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72年,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首都各大公园同时举行游园活动。我主要负责中山公园游园活动的组织和警卫工作。我在文化大革命前,是  相似文献   

2.
祖光先生逝世六周年了。他还活在我的心里,活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是不会被遗忘的。他不仅是有“神童”之称在戏剧史上留下经典名剧《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的剧作家,还是一位将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的舞台艺术搬上银幕的杰出的电影导演;他不仅是被周恩来称为“最好的朋友”的“左派”文人,而且是把珍藏的两百多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的爱国者;他不仅是才华横溢、独标高格的一位名流,更是具有儒风侠骨的当代豪杰之士。  相似文献   

3.
李土生近几年来笔耕不辍,继《土生说字》以后这两年出版了《土生说字精简版》、《土生感悟》、《你就是佛》、“说道”、“说儒”、“百家姓”等书约200多万字,还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在许多大学开课凡数十场。我很敬重他的刻苦勤勉。许久不见,一天他抱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卷轴来看我,说的“手抄国学经典”已完成,原件都装裱好,快要付梓了,嘱我写个序。  相似文献   

4.
1976年.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张大千在海外漂泊了27年之后,终于下了决心——回到祖国的土地上定居。他经过考虑,决定去台湾。张大千去台湾是有着种种原因的。  相似文献   

5.
方正 《海内与海外》2009,(3):1-1,4,5
1973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选举出195名中央委员,林丽韫以台湾同胞“身份”置身其中,这年刚好进入“不惑”之年的她,颇为国人所瞩目。当时的中国政局很有点波诡云谲的味道,加上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此“十大”不可能从根本上真正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些都会给当年的“政界人物”,包括林丽韫本人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傅斯年“学而博则仕”。1917年,留美的胡适至北大哲学系任教。当时北大文科生中,学问功底最好身是山东来的傅斯年,绰号“孔子后第一人”,被传统派教授黄侃、刘师培视为国学后继者。在胡适感召下,傅发起《新潮》杂志,与《新青年》呼应,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前人“一字师”的轶事很多,不胜枚举。我最欣赏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一字之改的美谈。“咒”原作“哭”,一经改动,不仅更符合格律,感情色彩也更强烈。毛泽东欣喜之余,呼为“半字师”,因为“哭”与“咒”上边都是两个“口”。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之所以被看作是国际政治领域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就在于它使得整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增进国际政治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2002年4月5-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亚欧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国际经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13,(11):26-27
1985年2月中旬,我在《北京日报》“广场”副刊“话北京”栏目,发表了一篇小文《酿美醇凝露》,谈及有关北京四大名酒之一莲花白的有关掌故,这只不过是一篇不到600字的小文,却引起侯仁之先生的注意,悠给我写了一封信,恭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也吃上了“包子” 2003年,作为推动海峡两岸包机的台湾“立委”第一人的蒋孝严先生,曾把五十三年来为首次实现两岸包机形象地比作“馒头”,把直航“三通”比作“包子”。当时,他曾高兴地说:“馒头做好了,包子不远了!”2008年12月15日当他亲眼看到两岸实现了海、陆、空直接“三通”,激动地说:“数年来承受的诸多压力,所付出的种种辛苦,总算有了回报。”  相似文献   

11.
专以经营文字、推销文字为谋生手段的人,算不得雅士,因为你那个“雅”至少有一大半意思是“有偿表演”。演了一番“雅”之后,总是要沽一点名、谋一点利的。如果与此同时再以“隐士”自封自誉,那就是双倍的俗不可耐。真隐士是没有的,努力去做也做不成。隐士的最高老祖宗李耳,即老子,有一句话算是说到家了:我之所以有大患也,在乎我有身。及我无身,我何患之有。听话听音,连大隐士老子在实际上也承认他有很多“患”做不到“避世”。,清朝人有位年轻的才子蒋氏,有一首很辛辣地讥讽“隐士”的诗:“装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翩然一只云中鹤,…  相似文献   

12.
“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坛上的重大政治事件。1953年6月26日,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任内务部部长的贝利亚,突然被秘密逮捕,随后被苏联当局指控“反党、反国家罪行”并被枪毙。苏联当局对“贝利亚事件”的正统说法沿用了近半个世纪。“贝利亚事件”的真实面目鲜为人知,实际上,当年的指控是凭空捏造的,存在罪名不符的问题,它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高层权力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雷英夫 《海内与海外》2005,(12):8-12,21
“文革”前夕,我三次得罪康生,康生欲置我于死地。关键时刻,是毛泽东、周恩来保护了我。十年“文革”结束之后,在为老干部平反冤假错案的时候,中央纪委书记黄克诚讲过这样一句话:“‘文革’期间,雷英夫是军队系统中第一个被关押的,也是被整得最惨的干部之一。”黄克诚是中纪委的书记,掌握冤假错案材料最多,也是我党党性最强的领导人之一,他这样说是有充分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买了张双程飞机票,立即用“伊妹儿”告知大陆朋友:某月某日乘某次航班回上海,请他按时到浦东机场接我。继而一想,这“回”字用的贴切吗?如果用“到”、“去”也未尝不可呀!回者、返、归也。现在家居美国,那边已经没有我安身立命的家园了。现时既是如此,又何以“回”得?赶忙查字典:回: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2月初,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卡杜勒·卡迪尔·汗在确凿证据面前承认自己向伊朗、利比亚和朝鲜等三国泄露敏感核技术的事实,并称对“核泄密”事件负全责。汗被解除总理科学顾问职务、美国表示对巴“核泄密”事件“既往不咎”之后,汗得到穆沙拉夫总统的“宽恕”。  相似文献   

16.
日照文脉     
在去山东日照的火车上,我对文学评论家黑丰说:“到了目照,你千万别说你是文化人。”黑丰用他那湖北口音“呦”了一声,这音调是上拐的,表示有点疑问。我告诉他,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多少年前在日照的一次笔会上,作家刘恒说的。记得在场的陈祖芬、米博华等一干“文化人”也连连点头称是呢。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在制定“十五”规划的时候,中央正式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在继续“引进来”的同时,强调“走出去”的必要性。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体系,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也日趋积极。“十五”规划对这一战略的官方表述为“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十一五”提出“进一步走出去”,“十二五”则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无论是“美”这个词,还是做为一个学科的“美学”,都是犯忌的,甚而被禁用。好像用“文革”的大帽子一压,一切美都该死。于是,“美”与臭关、资产阶级臭习气成了同义词,关学也就成了剥削阶级思想甚而反动思想的代称。那时若问“什么最美”,大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劳动最关!劳动人民最美!”而那时说的劳动,主要指笨重的体力劳动;那时说的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9.
杨天 《海内与海外》2000,(11):63-64
马多尼(Mattioni)是我在意大利留学时认识的众多意大利人之一。当时我刚学完一门设计课,准备找个地方去“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鉴于我的“中国血统”,便有意将我安排在马多尼所在的工作单位——米兰工商会(CA-MERADICOMMERCIONDIMILANO)实习。听说他们商会常与中国人打交道,而且是从来也没有吃过亏。他们商会还令当地的华人敬而远之,被当地华人视为“阎王殿”。我始不知其因。原来有段时间,商会跟随意大利政府对中国人实行“禁区”政策,禁止中国人在意进行商业考试和注册。后来虽解除禁令,华人仍因其官僚作风太烈,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然而至目前为止,除中国明确宣示外还没有其他有核国家做出承诺。究其原因,一是核大国不愿放弃核威胁,二是常规军力相对较弱的有核国家也不愿做出承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无核武器世界”倡议,有核国家如首先签订“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协议,并形成国际机制,将是人类迈向消灭核武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