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偲 《中国减灾》2022,(15):48-51
<正>当突发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部门如何统筹引领应急慈善资源,应急慈善行业内部如何协同提升、与社会需求如何实现紧密融合等,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最大限度调动社会、企业和公众积极性以共同应对的挑战。本文认为,随着应急慈善资源总量的逐步扩大,需要建设更为完善的应急慈善资源配置机制,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崔炜  周悦 《广东民政》2011,(5):12-13
慈善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慈善组织是指以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慈善资源为服务载体,以社会慈善活动为服务内容的公益性、民间性和非营利性的专业团体和组织。慈善组织独立运作但受政府监管,主要包括各类基金会、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008年,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531多家,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一直受惠于各种慈善捐赠。二战后以慈善文化和捐赠制度创新为先导,形成了现代美国大学日益发达的捐赠基金管理系统和公益慈善模式,为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和高等教育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借鉴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经验,培育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建立健全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文化传统的公益慈善模式,提升高校筹集社会资源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23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有助于拓展慈善力量进一步参与社会救助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发挥慈善帮扶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推动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官办慈善组织实质是政体结构内成员之一,其资源动员逻辑主要表现为依赖国家政治机会结构中的合法性资源,在动员技术上注重行政组织的网络化动员和符号价值动员。但官办慈善组织资源动员行动为单向流动式,意识形态性强,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信任,不利于形成平等公正的慈善资源动员生态。官办慈善组织打破现有体制约束、实现市场化转型,是创新慈善事业发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基本、最悠久的制度安排,也是免除国民生存危机、维护社会底线公正、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国家治理机制。慈善力量具有反应迅速、领域广泛、方式灵活、专业性强等优势,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有助于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缓解群众遭遇的困难。北京市充分发挥慈善力量的独特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救助平台,健全运行机制,整合慈善资源,鼓励和引导广大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等慈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  相似文献   

7.
邓微 《湖湘论坛》2012,(4):11-16
慈善事业作为一项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事业,在聚集社会资源、调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融洽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好慈善事业的作用,聚集丰富的慈善资源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资源"是一个内涵广博的概事业,在聚集社会资源、调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融洽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好慈善事业的作用,聚集丰富的慈善资源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获得稳定持续的慈善资源是现代慈善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其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根本。借鉴资源动员理论主流范式,现代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体现为何以可能、以何动员、如何动员的动员结构,它分别对应于动员的机会结构、公信力、动员技术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公信力是核心要素。因为公信力是影响资源动员机会的把握与动员技术效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慈善超市发展得生机勃勃。而中国的慈善超市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本研究通过中西方慈善超市发展模式的对比,发现二者“造血”机制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中西方慈善超市发展模式和结果的迥异。中国慈善超市是政府选择的结果,在运营模式、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方面存在致命缺陷,造成了中国慈善超市缺乏良好的“造血”机制。如何借鉴福利多元主义,完善中国慈善超市的“造血”机制,本研究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准行政化——我国慈善组织运作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慈善组织S慈善基金会的调查发现,慈善组织采取的是“准行政化”的实际运作机制,这是由于在制度供给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府,对慈善组织存在社会资源获得和社会控制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冲突性制度环境导致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活动效率之间产生矛盾,只有准行政化的运作机制才能够在冲突性的制度约束下同时满足双方矛盾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慈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疫情,社会的捐赠热情一如既往地高涨,而如何有效整合慈善资源,充分发挥慈善捐赠的效益,以激励更多的慈善捐赠?有三点启示。一是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至关重要。有人说,"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同样,信息公开也是维持慈善公信力最好的"疫苗"。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不能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令捐赠者无所适从,还会招致社会大众的猜忌、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但在现实的志愿实践中,支撑开展公益活动的志愿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理念,往往会出现不足或逐渐流失,从而无法单靠社会组织自身的力量来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美国学者萨拉蒙教授将这种局限性称为"志愿失灵",即:慈善不足,无法形成充足的、可靠的资源;慈善的特殊主义,过度集中关注特殊亚群体,忽视其他群体;慈善的家长式作风;慈善的业余主义,用业余的方法来处理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不断加强慈善政策创新,多方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共创美好生活,让慈善阳光普照铜都大地。目前,全市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7家,慈善资金总量达3500万元;累计开展各类慈善公益项目80个,惠及困难群众4万人;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22万人;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当选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及时沉淀社区抗疫经验,湖北省民政厅抓住疫情期间浮现的两股显著社会力量?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引入社会慈善资金在社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同期开展"五社联动"特色社区治理机制研究。历经一年,"五社联动"在社区的实践初具成效,"五社联动"作为一种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社区治理机制在全国有了初步的版本。  相似文献   

15.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0,(20):5-5
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慈善理念,继续实施好温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出席温暖工程实施十五周年座谈会时强调指出,慈善是传统的美德,也是时代的精神。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营造“慈善光荣、奉献可敬”的社会氛围,动员更多的人和社会资源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6.
基于善治理论视界,政府与社会合作提供公共物品是必要的、可行的,可以有效应对我国公益性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不足和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发展的双重困境。其中,政府管理创新尤为重要,信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治理资源,政府应对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给予相当大的信任度,改审批制为备案制;政府需要对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的发展做出规划、提供资助、专业指导和培训和服务,以促进其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石家庄市基层社区慈善爱心超市建设本着"创新理念,资源整合,使有效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社会救助平台发挥其更大作用"的原则,较好地发挥了慈善救助保障作用。为更好发挥社区爱心超市在经常性社会捐赠工作中的作用,本文在对石家庄市基层社区爱心超市建设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提出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的合作成为现代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机制尚未形成,因而在救助主体、救助功能和救助资源方面呈现出分散化治理的特征。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要以整体性治理为目标导向,通过完善协商对话机制推动主体整合,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功能整合,创新政府购买机制推动资源整合,破解社会救助体系的碎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9.
观点集萃     
山东省胶州市副市长李军梅认为,慈善发展成为一种事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结果,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但当前的慈善事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慈善捐赠水平较低;二是慈善机构发展起步晚,数量少,动员社会资源能力弱:三是市民慈善观念落后,慈善意识普及率低;四是慈善组织和活动尚不规范,没有足够的社会公信力。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提高对发展慈善事业的认识,真正把慈善事业看作是对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进而采取得力措施,规范各种行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慈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青岛市以宣传贯彻《慈善法》、弘扬慈善文化为宗旨,围绕"慈善聚焦脱贫攻坚携手共创美好生活"工作目标,开展了系列慈善活动,让"怡善"的因子弥漫岛城,营造了"全民慈善、人人慈善、快乐慈善"的社会氛围,形成了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支持、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