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国民党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加强军事“清剿”;另一方面,利用叛徒,妄图捕杀项英、陈毅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北山事件”就是敌人利用叛徒龚楚破坏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指挥机关的一个大阴谋。  相似文献   

2.
陈毅惩叛徒     
1935年,“北山事件”发生后,为了尽快揭露叛徒嘴脸,稳定我游击部队的情绪,陈毅带着两个警卫员,历尽千辛万苦穿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进入北山游击区。在遮天蔽日的村海中寻找了几天,也不见一个人影。对着沉寂的莽莽群山,两个警卫员都有些泄气了。难道这里的游击队和交通  相似文献   

3.
小说《铁道游击队》是以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枣庄的八路军鲁南铁道大队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著名作家刘知侠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时,为了点明这支铁道大队“游击”的战斗性质,将小说取名为《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4.
颜梅生 《世纪风采》2014,(11):43-46
说起龚楚,许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在上世纪30年代,他是与毛泽东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甚至中共中央的材料中也称红四军为“朱(朱德)、毛(毛泽东)、龚(龚楚)”。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在红军长征后成为叛徒,并带人大肆搜剿红军、游击队,企图抓捕项英、陈毅,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当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东、广西时,他又向他曾经的部下林彪所部投降,重新回到中共的队伍。岂料随即又“叛逃”香港,直到40多年后再次回到大陆定居。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以来,在有关反映闽东三十年代工农武装斗争的论著中,都把闽东工农游击队下属的七个支队的名称,写成“闽东工农游击第×支队”,中间漏了一个“队”字。笔者认为,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根据现有找到的盖有第七和第十一支队队部印鉴的两张收条来看,第七、第十一支队是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七、第十一支队,而不是闽东工农游击第七、第十一支队。照此类推,一、三、五、九、十三支队也应如此。希望在今后的论述中,注意  相似文献   

6.
关于1949年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领导的游击武装整编为泉州团队的性质问题,近来有些同志持有异议。归结到一点,即泉州团队的上级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是未经中央批准成立的,整编后的部队番号没有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并保留“游击”二字,因此认为,它的性质不能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是地方游击队;也正因此,它不  相似文献   

7.
1928年春,在王首道、张启龙、李石雄的领导下,拥有30支枪的浏东游击队正式成立.这是在浏阳县成立的我党领导的最早的游击武装.游击队成立后,李贞担任了这支游击队的士兵委员会委员长.当时,士兵委员会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队里最重要的事情.游击队成立不久,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裁缝出身的战士杨梅生在战斗中把一支枪丢掉了.  相似文献   

8.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南山区流传着一个机智的交通员的故事。这位交通员名叫李熙成,游击队员们尊称他为李老伯。1935年4月,原湘赣省军区总指挥蔡会文率领红军氏征吋留下的300余人,进入桂东、汝城、崇义之间的东边山,着手开辟游击根据地。因人生地不熟,难以立足。当时国民党正加紧对红军游击队的“围剿”,加上叛徒李宗保的反动宣传,红军游击队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为了使游击队早日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摆脱困境,地方党组织负责人找到李老伯,将一封联系信交给他,简单说  相似文献   

9.
《福建党史月刊》2005,(9):11-12
福州沦陷后,沿海各地的抗日武装斗争蓬勃发展,尤以长乐最具特色、最为活跃,时间也最早。琅尾伏击战琅尾港南岸的小冬浦便是琅尾伏击战的发生地。玉田镇琅峰村的李土妹介绍说,日军两次“扫荡”失败后,十分惧怕抗日游击队活动范围继续扩展,便在长乐坑田至福清作坊山道的要塞,挖掘壕沟,架设铁丝网,设置封锁线,妄图切断长乐抗日游击队对外交通和联系。1941年8月4日,我游击总队侦悉消息,挑选48人组成敢死队,分成3个战斗小组,埋伏在日军必经之路小冬浦橘树林里。当日艇驶进我埋伏圈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袭击敌人,毙敌42人,日军一中佐和分队长均被击毙,游击队无一伤亡。正是:“伏击战琅峰一夕奇功歼敌寇,同仇忠祖国千秋胜迹壮山河。”  相似文献   

10.
抬头望北斗     
一、意外消息月光皎洁,繁星满天。在武夷山脉西段猪子(山东)寂静的山头上,除了警戒岗哨之外,游击队的战士们都已经睡熟了。但是,彭胜标和胡荧佳却久久难以入眠。他们是这支革命队伍的领导人,此刻心中有许多个问号在翻转。自从主力红军北上长征后,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闽赣边界的深山老林里。敌人实行了残酷的“五光”、“十杀”政策,用“移民并村”的恶毒手段,割断了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又订立“保甲连坐”的制度,组织反动地主武装还乡团和自卫队,修公路、筑碉堡、架设电话线,对游击区进行层层封锁、步步包围,梳头般地“搜剿”了几个月。敌人的大部队撤走后,还留下独立第33旅、别动队和各县保安团“驻剿”,日夜监视,时常搜山。游击队的处境非常危险、困难。游击队在从长汀到瑞金的百里大山里,坚持斗争已经有两年多之久,和敌人进行过近百次大小战斗,有的是敌人派兵搜山“清剿”,有的是我军主动出击,攻打敌人的联保办事处,镇压叛徒和极端反动的坏家伙。尽管总的形势仍是敌强我弱,游击队却不但能在逆境中求生存,而且还不断地发展壮大,正式打出了汀瑞红色游击司令部的旗号。汀瑞游击队由陶古、瑞金游击队为主要力量,后来又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9月初,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应广东省乐昌市龚楚故居联谊会及龚楚侄孙龚庆韶先生的邀请参加"龚楚故居"揭牌暨重建龚楚祖居落成乔迁之喜和接受龚楚家属的捐献,馆长肖邮华带领编研陈列室主任饶道良、副研究员汤根姬,编研员李归宁、何小文,办公室职员李前伟前往龚楚故乡乐昌。"龚楚故居"揭牌仪式原本是在9月8日上午11时举行,因为路途遥远,我们只能提前一天动身。7日下午1时,我们抵达乐昌,吃过  相似文献   

12.
杨而菖1913年生于连江县透堡乡西门村一个佃农家庭。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7月后,历任中共连江县特别支部组织部长、县行动委员会组织部长、县行委书记、透堡支部书记、中共连江县委书记等职。1931年 10月,和邓子恢一道在连江发动透堡、定安、东湖三村农民秋收减租斗争,12月,领导透堡农民暴动。1932年6月,在陶铸主持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游击第十三支队成立,任政委。9月,率游击队打破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围剿”,又开辟方圆四十里的长龙山面区游击根据地。11 月,率游击队一举解放透堡,并将游击队扩编为闽东工农游击十三总队,任总队长兼政委。同月,主持成立透堡区、乡苏维埃政府,在透堡试行以分田为核心的土地革命。11月26日,率领游击队攻占筱埕、黄岐、坑园、晓澳等乡镇,苏维埃旗帜在连罗大地到处飘扬。1934年1月2日在指挥解放马鼻镇战斗中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3.
发现《红色中华》报道石坊战例2006年6月初,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党支部书记管培德从一本由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永安土地革命时期史实存录》(又称《燕江红旗》),看到一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影印件,上面写道:我福建游击队又击溃白军两团本月12日,敌约两个团向石坊(永安西南)我游击部队进攻,我游击部队与敌激战约三、四小时,结果敌被我军全  相似文献   

14.
三年苦斗,陈、项结下生死之交1935年4月,项英、陈毅几经辗转,来到赣粤边区的油山脚下,和中共赣粤边特委书记、赣粤边军分区司令员李乐天、早几天从中央苏区突围来的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赣南省少共书记陈丕显会合,在一个小山村(长岭)召开了紧急会议(后称长岭会议),制定了坚持游击战争的方针:“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依据这个方针,赣粤边划分成油山、北山、信康赣、南山和上犹5个游击区,并将突围来的红军和赣粤边游击队1500余人编为5个游击大队,分赴5个游击区坚持游击战…  相似文献   

15.
化险为夷就在谭震林到杭代县的同时,国民党调集了5个师的兵力,对闽西红军游击队进行第二期“清剿”,妄图在短期内消灭红军游击队。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双髻山游击根据地正面有国民党整师整团整营的军队,还有无数的地方反动武装,背面是傅柏翠的防地,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农民军,如果他们互相配合两面夹击,根据地就会危在旦  相似文献   

16.
1933年,中共东满特委在领导延边各族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中,积极开展向日伪军的宣传工作。3月30日,吉林省汪清县游击队反击日伪军讨伐汪清马村游击根据地战斗胜利结束后,在打扫战场时,发现松林里有一辆装满子弹的日军汽车,附近河边有一具日军士兵的尸体。尸体旁一块石头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日文写着: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我运来…  相似文献   

17.
宋政权 《湘潮》2023,(1):39-40
<正>安乡地处湘鄂边界,洞庭湖畔,这里曾活跃着一支神出鬼没、英勇善战、百折不挠的红军游击队伍——湘西红军游击大队,即安乡游击队,又称中国工农红军江右军第十三游击大队。在6年的斗争中,他们以安乡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击毙击伤和俘虏敌人数百人,缴获长短枪支500余支、军用船只5艘及大量的布匹、粮食等物资;  相似文献   

18.
正(三)闽赣游击区1935年5月,赖昌祚在长汀县丝茅坪主持召开瑞西特委会议以后,闽赣游击区各支游击队各自活动。在经历了一年多极其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以后,至1936年夏天,各游击根据地基本得以巩固,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并整合为三支基本游击队:即赖昌祚领导的瑞金游击队(赖昌祚牺牲后由钟德胜领导),胡荣佳、彭胜标、张开荆等领导的汀瑞游击队,刘国兴领导的武阳游击队。1937年4月,三支游击队在猪仔崠胜利会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岩南漳游击队和红八团密切配合,同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团匪展开殊死搏斗,在漳平境内形成了以永福为中心,辐射官田、拱桥等乡镇的游击形势,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龙)岩南(靖)漳(平)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漳平人民竭尽全力支持红军游击队,使漳平成为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远殖游击反"围剿"1934年4月中旬,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军  相似文献   

20.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华南抗日游击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前身是抗战初期的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曾称汕头青抗会武装大队,简称汕青游击队),及以后的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潮澄饶敌后抗日游击队和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中,韩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的情况下,坚决执行党的指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潮汕人民和潮籍侨胞的大力支援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