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是故乡明     
王涛 《中国保安》2014,(17):76-76
八月桂花香,中秋月最明,月亮年年圆,桂花年年香,但我总坚信:月是故乡明,花是故里香。金秋之夜,月白风清,桂子飘香,我如孤独的明月独自穿行在清冷的异乡,桂前望月,月下赏桂,那柔柔的月光和幽幽的桂香,连同我那淡淡的忧伤,穿越那悠悠的岁月,让我那飘香的记忆飘回暖暖的童年。  相似文献   

2.
奚薇 《友声》2011,(1):44-46
中秋之夜,"月是故乡明——2010中国镇江北固湾中秋晚会"在镇江北固湾广场举行,上千名海内外镇江籍名人、港澳台同胞,和镇江市民一起共享一轮明月下的浓郁乡情。中秋晚会活动精彩  相似文献   

3.
暑去秋还,中秋节到。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月、赏月。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祭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礼记》中就记载了有关祭月的活动。在台湾,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独特有趣。台湾同胞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亮十分崇拜。每到中秋之夜,几乎家家户  相似文献   

4.
林长华 《黄埔》2014,(5):91-94
正金风送爽,菊桂飘香,我们又将迎来象征团圆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传统大节,也是仅次于春节的团圆节,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中秋之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宋代林光朝的《中秋月夜》诗写到"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如今,手足同胞团圆夜盼华夏聚,两岸联欢共中秋。中秋节起源于崇拜月亮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人对月亮崇拜至极,称为"月娘妈",每年中秋节将届,家中的老辈人就会叮嘱家中小孩子不可手指月亮,说如果这样做会亵渎月亮,耳朵会被割破。有一首台湾歌曲唱道"天顶的月娘(月亮),床前的母娘……"台湾民间文化中的月亮亲切细腻,富有人情味。满月所流淌的月光像是母亲慈祥的目光,台胞唱的"月娘歌"就像儿女在向母亲倾诉心事。中秋之夜,要到月光照泻到的阳台、庭院摆上桌几,陈上各式月饼、时令水果敬奉月娘妈,表达对月亮造福人类的感恩,沐  相似文献   

6.
中秋月     
曹彧 《八桂侨刊》2006,(3):76-76
中秋渐近,月亮在天空一天一天张满了它美丽的弧度,在中秋月圆夜达到顶点。大而透明的月亮,就像一颗涨满了乡愁的心。等到中秋过去,月晕缩小,乡愁也随之减少,又开始了另外一次乡愁的积蓄。只要你有一颗思乡的心,每年就会有这么一次循环,受这么一次煎熬。我在巴黎已经三年多了,经  相似文献   

7.
正(三)秋成秋季农作物要收成了,相应阶段的人生也成熟了、有成就了。在共庆秋成之季需感念父辈、老师和所有有恩的长辈。家国情圆中秋月中秋节以月亮为标志,可以说是月亮的节日。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中秋的月亮会勾起人伦情思。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月亮勾不起人伦情怀,对月圆,他们甚至会有某种晦气或恐怖的联想。而中华的月亮文化注满了浓浓的人伦情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从纵的时间维度上看,月亮纵览  相似文献   

8.
理论上讲,中国的月亮并不比外国的圆,可从国情和人的感情而言,中国的月亮似乎又比外国圆些。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除却春节,当数中秋节了。月圆之夜人团圆。取得抗洪斗争伟大胜利的中国人民、正在轰轰烈烈重建家园的灾区人民,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可以小憩一下了。月圆...  相似文献   

9.
孙凤山 《中国保安》2012,(17):72-72
在中秋之上的,远不止月亮,一起高悬的还有千百年来的传统、祝愿和期待。在传统之上,有哪一轮明月可以和中秋月媲美,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萦绕千百年?明亮的中秋月是传说,更是缠绵;是思念,更是遥望;是团圆,更是期待!  相似文献   

10.
情寄中秋月     
展华 《两岸关系》2005,(10):58-59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眼前是皎洁的银盘,耳边是凉爽的金风,“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亦见古时月”,一轮中秋月,牵扯出我绵绵无尽的情思和遐想。记得自我懂事起,祖母似乎深怕我有哪一天会亵渎了月亮,老人家千叮万嘱我不能用手指着月亮,要亲亲热热地称呼月亮为“月娘妈”。从祖母的神情和语言,我看出她流露出  相似文献   

11.
“中秋望圆月,玉兔启神辉。”每逢中秋佳夕,祖国各地民间赏月的风俗五彩缤纷,耐人寻味。仅笔者所见所闻,便有如下形式。 走月圆:时近阴历八月,苏州的少女少妇们便偷偷地预备下自己最喜欢最时髦的多彩的衣服,好在中秋之夜“走月圆”时一展月下倩  相似文献   

12.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民谚道出中秋之夜两岸同胞品赏月尝饼的传统节俗。自古至今,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品,犹如春节要贴春联,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  相似文献   

13.
中秋之夜,玉兔上升。在月圆人尽望的良辰佳夕,一览我国民间的赏月习俗,堪称五彩缤纷。 走月 苏州赏月的习俗叫  相似文献   

14.
杨林 《现代人事》2001,(10):41-41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富有时令特色的佳联,现在读来,更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5.
胡迌 《台声》2008,(9):82-85
中秋节源于古代祭月风俗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祭月”风俗。远古时代,人们把日、月,山、川、雨、电都奉为神灵加以膜拜,月亮的地位仅次于太阳,成为重要的祭拜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08,(10):43-44
9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村中特意组织各国记者采访残奥村中秋之夜活动。村里透出节日气氖:中国代表团楼前挂起红灯,张贴着“中秋月圆”红字,代表团给每人都发了月饼。主餐厅一进门,设置了花台,摆放月饼、水果和插花,旁边有中秋节和月饼中英文介绍。桌前放了把古筝,演奏者奏出悠扬的《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17.
涵方 《台声》2006,(10):82-85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流行于全国各族人民乃至海外华人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此时正值我国农历一年四季——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又因为一年四季的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在这一天,月亮比其它任何时候都圆、都亮,所以又被叫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此夜,人们仰望悬挂于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而然会衍生出一种期盼亲人团聚的情感,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借此来寄托自己对故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在国外,中秋节也有其他…  相似文献   

18.
梨园幽灵     
梨园幽灵晓洲1997年11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公安分局的领导来到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后人梅葆玖的家中,将被盗的梅兰芳戏剧服饰物归原主。梅先生感激不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时间倒流至1996年9月27日,中秋之夜,为弘扬民族戏剧事业而专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每当月圆之夜,尤其是中秋之夜,都常想起苏轼的咏中秋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样的名句,全世界凡有华人的地方,多是耳熟能详的,我的父辈、孙辈都能倒背如流,赞美有加。可是我有时追思一下,这首词应赞在何处?美在何处?又觉有点茫然。近日我反复思考,初步认为此词有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韩静  韩晔 《中国保安》2012,(19):20-2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名篇《望月怀远》的前四句。中秋时节,月圆情浓。几乎没有哪一个节日,如中秋般被文人反复吟咏,刻下深深的文化印记;也没有哪一个节日,如中秋般充满离情别绪,充满对团圆的期盼。按照旧时的说法,每到中秋之日,家人必须团聚。待皓月当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