将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把重庆建设成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际竞争态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科技竞争成为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竞争的焦点。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和确立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成为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各国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面对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和已具备的能力,中央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号召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为我国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张宏 《现代领导》2002,(4):35-3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因素,一切其它的物资资料,包括设备,仪器、材料和其他各种生产资料,都要被人所掌握、所应用,才能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最本源的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力中这种本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