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阳明思想演化的两个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通过材料考证与疏理 ,对王阳明思想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点———“龙场悟道”与“致良知”———作出考察。首先 ,澄清了多为研究者所征引的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关于王阳明思想的“前三变”与“后三变”说法的来源。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多为研究者所忽略的“致良知”教的提出在王阳明思想演变与最终形成上的关键意义进行考察、阐述。  相似文献   

2.
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一生兼立德、立功、立言。他的社会和谐思想建立在其良知心学哲学基础之上,提出为政以德的和谐治国论,实现大同理想的社会和谐状态。王阳明的社会和谐思想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其思想中蕴含着大量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着"人"展开,以"良知"为教育原则,把"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作为教育方法,确立以培养"圣人"般的理想人格为教育目标。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阐述王阳明丰富的思想教育观,并对其思想进行深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钦定四书文》中收有王阳明制义三篇,为通行王明集所未收录的佚文。分别为“志士仁人”一节、“《诗》云‘鸢飞戾天’一节”和“子哙不得与人燕”二句。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在儒家的成德之教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上篇通过王阳明乐论的个案研究,初步考察了"美"与"善"的关联及其在以美的教育实现善的教育的目的中的思想意义.下篇通过对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文献的考察与诠释,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仁”为儒学之核心。首先就“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可归纳为“成己”之学、“爱人”之学与“爱物”之学;其后着重探讨了儒学之“仁”对今日和谐文化建设之现代意义,指出“仁”有助于在社会上广泛倡导和谐理念;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有助于全社会自觉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思想,通过对“良知”的背景、内涵及“致良知”的途径进行梳理,认为王阳明的“良知”是道德意识的主体,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研究王阳明的“良知”思想对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明五百年道学史上 ,王阳明可算是最有光辉的人物。这不仅在哲学思想方面 ,其心学体系一反程朱道学正宗 ,引领了明末清初启蒙思潮和实学思潮 ,而且在政治事功上 ,阳明叱咤风云 ,扶拄江山 ,可谓中明之栋梁。作为哲学家、政治家及军事家的阳明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其光辉的政治军事功绩乃是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的 ,而其哲学思想又是在政治军事的实践中不断升华的 ,这主要表现在其“知行合一”的智识上。  相似文献   

9.
道德生活是道德主体接纳、认同道德规范并自觉自愿选择的结果,而道德规范相对于主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外在性,如何使其融于道德主体意识,成为主体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在德育中沟通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王阳明心学的基本思路是从普遍之理和个体意识相融合的“心即理”,到沟通主体知当然和行当然的“良知说”,以及重视主体意识自然流露的“知行合一”,为我们在德育中更好地沟通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提供了一定的理念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之学以“心”为本体,工夫论也是他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在不同的具体言说情境下,又有轻重缓急之别。他的为学之工夫也无不体现出这一点。为学工夫主要体现在本原与认识的渐进性,告诫我们为学不可急于求成;“知行合一”的为学工夫论是王阳明针对朱熹“知先行后”和“行重知轻”的命题提出来的。他主张为学中“知”和“行”相辅相成,合一并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西合壁的视角对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作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中国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转换进程中的作用作了评估。以为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将西方的文艺观念引入到传统的词学批评中,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注入了新的造血机能;其次是彻底摆脱了浙西、常州两词派的纠缠,着眼于新词学观的构建,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被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合文化与同心思想关系密切,和合文化是同心思想产生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根源,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是同心思想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合文化中和处原理、和爱原理、和生原理等为同心思想的实际运用和发展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宗炎的语言学论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他使用最多,给人印象最深的手法是隐喻辞格。他的隐喻有些是设喻新颖,不求形似求神同,有些是设喻通俗,寄托作者情怀,有些是先设喻,然后对喻体作进一步阐述等,但不论何种类型,本体和喻体在表面物理性质的差距都很大,而二者在深层上的相似点又十分机巧,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一人公司系指股东仅为一人,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的有限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人公司的产生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在我国,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实行一人公司制度提供了政策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一人公司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是建立一人公司制度的主观要求。所以,一人公司制度在我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讯问活动中,女性犯罪嫌疑人由于在生理、心理上较男性存在差异,其在动作、姿态等所传达的信息更具有一定的惯性。通过对女性犯罪嫌疑人连续的、一系列的动作进行分析和观察,特别是结合其肢体动作细节进行综合分析,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可信地解读女性犯罪嫌疑人的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16.
对于近代中日关系史人物的探究,学界多集中于著名人物这一维度。但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会发现,一些乏人问津的商人也对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影响,当我们的学术视线关注这些下层群体时,人物研究才能变得更接近历史。拙文研究了明治前期赴日慈溪商人王惕斋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揭示了这一商人群体作用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实体真实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在制度设计上秉承“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不枉不纵”的原则而走向了一种司法理想主义。然而,司法实践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汲取“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精华,科学重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对于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重构,还是对于一个法治国家的建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作语言在讯问中的作用、解读和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作语言是用动作、表情、手势和眼神来表达含义的符号或代码系列,它能传达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志,人讲话时不可能没有动作或表情,在讯问中同样如此。准确把握动作语言,解读犯罪嫌疑人自觉、不自觉间动作语言的含义,并自觉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辅以讯问,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讯问笔录亦应对动作语言有准确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This essay is a contextual analysis of Wang Zhao's six letters which were recently discovered in Japan. The first two letters reveal that the contents might not be the obstinacy of this prominent figure of constitutional reform group but an incitement under Kang Youwei while Wang Zhao exiled himself in Japan. The two secret imperial edicts copied in these two letter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records in archive file. We can thus treat it as a result of Kang Youwei's garble. Before Wang Zhao's secret return to China as a desperado, he ingratiated himself to Kang Youwei in order to solicit money by hook or crook. We can thereby sense his existential predicament. He also twice went to Kochi Prefecture prior to his secret home trip. Other than exchange views with intellectuals there, fund-raising for secret emigration from Japan to China seemed to be his main obj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