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一个君子     
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感慨的新闻镜头。 8月6日,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之际,温总理赶到医院看望了他.并送了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君子兰的花语除了“高贵”、“宝贵”外,尚有“丰盛、有君子之风”的寓意。总理送君子兰,可谓意蕴深含,既透出对羡老“君子风范”的景仰.又是对世道君子之风的呼唤。总理希望,每一个人都像羡老一样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组织人”面世“组织人”一词出自50年代美国一本书的书名。它指的是大企业所雇用的那些思想保守、循规蹈矩的高级职员,这些人生于大萧条时期,往往享受很好的待遇。笔者所认识的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认识某个在35岁之前挣了1000万美元的人。没有耐心和充...  相似文献   

3.
林峰 《今日浙江》2010,(13):62-62
“小人”一词流传甚为久远,古时专指社会地位卑贱或奴仆者为“小人”,现今则已成为一个特定涵义的词语,一般用于“无德者”的代称,它与“君子”相对应。“小人”由其心理特征所决定,与他是否富贵贫贱或学识多少无关,因此,“小人”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当中。“小人”气量小、心胸狭窄.爱患红眼病,嫉妒心强,或阳奉阴违。  相似文献   

4.
近来报刊上常常看到“反思”一词,它的意思是指反省、回顾或带总结性的思考。它和唯心主义哲学著作中用的“反思”是不同的。在那里,“反思”是英文reflection或德文Nachdenken的意译。洛克把观察意识的内在活动称为内省经验,即“反思”。黑格尔用“反思”一词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即思想的自我运动。  相似文献   

5.
道德人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人格论唐凯麟一“人格”一词,来源于拉〕文Persona,其原意为舞台上用的面具。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显现出的行为;二是指一个人的真实自我。“人格”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为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伦理学、哲学等许多学科所广泛...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语的“entrepreneur”,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英语字典对这个词的解释是:“Someone who organizes abuslness venture and assumes the risk for1t.”意思是说:“组织商业冒险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  相似文献   

7.
南海 《前进》2002,(5):48-48
平衡,原本是指衡器两端所承受的重量相等。后被引入物理学领域,成为静力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它们的合力为零,使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至于何时、何地、何人首先将这个词引入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迄今无据可考。目前在中国,高谈和闾谈“平衡”者,十之八九乃身居要职者或实权派.因为这些人最有发言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于“平衡”的学说或理论已经成为身处宦海和欲进入宦海搏击者必学之“学问”。  相似文献   

8.
在人情渐淡,真情难觅的今天,不同行业的人有什么交友秘决呢?下面这些被采访对象可能不是名人大腕,但他们对当今社会朋友的认识及交友技巧却有一定代表性或独到之外,这种大众视角可能会唤起更多人的认同,提供一定的借鉴。 商人交友:“小人之交甘若醴” 郭军克:北京靓彩呈科贸有限公司经理 君子是达官贵人,小人是寻常百姓;君子是大人,小人是小孩;君子儒雅,小人庸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弄,小人怀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注重形式,小人实实在在;君子是赵忠祥,小人是崔永元。 多数君子…  相似文献   

9.
“能人”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似乎非“能人”,经济就不能搞活,企业就不能盈利,但这又是一个很少有人下过准确定义的词。的确,“能人”一词极难定义。它所涵概的事物中,真可谓鱼龙混杂,好坏参半。在社会意识中,它既令某些人羡慕不已,又使一些人大不喜欢。“能人”一词既可指能量大、来头大、赢得起输得起的强人,又可指能干能捞,有才缺德,敢于胡来胡闹甚至作奸犯科之类的小人、坏人。  相似文献   

10.
社区 (community)是一个外来词,它是指许多人、家庭或团体因某种习俗和制度而组合在同一地区之内,并因这种组合中形成种种联系,是聚居在一定区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主体是人,但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地形地貌,以及其它的外部和环境特征,如地铁、公园、各类住宅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社区的构造和其中居民的分布形式和生活方式。而建筑师关心的正是社区中实实在在在的地理环境。   一个住宅区如果称其为“社区”,不仅仅是指住宅楼的集合,而是应该包括可以提供人与人交流的各种室内、室外场所,如广场、商店、…  相似文献   

11.
一 灵魂观念在一切宗教中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之一。按照近代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论”,灵魂观念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全部宗教意识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超自然的不朽的灵魂观念,就不可能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灵观念,从而也就不会有所谓宗教信仰本身。在很多民族的观念中,生命与灵魂休戚相关,魂即生命,是生命形体的主宰。 纳西族称灵魂为“哦哼”(o he),有时单独用为一词,有时把“哦”、“亨”分开用为二词,都指“灵魂”。如失魂叫“哦亨媲”或“亨媲”。“哦”或“哦亨”也指人或物体的影子,水中的影像等。“灵魂”与“影子”一词二  相似文献   

12.
苗语有没有形态?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人谈及。我认为苗语(指湘西方言,下同)是有形态的,词缀就是它的形态标志。苗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都有词缀,其中又以名词的词缀最丰富。什么是形态学?岑麟祥教授说:“形态学这个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指语言中在历史上形成的词的变化形式的系统,一指研究语法科学中词的变化形式的系统,即指研究词的构造和词的变化的那个部门。”岑教授又说:“应该认为构词法是在语法学和词汇学之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乔成果一、“和合”文化的特点“和”、“合”二字最初都见于甲骨文、金文。“和”的最初意义是指声音的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指人的上下唇合拢。殷周时期,它们还分别为单独的概念。还未形成连用的词。《易经》,“和”字出现过两次,...  相似文献   

14.
杨澎 《今日广西》2008,(19):52-53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同时执行多份Case,加班无数,牺牲假日,当个赚钱机器……”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相似文献   

15.
“小人”一词人们并不陌生。早在我国古代春秋初期,就把统治阶级称为“君子”,将被统治的劳动生产者称为“小人”。到了春秋末年,“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从此,“小人”一词流传至今。“小人”矣,个头不一定小,但却心眼小,气量小...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三姑六婆都指的是哪些人?在日常口语中,“三姑六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人,带贬义。那么,“三姑六婆”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三姑六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一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写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姑六婆”在当时的意  相似文献   

17.
“natural rights”是近代西方启蒙学者提出来的。汉文出版物通常把英文“natural rights”译为“天赋人权”。夏勇认为,“在自然法学里,‘天’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人固有的本性”,“从根本上讲,这种权利是‘天然的’,不是‘天所赋予的’,是‘自然的’,不是‘他然的”~。根据英文的原意,“‘natural rights’以译为‘本性权利’或‘自然权利’为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天赋权利’一词必须废弃”。“当然,不在‘天所赋予’的意义上而在‘自然’、‘天然’、‘固有’意义上使用‘天赋权利’一词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18.
和谐真好     
请教了一位文字学高手.得知“和谐”这词其实有着重于社会关系的意味:“和”者,从“禾”(指粟),从“口”,意即人皆有嘴要吃;而“谐”呢,从“言”,从“皆”,就是说人皆得言乐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近代以来,“群众”一词成为对于多数人的概括、角色定位和评价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具特色的用语。它是指和领导者、精英相对应的群体,一般指处于社会基层或底层的大多数人员。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群众”往往具有贬义。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作者勒庞认为群众的思想行为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或操纵,以至变得极端、狂热甚至毫无理性可言。勒庞对群众充满了恐惧与鄙视,他认为“群众”是依赖“英雄”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 “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顶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在“大跃进”中,只看到“人民”起哄.看不到“人”的理智。在文革中,只看到“人民”在搞“多数人专政”.看不到“人”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