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有别于现世流行的享乐主义与纵欲主义,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也是生活的目的,而他所追求的快乐并不仅仅是现世的庸俗的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快乐,使灵魂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以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其哲学基础,将快乐与德行结合,强调人生的幸福就是获得快乐——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安宁。  相似文献   

2.
魏晋名士与伊壁鸠鲁学派都重视追求个体快乐,但是,他们在产生背景、生活方式与哲学基础这三个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这两个群体能够被人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哲学是以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为显性特征、以黑格尔哲学为理论底色的。马克思吸收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本体论、辩证法和国家观三个方面。马克思指出,伊壁鸠鲁哲学只是阐发了自我意识哲学的一个环节即抽象的个别的自我意识。以透视伊壁鸠鲁哲学为契机,马克思赋予了自我意识哲学新的内涵,改变了自我意识哲学的结构。以自我意识哲学为武器,马克思展开了宗教批判活动,并且批判了以宗教为基础的国家观、道德观、法律观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5)
庄子和伊壁鸠鲁是中西方大约同一时代的哲学家,他们在人生哲学方面颇有建树。而在对幸福的觉解上,他们二人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其差异。对庄子和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进行梳理和比较,认为这两位代表着中西古典幸福观的大师在阐述幸福的内涵、要素和途径时不谋而合,但也有其差异。庄子的幸福观与伊壁鸠鲁幸福观比较研究为评价他们二人的哲学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对比较中西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博士论文主要是通过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在哲学与现实的问题上遭遇到自我意识哲学的内在逻辑矛盾.对这一矛盾的思考即寻求自我意识哲学出路的努力,离不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解;这一理解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背景和理论实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哲学史的研究。从马克思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所写的博士论文,到恩格斯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他们为了指导工人运动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了从古希腊罗马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发展史,几乎对他们以前的欧洲哲学史上每个重要哲学家都作过评论。在研究哲学史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了他们的哲学史观。象  相似文献   

7.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登上德国思想论坛的“亮相之作”。奠基于扎实的学术训练和哲学史梳理,马克思质疑和推翻了以往原子论研究中贬抑伊壁鸠鲁贡献的流行见解“,用显微镜去发现”和辨析了他与作为其思想先驱的德谟克利特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差异,借此表明伊壁鸠鲁代表的自我意识哲学“不是幻想,而是真理”,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凸显了人的自我意识,在对客体的认识、解释甚至改变中来发挥了作为主体的意志、功能、力量和特质“。幻想”“、真理”云云,不是认识论层面的,而是价值论和人性论意义上的;举凡在观照和理解世界的诸多思维方式中,只有Idealismus在与物的对立和纠结中把人的价值和意义彰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爱智慧,哲学从出生就带着爱和智慧——感性和理性,爱是关于理性的爱,智慧也是在人类把握事物本真面目的追求。爱和智慧的矛盾,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也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是由此开启哲学学科的大门。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决定了我们在哲学的研究之路上,是要重新来、重头做而不是接着来、继续做,哲学的的精神核心是创新,创新同样也是智慧的要求。爱智慧不在于要从此案到达彼岸,爱智慧的快乐在于永恒的探求和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9.
张丽 《各界》2009,18(9)
哲学能给我们带来智慧、快乐.哲学课在中职教育中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学生不够重视,但哲学又能培养他们正确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但哲学又具有抽象、深奥、难理解等特点,如何促成由直观、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并且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它,必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实用性、参与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哲思睿语     
《求知》2010,(11):1-1
<正>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伊壁鸠鲁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 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都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毕生予以重点思考的一个理论问题。马克思青年时期写下的《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神圣家族》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1844年经…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是17世纪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建立的理性伦理学影响深远;理性伦理学强调理性对感性的驾驭,形成一种追求抽象真理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否定财富、荣誉、权力和感官快乐等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从而肯定对思辨、思想、真理、形式知识等的追求具有最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魏晋时期和西方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历史中少有的大动荡的年代.在这样的时代,哲学家更容易倾向于关注人生的苦难与幸福,尤其是生死问题.而《列子·杨朱篇》与伊壁鸠鲁,一东一西都对生死问题有深刻的探讨,但一个是悲观的,一个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整个人权思想的起点。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确立自我意识的最高神性;通过论述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运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及人权实现的自律性;通过论述原子间的排斥运动,反映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申出了人类社会中的契约与友谊。论文处处表现出反映人的自由、人权实现的思想,是一份特殊形态的人权宣言。  相似文献   

15.
播种快乐     
快乐是一种思想。思想快乐, 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思想 不快乐,你就永远也快乐不起来!快乐是一种情绪。懂得了控制情绪的方法,你就已站在了快乐的一方。快乐也是一种个性。有些人生来悲观,要追求快乐也难。但阅读和阅历都能使人智慧增加,人一豁达,快乐就跟着来了。快乐  相似文献   

16.
刘明清 《党政论坛》2010,(14):41-41
读“无用”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益处。 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让人享用一辈子。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让自己的思想无边无际地畅游,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真正享受到读书的最大快乐。  相似文献   

17.
珍惜每一天     
李国文 《党政论坛》2013,(16):59-59
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快乐不易得,不常得,相反,不快乐却易得,而且常得。不懂得快乐之道,由着快乐从身边滑过,是失败;同样,快乐本来不多,不知道珍惜快乐,不懂得寻找快乐,更不明白如何创造快乐,也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18.
快乐地做事     
要追求快乐地做事,看似容易,却需要相当的智慧。那么什么是快乐呢?请看位作家的理解吧!快乐就是一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快乐是全力以赴,追求卓越。快乐就是充满希望。每天做事紧张的人,是不会快  相似文献   

19.
哲学经历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发展阶段。理论哲学是脱离实践单纯从理论出发用理论方式解决哲学问题、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解决哲学问题,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视改变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实践哲学,而不是实践首要论或实践核心论的实践哲学。用实践唯物主义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导致混乱,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准确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高原 《学理论》2010,(22):172-173
从哲学和诗歌的共通性——归乡情结入手,试图用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剖析诗歌创作的本质。快乐原则让诗人不吐不快,不同类型的焦虑则决定着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只有抒写真性情、吐露真自我的诗歌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因为这些诗歌是人格"本我"的表达。"本我"是诗人吟咏的动力,它使人们能够在心中勾勒出突破实物的意象。因为"本我"的未曾泯灭,诗人和接受者开始了对美的本能渴望和无尽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